高职院校军营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12-02 17:10曹艳艳,章启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4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高职院校

曹艳艳,章启庆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使军营文化育人模式成为一条学生管理的新路子。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为例,高职院校军营文化育人模式需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及必要的经费保障等几个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军营文化;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140-02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注重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一些企业探索将军队管理经验引入到企业管理当中。为打造高效率、高素质、有作风的干部队伍,必须将军队的严格要求及严明的纪律性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进而使企业的执行力有所增强,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特点,为军营文化的培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土壤。从高职教育本身来讲,高职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人才培养模式来讲,高职院校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就业方向来看,企业是他们的主要去向。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品行习惯: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但集体观念淡薄;他们对新鲜事物保持很强的好奇心,但应对学习的自觉性差;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热情高,但自律性差。而企业一方则希望招聘的员工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注重团队合作等。学生实际情况与企业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高职院校教育应该主动向用人企业靠拢,积极感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适应企业需求,并逐渐摸索与此相适应的管理育人模式。军营文化育人,因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守纪、服从、团队、责任意识,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被逐渐引入学校管理。重庆能源职业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在学校实行特色的管理模式后,该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不但在专业技能方面表现良好,而且在军人作风和个人的综合素质方面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一、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打造职业化学生工作队伍

学院注重军营文化育人专职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完善了“三项机制”,即准入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明确的准入机制遴选贤才,以系统的培训机制提升业务素质,以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工作热情。从院级领导、学生工作系统中层干部到辅导员队伍,引进了一批有部队、军校工作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为培养专职、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辅导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方面,新进辅导员在任职之前均要进行一周的军训,学生处也应定时组织辅导员去军校和部队进行参观学习,邀请知名管理教育专家和优秀带兵干部来院授课;开展辅导员“比学赶帮超”活动;开展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等,以此培养辅导员达到“五会六勤”(会做学生思想工作、会做学生教育工作、会做学生管理工作、会做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会做学生文化体育工作,脑勤、嘴勤、手勤、眼勤、耳勤、腿勤)的能力,力求在服务管理工作中做到“四个知道、四个跟上”(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在哪里,思想工作跟上、管理工作跟上、服务工作跟上、解决问题跟上)。通过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培养,使辅导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有所提高。

二、开设军营文化精品课,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中

学生能否接受军营文化管理育人,是思想认同问题。在新生军训期间,通过“军营文化精品课”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和建立军营文化内涵,了解企业需求,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对团队、合作、纪律、责任等意识的认同,从而为实现军营文化育人奠定思想基础。学校应选择那些既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又具有军队工作履历的老师来负责该课程的讲授。通过“军营文化精品课”的讲授,以“军魂”来铸“魂”,提升学生理想信念,铸牢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培养学生“有备无患、忘战必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士气。

三、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为军营文化育人提供保障

高职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良好习惯的养成,他们渴望自由和强调自我、个性,而军营文化强调服从一致、高效完成,旨在培养像军人一样的行为习惯、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因此军营文化育人模式的实施,就要有一套强有力的制度做保障。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参照军队的《三大条令》,建立了“1—2—5”管理制度,即一个细则:《准军事化管理实施细则》;两个手册:《辅导员准军事化管理操作手册》《学生准军事化管理标准化手册》;五个检查:《一日生活检查》《定时查岗查寝报寝检查》《内务卫生评比检查》《队列纪律检查》《请销假检查》。新的制度体系既借鉴了军队严谨严格的管理条例,又结合了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区别于常规学生管理制度,为规范学生行为提供准则,为实施军营文化育人模式提供保障。

四、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教育引导作为基础,检查督察为手段。

辅导员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做到“四到位”即早操、课前、就餐、晚自习、查寝、大型活动辅导员必须到位,负责出勤检查、做好教育、纪律维持、习惯养成;辅导员应每天对学生的寝室进行检查,内务检查实行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内务做到“整齐、规范、卫生”,学生处不定期抽查通报;严格按审批权限落实请销假制度,须有假条并完善相关签字手续;严格做好与家长的家校联动,并做好联系情况记录,学生处也应该每学期检查一次;严格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二级院系每天至少检查两次,学生处每周随机抽查;严格“四支学生骨干队伍”(简称四支队伍)检查制度,“四支队伍”包括校风校纪纠察队、教学督查组、纪律检查组、宿舍管理委员会,负责每天“三个习惯”(即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品行习惯)的养成情况检查并报学生处备案,学生处在学生工作例会上进行情况通报,通报结果直接与辅导员学期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五、军营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打造特色校园活动

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无疑是一节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课。军营文化活动可以特殊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管理。让学生通过参与特色文化活动,深刻理解军营中的严要求是对自己本身有益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对此,学院成立了男子国旗护卫队和女子国旗护卫队,队员们除了在重要场合举行升旗仪式和仪仗队表演,还要负责承担学院各种正式大型活动。他们艰苦不懈的训练、整齐划一的步伐、严格要求的团队管理以及高效率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是学院学生吃苦、坚持、服从、团结等优良品质的集中体现。开展军事训练周、培养队列骨干,举行队列会操表演、军体拳表演等,用竞技活动推动日常管理逐步规范化;开展“学军做人,徳心尚武”知识竞赛、规章制度学习周等,用学习竞赛加深学生们对专业知识、规章制度的理解记忆;组织学生重游红岩革命教育基地,感受老一辈的革命情怀,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决心,培养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心;宣传老一代革命家、国内外名人的优秀事迹,参观考察名人旧址,讓学生感受一种文化精神,感化学生的心灵。

六、给予充足经费投入,为稳定人才队伍做好保障

军营文化育人模式的实施,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家长、社会和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教高认可度,但军营文化育人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对基层管理干部的要求较高,工作内容多、要求高、任务重,需要校方投入比一般育人模式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否则,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管理效果将大打折扣。军营文化特色育人环境的建设、国旗护卫队等特色队伍的培育、军营文化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才能稳定人才队伍,才能使特色管理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肖育清.我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纵横,2008,(11).

[2]谭程.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高职院校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