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等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的主要条件简析

2017-12-05 19:21吕奇伟宋毅军
红广角 2017年10期
关键词:毛泽东

吕奇伟 宋毅军

【摘 要】 在中共八七紧急会议精神指导下,中共湖南省委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如期发动。在此之前,中共湖南各级地方组织的积极创建和健康发展,为起义准备了正确的组织领导基础;湖南工农运动特别是农村大革命高潮的蓬勃兴起,为起义准备了武装广大工农的群众基础;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省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发现难以攻占长沙时及时中止进攻,避免彻底失败,及时转向广大的农村山区,探索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不同的革命道路,从而开拓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毛泽东;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中图分类号】D231;K2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7)09-0063-07

1927年9月9日,在中共八七紧急会议精神指导下,中共湖南省委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如期发动。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和革命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先是准备汇集在城镇,会攻大城市长沙;受挫后及时转兵乡镇,准备辗转到湘南;最后落脚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期间,毛泽东兴奋地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①该词真实地概括了起义的原因、过程、影响。本文就秋收起义为什么在湖南等地爆发和湖南各地积极响应?为什么起义由毛泽东等来领导?为什么又由毛泽东在文家市主导转兵,把受挫的起义部队带领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等问题展开阐述,并阐明秋收起义发动的主要历史条件。

一、秋收起义的发动和受挫休整,凸显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一)秋收起义在湖南的发动和受挫休整

秋收起义始于破坏粤汉铁路北段,湖南铁路工人分别破坏了长沙至岳阳、长沙至株洲间铁路。他们拆除铁轨、砍断电线、炸毁桥梁,使长岳、株萍段的铁路干线陷于瘫痪。

其实,湖南省委和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前夕,就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的多次指示,先后在沈家大屋、朱家花园、苏联驻长沙领事馆等地多次进行详细讨论和周密筹划。

1927年9月9日,驻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及第一团宣布起义,向湖南平江方向进军。10日,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向萍乡方向推进,首攻萍乡县城未果,次攻下湖南醴陵,成立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11日,毛泽东等指挥第三团向浏阳方向进发。三路起义军形成进攻长沙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统一部署,长沙等地工农群众,也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举行起义,以策应三路工农革命军的行动。

但是,由于全国革命形势已经处于低潮,反动力量过于强大,而起义部队又是进攻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湖南省会长沙,连同兵力分散、缺乏作战经验、群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等原因,首先是三路起义部队主力在国民党军“围剿”下相继严重受挫,紧接着湖南各地党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大都失败了。

9月14日,鉴于起义主力严重受挫,毛泽东在上坪连续召开干部会议果断决定暂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建议省委停止准备于16日举行的长沙暴动;先退到萍乡;主要起义部队向浏阳文家市集中。19日,三个团余部到达浏阳文家市,部队已锐减到1500余人。

9月19日晚上,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主要讨论部队行动问题。会上,他分析敌强我弱、革命转入低潮的总形势,特别是敌人主要力量在中心城市,攻占已不可能。因此,应该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最后,前委通过表决,认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沿湘赣边界山区农村,经萍乡退入湘南。

9月20日,工农革命军集合在学校操场举行大会,毛泽东概括地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和党面临的任务,阐明了工农革命军性质,鼓励大家不要怕挫折与失败,坚持革命,继续战斗。针对进攻城市的思想,他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目前长沙那样的大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我们还不能去占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到山上去,和农民一起进行土地革命,保存发展革命力量,从而给危难中的工农革命军指明了方向。此时,湖南省委审时度势,也决定停止在长沙暴动。

(二)秋收起义凸显出的历史特点

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引领以及共产国际代表参与指导下,中共领导了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随后在湖南爆发的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领导的湘南起义,賀龙、周逸群和湘西北特委领导的桑植起义,彭德怀、滕代远和湘鄂赣边特委领导的平江起义,连同在此期间和相继爆发的全国200多次规模大小不等、地域大小不同的武装起义,都有力地策应和拓展了秋收起义的发展前景。

那么,秋收起义和南昌、广州起义相比,表现出了哪些主要的特点呢?

第一,鲜明提出:秋收起义必须彻底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坚决举起共产党的旗帜,号召民众起义,建立工农兵专政的政权。

秋收起义举什么旗子为号召?这是起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1个多月以前党中央发动的南昌起义,虽然最先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却是在国民党左派旗帜下进行的。所以,湖南省委和毛泽东对党中央开始作出以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提出异议,认为国民党已经变成了军阀党,成为军阀间争权夺利的工具,在人民中已完全丧失了威信,共产党应与其划清界限,公开鲜明地打出共产党自己的旗帜,与蒋介石等国民党旗帜相对抗。8月20日,毛泽东以湖南省委名义写信给中共中央表示: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然会再失败。秋收起义没有利用国民党的旗帜,而是打出了共产党红旗。这不仅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积极推动和影响了党中央在这一问题上指导政策的变化。9月1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明确宣布抛弃国民党旗帜。

秋收起义后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这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指示,在乡村成立农民政权(农民协会),在城市成立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胜利后当召集工农代表及革命的小商人代表选举会议,成立正式的民选政府”。而湖南省委和毛泽东等认为,民选革命政府口号已经不能用了,因为中国革命重要过程是土地革命,其政权是工人和农民民主专政,“现在应竭力宣传和建设工农政权”“在我们暴动力量发展最大的地方,应即刻建设苏维埃式的政府”,即建立工农兵专政的政权。

第二,反复强调:秋收起义必须实行军事力量同工农特别是农民力量相结合,要依靠革命武装推翻反动政权。

秋收起义要依靠怎样的力量发动和巩固?八七会议以后,党中央还没有把争取军事力量参加民众武装暴动和發动民众暴动及时地结合起来,认为“土地革命必须依靠真正的农民群众力量,军队和农民不过是农民革命的一种副力”。毛泽东等认为,农民土地和政权问题,都离不开革命武装。发动起义单靠农民力量不行,还必须要有军事帮助。我们党过去忽略军事方面,现在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建设政权,重申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对此,湖南省委表示同意,认为秋收起义必须把农民武装和军事力量相配合,决定调动两个同情革命的湘军团作“发火药”,组织“工农革命军”,并派毛泽东去平江、浏阳的农军中当师长。

秋收起义应该怎样把军事力量同农民力量相结合?显然,解决土地问题是实现结合的正确道路。早在8月12日,毛泽东回到湖南,经过对农民土地问题实地调查后,“知道湖南的农民对于土地问题一定要全盘解决”。遂草拟了秋收起义中解决土地问题的4条土地纲领。湖南省委采纳后制定了《土地纲领草案》,提出没收地主土地以区为单位,由农协按工作能力与消费量两个标准公平分配土地。同时,给地主家属以生活出路,分配一定数额土地。这在某些方面推动了全党对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起义的发动和发展。

二、秋收起义发动和湘赣各地积极响应的主要历史条件之一:中共湖南各级地方组织积极创建和健康发展

中共湖南早期地方组织是从1920年11月开始创建的,为全国建立共产党组织比较早、思想比较明确、组织比较严密的省份之一,因此,这也成为领导秋收起义较早发动并得到积极响应的主要历史条件之一。

湖南早期地方党组织开始创建,突出地体现在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成立和蔡和森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展方面,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湖南迅速传播,并开始与湖南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蔡和森、毛泽东的建党思想也多方面地展现出来。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猛看猛译”马列著作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里提出:“从事社会改造,我以为先要组织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如何准备组织呢?他提议:要派人到苏俄去学习十月革命经验。“我在这里业已酝酿组织”,将联络在法新民学会、勤工俭学会等会友们讨论这个问题。“我将拟一种明确的提议书,注重‘无产阶级专政与‘国际色彩两点”,“拟在北方旗帜鲜明成立一个共产党。”希望毛泽东“准备做俄国的十月革命”。①他还认为,准备要严格,“才能养成少数阶级极觉悟极有组织的分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诺大的改造事业。”所以,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而这些准备宜“潜在从事”。②这里,他不仅提出了系统的、较为成熟的建党思想,而且第一个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1920年下半年,毛泽东也提出:“要有主义,用主义来压倒他们,压倒非社会主义的派别;有了主义就可以超出感情的结合,而为主义的结合。”他在给蔡和森的复信里,总结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于:“有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有时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战败)、有预备、有真正可靠的党众”,“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他明确主张:一是要有主义的结合,“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③二是要坚持国际主义。三是要取潜在切实的作风,要注重打基础。

可见,无论是在国外的蔡和森等,还是在国内的毛泽东等,在中共建立之初,就都主张建立思想明确、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组织,这个组织要有牢固的基础,切实的工作作风,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号召、组织、武装广大工农民众,使“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作为湖南省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毛泽东和何叔衡出席了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自从毛泽东受陈独秀、李大钊影响和委托,在长沙建党以后,毛泽东、何叔衡等创立了中共第一个省支部,以后成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开展理论宣传,扩大政治影响。在发动和领导革命运动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例如,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在大革命高潮中发展壮大的湖南各级党组织,推动着革命运动不断地走向新阶段。特别是中共五大以后,湖南区委改称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与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努力合作,直接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使第一次大革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局面。

随着大革命在湖南失败,重建的湖南省委及时转变斗争策略,开展新的斗争。特别是由于毛泽东提出保存实力,转向“上山”的思想,既贯彻执行了八七会议关于湖南党组织工作决议,停止了长沙暴动,又通过中央代表任弼时及时改组湖南省委,恢复发展各地党组织,纠正“左”倾盲动错误的影响,制定了新的切实可行的斗争策略。

总之,湖南省早期组织和各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开展各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毛泽东等发动秋收起义提供了重要条件,又为他率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党组织领导基础。

三、秋收起义发动和湘赣各地积极响应的主要历史条件之二:湖南工农运动特别是农村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1921年8月,中共在上海组织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中共公开领导全国职工运动的总机关。11月,毛泽东在湖南组建了湖南分部,任主任。他注意到了江西省萍乡安源煤矿(离湖南很近)和粤汉铁路的工人群体(多是湖南人)。当时,江西省没有中共组织,领导发动安源工运的历史使命便由中共湖南支部担当起来。

1921年初冬,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考察,就认为安源工人运动会很快开展起来。在工人们引路下,他短装草鞋,提着矿灯深入矿井、机械厂、炼焦处以及工人餐宿处,了解他们艰苦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当工人说“只怪我们命苦”时,毛泽东启发他们:你们“不是命苦,而是帝国主义、官僚买办与封建把头剥削你们的结果。”工人的出路就是团结起来,组织工会,夺回自己应有的经济、政治权利。他举例说:一颗小石子一脚可以踢开,要是把很多小石子用石灰凝结在一起,结成一块大盘石,就不容易搬动了;如果我们工人团结起来,组织自己的团体,那我们就有力量打倒压迫、剥削我们的吸血鬼了。随后,毛泽东派李立三、刘少奇等前往安源常驻,“指导一切”。通过开办工人学校,组织路矿工人俱乐部,以及和工人通信,郵寄《工人周刊》等刊物,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后来,成立了以李立三为书记的中共安源支部和以他为主任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领导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粤汉路新河车站工人群众中积极活动,指派共产党员筹办工人夜校。经过教育,学员纷纷要求组织工会,粤汉铁路新河工人俱乐部也随后成立。两个工人俱乐部的成立,带动了湖南各地工会组织的建立。湘潭锰矿、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以及长沙企业、行业工人纷纷组建工会。湖南分部不失时机地公开组织纪念十月革命4周年大会,团结了湖南劳工会和各民众团体。

湖南工运经历了发动和组织(创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为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保障劳工基本权利而斗争,工人运动与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与农民运动结合,继续向前发展以及酝酿大革命四个阶段。湖南劳工会最光辉的一页,就是反对1921年11月美日等帝国主义在华盛顿召开的瓜分中国的太平洋会议。“他们那种震天惊地,掀波撼岳的高叫,实在很可以表现湖南人民的刚毅伟大的精神啊!”陈独秀曾经总结说:除上海外,以长沙工人最猛烈。夏曦在《湖南水口山工人俱乐部纪实》中说:水口山工人在大罢工中“都能牺牲自己,服从团体。这种精神就是他们战胜敌人的炮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曾经评论:“中国矿山虽多,唯有全部组织的,只有江西之安源及湖南之水口山二处,而水口山铅锌矿罢工,其雄壮不亚于安源。”①湖南各工会内,都有坚强团结的领导组织,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斗争策略。在毛泽东等一批优秀领导人中,毛泽东被公认为“工界总司令”,“有呼风唤雨之能力”。在罢工斗争中,“工人皆以毛之意见为从违,毛之所可,工人亦从而可之”。②这是因为毛泽东深入工人群众之中,“与工人接近最多,故工人颇能听从其言论”。这是湖南早期工人运动能够取得斗争胜利,并能在全国工运低潮中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湖南工运继续发展,与反帝反军阀斗争结合,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显示出工运的新趋势。

湖南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结合,在全国工运中独具特色。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胜利,对萍乡以及株萍铁路沿线的农民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回到农村也自动地组织起来,对付土豪劣绅,建立岳北农工会是最典型的代表(岳北农民在安源、水口山做工的很多,安源、水口山罢工胜利后,他们回到家乡,在农民中传播消息和经验)。在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组织下,湘潭、平江等地,建立了秘密区乡农协,会员约3.8万余人。

与此同时,在全国最具有湖南特色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其主要内容:一是毛泽东等对农民问题的理论探索与中共湘区委《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的作出。二是培训农运骨干,发展秘密农协,发动工农支援北伐。三是解决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使农民协会走向公开活动。四是发动暴风骤雨般的农村大革命,召开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五是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湖南区委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

在中共湖南区委直接领导以及当时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全省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在农会组织下,掀起了一场迅猛异常的革命风暴,矛头直指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以及各种宗法的思想与制度。在发动暴风骤雨般的农村大革命中,发动民众支援北伐取得巨大胜利,而北伐胜利进军又推动了全省人民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毛泽东考察并总结湖南农民运动经验,推动湖南农民运动进入到新阶段。在湖南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引起党内外极大震动时候,1926年12月,毛泽东回到长沙参加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指导起草各种决议案,并发表演讲。随后,他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身份,由省党部监察委员(也是中共湖南区委委员)陪同,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对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农民运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巡视重要意义六项”内容是:考察各种纠纷之原因,指导解决方法;宣传农工运动的重要意义;解释开放米禁问题;指示解决民食问题方法;注重全国革命问题;宣传国民党中央各省联席会议决议案。

毛泽东在实地考察和初步总结经验过程中,注重把了解情况与解决问题、痛斥右倾反动言论与支持农民斗争、阐述革命理论、战略、策略与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他鼓励农民解放思想、解放自己,要靠农会、靠团结、靠斗争。在考察时,毛泽东被湖南农运所感动,尤其是贫农“简直很迫切的要进行一个革命”,而“我们党在许多地方都是表示不与群众的革命热情相称,国民党更不待说”。毛泽东这些了解、支持农运的言行,无疑为秋收起义准备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重要之处还在于,毛泽东通过考察和总结湖南农民运动经验,正确地提出农民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1927年2月,他向党中央写出报告大纲:一是要以“农民运动好得很”、“贫农乃革命先锋”的事实,纠正“农民运动糟得很”,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的议论。二是以从来没有什么联合战线存在的事实,纠正农协破坏联合战线的议论。三是肯定农民在革命时期向封建地主冲击的行动。四是指出今后的问题,不是责备谁破坏联合战线,而在于共同负责建设起一个联合战线。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必须依靠广大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把农民组织起来,从政治上打击地主,彻底摧毁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由农民协会掌握农村一切权力,然后进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等斗争。这些主张为广大农民所拥护,成为秋收起义发动和深入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的上述考察报告也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视。首先,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刊全文刊载。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部分发表。党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瞿秋白在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革命》的书名公开出版单行本,并作序:“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随后《湖南民报》、汉口《中央日报》副刊都予以转载。特别是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共产国际》,也首次转载了该报告。湖南区委还发出通告,指示各县农协开办的农民训练班,教学内容要学习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以湖南农民运动为例,强调了发动农民、依靠农民的重要性。张国焘回忆:毛泽东分析中国国情,讲了农民问题,提出了中国产业工人少,漫山遍野都是农民,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最重要。国民党在广东有基础,无非是有些农民组成的军队。如果我们党也注重农民运动,把农民发动起来,也不难形成像广东这样的局面,认为这是毛泽东对中共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共三大总结了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通过了党关于农民问题的第一个决议案《农民问题决议案》。中共四大强调了党的领导权与党对同盟军农民的领导,特别是肯定了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这是对农民问题理论探索中的一个里程碑。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的提出,为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尤其是农民运动的兴起作了政治、思想与组织准备。

正是湖南省委和毛泽东,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过程中,发动、组织、武装湖南工农特别是农民的重要实践,不仅丰富了党的革命理论,而且为秋收起义指明方向,准备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四、秋收起义发动和湘赣各地积极响应的主要历史条件之三: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

毛泽东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代表,是始终坚持真理,不断修正错误的典范。由于湖南省委和毛泽东没有机械地教条地执行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指示,也没有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坚持从湖南实际出发,经过讨论,正确地解决了秋收起义范围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为发动起义作了思想上、政策上、组织上的必要准备。

例如,关于发动秋收起义的范围,在原来计划中,湖南省委根据客观实际,提出了缩小起义范围的正确主张。而当时临时中央对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总形势处于低潮缺乏正确估计,指示湖南秋收暴动必须同时在全省范围内举行。湖南省委据此将全省划分为湘东、湘南、湘西和湘西南4个区域,分别以长沙、衡阳、常德、宝庆为中心,“决定以长沙暴动为起点……同时发动,坚决地夺取整个湖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兵苏维埃的政权。”而毛泽东力主缩小范围,集中力量在反动力量较弱、群众基础较好并保存部分革命武装的湘东、赣西地区发动起义。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权衡,湖南省委决定改为全省以长沙为中心,组织包括湘潭、浏阳、安源等7县在内的起义。这一缩小起义区域的计划上报临时中央后,却被指责为“专注意长沙工作,忽略了各地的秋暴工作”,仍然要求湖南实行全省范围暴动的计划,批评省委要求调两个团配合长沙暴动是“忽视农民暴动的准备而偏重于军事”,“不相信群众的革命力量,其结果亦只是一种军事冒险”。在毛泽东等的坚持下,湖南省委认为,“以党的精力及经济力量计算,只能制造湘中四周各县的暴动”,还是决定“放弃其他几个中心”。同时成立两个起义领导机关,具体负责组织秋收起义:一是由各路军事负责人组成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到平江、浏阳农军中去当师长;二是由各县党组织负责人组成湖南省委行动委员会,易礼容为书记。

又例如,关于是否坚持会攻长沙。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具体部署秋收起义。会议正式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作为起义的指挥机关,同时决定,起义部队分3路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向湘东进击,配合各地工农武装会攻长沙。而毛泽东对于攻打长沙越来越持慎重态度。对此,共产国际驻湖南代表反应强烈,认为停止长沙暴动是“最可耻的背叛”与“临阵逃脱”,要求省委当天发动长沙暴动,未被采纳。17日,又要求省委命令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重新占领平江、浏阳等县城,然后向长沙进攻,仍未被毛泽东等执行。

综上所述,在秋收起义组织发动之前,由于中共湖南各级地方组织积极创建和健康发展,具备了正确组织的领导基础;由于湖南工农运动特别是农村大革命高潮的蓬勃兴起,具备了发动、武装广大工农的群众基础;更是由于有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省委,坚持从湖南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像苏联那样首先在中心大城市暴动,而是在城镇会聚力量。当发现难以攻占长沙时及时中止进攻,避免彻底失败。尤为称道的是,毛泽东等率领失利的起义部队,转向广大的农村山区,探索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不同的革命道路,从而开拓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正确道路。这也可以说是秋收起义最为宝贵的历史经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毛泽东在1959年6月重返韶山时所作,诗词既是对秋收起义建立工农武装斗争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起义32年后国家建设走向欣欣向荣前景的描绘,更是对起义以来革命斗争胜利的经验总结和客观规律的概括。

(吕奇伟,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宋毅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巡视员,研究员)

猜你喜欢
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毛泽东的生日宴会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
青年毛泽东为什么不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