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要宗祠文化价值与意义

2017-12-04 01:50叶国豪莫倩仪潘艳芳干景林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宗祠传统文化建议

叶国豪+莫倩仪+潘艳芳+干景林

摘要:肇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高要更是有着为数众多的古村落及宗祠。高要宗祠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因此本团队对高要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宗祠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调研分析,多角度地展示高要宗祠文化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并提出相关的决策建议。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新江一村邓氏宗祠为例。

关键词:高要;宗祠;传统文化;建议

一、绪论

(一)研究目标和意义

1.研究目标

本团队出于对高要宗祠文化的兴趣,在初步了解高要宗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高要宗祠文化。为高要宗祠文化的研究略尽绵力,为高要宗祠文化研究做一些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对高要宗祠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一些建议,以及为高要宗祠文化甚至广府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奉献一份力量。通过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推广,使高要宗祠文化更具活力与生命力,与时俱进,不断提炼宗祠文化丰富的内涵,发挥其文化魅力。

2.项目意义

通过本次对高要这些古老宗祠蕴含的深厚文化的研究,包括历史发展、建筑、风水地理、宗族、现代化功用等等,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高要宗祠文化,加深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并且树立对高要宗祠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提高文化综合素养,增强民族意识和向心力。

通过本次调研,有利于完善高要关于古村落、古宗祠、宗祠规模和分布、宗祠文化内核等方面的文化资料库,更好地描述和展现地方特色文化,为当地旅游局、档案局等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确切真实的调研数据和调研材料。

(二)本项目的研究创新点

高要宗祠文化还不太被人重视,关于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较少。本次调研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岭南文化的宗祠研究,具有创新性。挖掘高要宗祠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现当地人文风貌,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体现一方百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有利于传播高要宗祠文化和弘扬区域性地方文化精神,增强离乡人的故乡归属感,甚至由高要宗祠文化可涉及到一系列社会发展、文化推广、人文环境等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挖掘高要宗祠的深刻文化内涵,有利于高要宗祠文化向广东省文物局进行评定,进而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高要代表性宗祠分析

高要区位于广东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古为百越之地,因羚羊峡有居高扼要之势而取名“高要”。经过幾百年的历史积淀,宗祠文化已成为高要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高要区内民众支系宗派众多,因而宗祠数目繁多,建筑特色鲜明。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高要登记古建筑350处,宗祠为163处,宗祠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兴建的。除了被国家和省市列为文化遗产或文物保护单位的宗祠以外,其他同样具有历史价值的宗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保护。

由于高要宗祠数量众多,在此,仅选取高要具有代表性的马安镇新江一村邓氏宗祠进行分析研究。邓氏宗祠位于马安镇新江一村(又名百丈村)的东北面,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三进三开两厢房。在选取和分析时,按照以下四个维度进行。

1.历史维度

(1)起源及捐建维修

邓氏宗祠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历代有重建和维修,其中有五次较大的维修。最早是在清朝嘉庆十年(1805),在原基础上重建宗祠,同时为太祖立堂号“树基堂”及修葺太祖坟墓。同治十年(1871)合族人捐资重建宗祠,规模如旧,并由当时书法家王澍书写 “邓氏宗祠”四个大字。民国三十一年,重建宗祠,历时两年余建成。民国三十三年(1944)再次进行维修。最大一次是在1999年3月开工修缮,历时年余。

(2)迁移历史

据新江一村《邓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由于蒙古人进攻中原,告老还乡的南宋官员邓元德为躲避战乱,携妻儿老小从河南邓县辗转来到江西,后翻过广东南雄大庾岭来到广东高要白坭(今属三水)。到了元至正四年(1344年),邓元德的后人邓汝显迁徙到现在的新江一村。

(3)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

邓斌,明永乐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邓斌考中恩贡生。次年,他赴京城南京应试,因武艺超群,被录为锦衣卫。后又因立功,先后被提拔为锦衣卫镇抚、同知和指挥使,并被朝廷封为召武将军。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57岁的邓斌告老还乡,建设家乡,修筑堤围,造福百姓。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

邓子舟,著名的壁塑画艺人。清咸丰年间生,1930年去世。当时广州和高要等城乡的宗祠、庙宇、书房所画的《八仙过海》、《刘备过江招亲图》以及花鸟山水等壁塑画像,多出自于邓子舟之手。然而,邓子舟祖孙三代(其子邓居谦、其孙邓汉文)的壁画作品,在文革破四旧期间几乎全部铲除,邓汉文现保存其祖父画稿画卷几幅。

(4)祖训

邓斌祖传家训为“勤奋志坚为本,克己俭欲为目,以志胜力为标,志各图宜必争,图首握机图鸿。忠耿勿愚,色财勿贪,处事勿厌。”此家训一直勉励着邓氏族人,勤勤恳恳,把握机会努力奋进。

2.建筑维度

邓氏宗祠三开间两厢房宽27.2米,三进深38.6米,硬山顶,饰以彩塑,硬风火山墙,每进高度递增,气势磅礴。一进七架椽屋,前后搭牵乳栿用两石柱,搭牵上置深雕人物抬梁枕,并漆以色彩,阔面花岗岩石门额上刻有“邓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前两条檐柱上的石月梁中各有一石狮承托着石斗拱和两次间的檐口板以及碧绿的琉璃瓦檐,门前五级台阶下放有一对花岗岩石狮镇守。大门后有木屏风,屏风上阙挂着六块邓斌四代诰命匾。二进为十五架穿斗梁架,前后搭牵乳栿用两柱。

三进前后搭牵用两柱,抬梁结构,后部为一世邓汝显、二世邓一清等祖宗神位,左右两边设木楼。三进的瓦脊和风火山墙最高,突显主体的神气与威严。

3.文化维度

(1)祠联、字画和壁画endprint

二进堂内两边墙上各悬挂着一副对联:

基开东越蟾联门墙依咫尺美奂美轮称善岭

派衍南阳雁叙宙帷伦栋宇敦宗敦穆重亲人

依旧地已构新祠瑞气生疆轮奂辉煌灵妥一堂绵世泽

念宗功而思祖德铭甄纪典威宜敬顺福绥百代振家声

三进前的天井前壁,上方塑《刘备过江招亲图》,雕塑长8米、高3米,画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具备,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两边对联:

桂子兰孙生趣旺

桃腮杏脸笑颜开

(2)风水

据新江一村村主任邓汉标介绍,该村按八卦布局,有七个水塘包围着。其中,邓氏宗祠位于东北角,坐亥向巳乾巽(坐西北向东南),前有半月塘和申寅两水应塘,为双龙贯气。宗祠周边皆有所植树木聚气旺财,《邓氏族谱》训示:“嘉庆十年冬广种树木,后世必须培茂之,不可砍伐。”

4.功用维度

邓氏宗祠至今仍沿用拜祭祖先、举行会议、宣讲祖训、宴请功名等传统功用。

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邓氏宗祠的功能在保留原有传统功用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在邓氏宗祠内,设立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专设了一个厢房作为该中心的办公室,专门负责管理村里的各项文化节日活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捐建设立了农家书屋;高要区南岸曲艺社在此设立了新江一分社。除此之外,邓氏宗祠还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三、决策建议

(一)转变理念,重视精神传承

习主席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说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繼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宗祠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它得到了传承,一代代人才能有效地进行文化的沟通及传递,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随之提升。在实际调研中,本团队发现宗祠及其文化现状堪忧,其文化传承力度也日渐衰退。

诚然,文化传承不只是个人或地方的责任,而是大家都应肩负的文化责任。这其中,政府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政府带头宣传、弘扬宗祠文化,才能让人们更加重视,从而给宗祠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使文化之“魂”有处安放。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文化职能,例如文化局、文物部门要注重宗祠文化的现实价值,重视对宗祠文化资源的专项整理和普查,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保护机制,认真把宗祠文化传承的工作落到实处。政府通过主动宣传来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对宗祠文化的认同、传承并保护的伟大任务中去,这也是历史赋予政府责无旁贷的文化使命。

(二)注重保护,合理开发

据走访调查可知,现阶段高要宗祠的修建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民间集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族人外出打工,甚至迁居外地,这就导致了修建资金的不足。因而需要专项资金去管理和修缮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除此之外,还需专门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在修缮过程中,要尊重和保留历史原貌,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实。宗祠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保护宗祠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无论是修缮还是发展,都应以保护宗祠为前提,把保护宗祠作为开发的立足点。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为了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把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形成“文化的经济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1.文化旅游业

自从旅游业开始兴起,旅游与文化二者的关系就密不可分。宗祠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开发与利用。历经沧桑的宗祠文化慢慢被人们淡忘,即便人们存在着开发的意识,独立的小村落也难以形成规模可观的、有文化旅游价值的综合性群体,难以树立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形象,缺乏集群竞争力。

其实,有的宗祠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修葺较好、文物价值较高,可以经过改造变成具有价值的旅游景点。例如新江一村邓氏宗祠是肇庆最大的明代宗祠,邻镇有漂流,村内有民居小筑可供休憩,感受高要宗祠文化的魅力,体会农家乐的乐趣,领略自然村和古村落的人情风貌。以“点”(宗祠文化)带“面”(村附近一带),激活经济文化产业链。

2.现代功用

宗祠本用作敬宗祭祖,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宗祠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比如,马安镇新江一村邓氏宗祠内设有曲艺社、农家书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它们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现代文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及现代功用的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宗祠依旧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而现代功用只是传统功用的衍生品。在改造过程中,不能矫枉过正,过分追求标新立异,应保持宗祠的总体格局不变,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三)展现地方特色,打造宗祠文化品牌

宗祠文化作为一种地方传统文化,有着其本身历史韵味和地域特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高要宗祠的建筑、壁画、木雕、灰塑等工艺纯熟精美,展现出极高的传统工艺水平。与宗祠息息相关的家族史、族谱等资料,同样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高要宗祠完全可以打造成为一张独具特色、充满人文魅力的文化名片,并在肇庆文化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乃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方的地域文化要通过宗祠来展现,宗祠又要通过申遗提升自身的地位才能得到更好的重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成长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尤其在社会的现代性发展道路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文化意义。高要宗祠只有成为了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展现高要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延续其历史脉络。

即使许多宗祠本身已具备文化遗产的价值但还是会被经济所“驱逐”,因而作为潜在文化遗产的许多宗祠,其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具有历史价值的高要宗祠需要一个良好的契机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可以借助近两年宋城墙申遗契机,辐射激活端州、高要等区域的文化历史内涵,为肇庆这张“国家文化历史名城”的名片增添亮色。

四、结语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本团队深入走访高要村落和宗祠,通过多种形式的调研和记录分析,结合各方已有资料,整理出相关数据资料,以新江一村邓氏宗祠为例,展现高要历史悠久的宗祠文化。同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文本,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本团队认为应该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包括思想、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议。希望各方仁人志士能重视高要宗祠文化、打造高要宗祠文化;促进肇庆文化发展、激活肇庆文化活力、深化肇庆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欧荣生.广东省肇庆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M].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159-160

[2]许文杰等.千年古郡——高要[M].高要市人民政府:21-32

[3]陈一平.高要文史精编[M].政协高要市委员会:5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宗祠传统文化建议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慷慨宗祠祭先贤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