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真的崛起了?

2017-12-05 15:59连清川
南都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马蓉男同事婚外情

连清川

我们的正式制度之中在所有的层面上都规定了男女平等,却无法规定在酒桌上,男同事讲黄色笑话的时候,她可以发怒。

最近这几年里,女生戏实在是风头十足,从《甄嬛传》的后宫女主开始,接连出来的许多部小旦当家的作品,都可谓韵味十足。霸道女总裁刘涛的《欢乐颂》直击社会阶层固化、孙俪当家的《芈月传》虽然剧情和拍摄不尽如人意,但比起当时许多肥皂剧,还是亮点颇多;赵丽颖的古装架空剧《楚乔传》虽然故事很是无厘头,但是女侠突破了江湖恩怨,谈起奴隶解放这么高贵的话题来,却令人正义价值观爆棚。

以上各种剧的走红,都似乎在诠释着中国女性力量的崛起。

我突然间想起《中国有嘻哈》半决赛中,惟一的女歌手VAVA被淘汰,帮唱嘉宾周笔畅说:这还有什么意思嘛,Girl power在哪里?

但是,不要以为有几部女性为主角的电影、电视剧出现了,Girl Power就崛起了,这始终不过是消费导向的阴谋论而已:女生的钱实在太好赚了(而且都是男人掏钱的)。

在号称自由和平等的婚姻制度之中,“小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国外,一般来说,这个会被称之为“affair”,是outer marriage affair的缩写,意思就是婚外情。在这个称呼之中,是没有性别指向的。国外当然也反对婚外情,好莱坞以此为题材的不少,不过无论是《不忠》,还是《赛末点》,都是婚外情所带来的危机,而不是在性别上的道德倾斜。

“小三”这个词的发明,暴露了两个重要的判断:其一,女性为了获取利益而捣乱婚姻,在道德上更加败坏;其二,在经济地位上的劣势,使女性更加容易成为第三者。无论在数据上是否支持,女性在婚外情中更容易被钉上耻辱柱。

“二奶”是一个类似的侮辱性词汇,同样是处于经济劣势中道德败坏的女性。“女博士”、“剩女”、“28岁的中年妇女”……还要我举出更多例子吗?在这一场场败坏中国文字的网络狂欢之中,女性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了性别迫害的受害者,而更有甚者,其中的一半施害者,正是女性自己。她们在不同的类别之中充当受害者,但同时又在另外一些类别之中充当施害者。

我们曾经非常欣赏一句话,说国外的女性“长着一张不被欺负的脸”。我其实很懂得这句话的意思。我在国外生活过几年,看到的全是“长着一张不被欺负的脸”。我真的非常欣赏多数国外的女性,她们在和男人打交道的时候,没有小心翼翼,没有自我矮化,没有必须忍受那些自己享受不享受的黄色笑话。她们在职场里和男人一样专业,她们在日常的生活里总是抬着高傲的头。

在我所遇见的多数国外女人中(但是必须承认,我所遇见的底层女性较少),她们极少是依靠男人供养的。

在多数的情况下,她们的生活是独立安排的。也就是说,早请示晚汇报的情况,在双方之间都极少发生。必要的知会当然是需要的,但这不构成双方之间的行动限制。她们有着自己的独立圈子,虽然她们与配偶/男友之间有共同的朋友,但多数会有属于自己的圈子,与另一半的圈子常常泾渭分明。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她们的财务非常独立。从另一半那里获取供养的情况并非没有,但多数情况下属于过渡性安排。

我也從来没有认为在发达国家之中,所谓的男女平等已经彻底解决,而只是说,从社会机制上,女性的独立已经进入了“非正式制度”的层面。在多数的社会生活中,这些已经不需要订立社会制度,而已经成为社会自觉遵守的公共伦理了。

我们的男女平等,已出现在“正式制度”的层面。也就是说,法律、法规、书面文字上已经形成了规范,但是,在社会生活层面上,风俗和习惯仍然与这些规范背道而驰。就好像我们的正式制度之中在所有的层面上都规定了男女平等,却无法规定在酒桌上,男同事讲黄色笑话的时候,她可以发怒;它可以规定在王宝强和马蓉的离婚案中男女必须平等享有法律权利,却无法规定所有人不得称呼咒骂马蓉。

所以,男女平等这件事,只有当它脱离了法律的框架,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觉醒到自我个体价值的时候,它才成为真实的存在。

猜你喜欢
马蓉男同事婚外情
结束婚外情需要时间吗?
英国婚外情离婚较十年前减半
为什么
丈夫有婚外情,离婚能索赔吗
流泪
手摸过财神爷
请问您怎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