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性变笨”让我们焦虑

2017-12-05 22:42王亚宏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研究者智力注意力

王亚宏

如果机器聪明了,人们还会勤于动脑吗。

电脑手机用得太多,书写退化逐渐成为常态。现在甚至连手打输入都能省去,亚马逊等公司推出的智能音响,人们只需动动嘴就能下达指令。

设备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智能,不过作为使用者的人,似乎被娇惯得越来越笨了。

智能设备重构思维方式

近来,不少人使用苹果最新款手机时,为了挑战最新的面部识别解锁功能,会对着手机屏幕摇头晃脑,呲牙咧嘴。如果发现某个角度能骗过手机,就会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开心。

这种和手机比智商的事,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很容易归结为一种“愚蠢”的行为。更严重的是,不止一个人做出了这种“反智”的举动,这种群体性行为让人们对自身的聪明程度开始有了焦虑感。

或许不是人变笨,而是机器太聪明了。当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在围棋这样的纯智力游戏上横扫人类顶尖棋手后,人类的智力就受到了打击。最近推出的新一代“阿尔法狗”干净利落地零封其“前辈”,更是一记“神补刀”,让人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机器确实比人聪明。

更何况智能设备比人聪明的领域可能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出现新的摩尔定律。而聪明的机器会让人产生严重的依赖,人们几乎每时每刻把它放在触手可及之处。比如,现在智能设备的用途不计其数,人们通过应用程序获取信息,接收消息,一天内多次被各种通知、推送提醒……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随身的信息库,能记录并发送文字、声音和图片,这些基本的信息载体界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在盖洛普201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人表示,他们不能想象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两年过去了,随着智能设备更加神通廣大,对其有依赖情节的人的比例更高。

智能设备对人们注意力的掌控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形成较大的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大脑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人类的智力相应地被削弱。

近十年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认知心理学家及营销学教授安德里亚·沃德一直在研究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的思想和判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智能设备,甚至只是听到手机电话铃声或震动,都会分散注意力,导致人们集中于某项难题或工作的难度加大。而注意力的分散对人们的推理能力和表现构成了障碍。

《试验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涉及166名调查对象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正在应对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如果电话铃声响或者震动,不论是否查看手机,他们的注意力都会出现摇摆,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另一项针对41名智能手机用户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人们听到电话铃响但不能接听,他们会血压骤升,脉搏跳动加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下降。

依赖性变笨

在科幻小说中,经常勾勒出的人类的未来形象有一个大大的脑袋和瘦弱的四肢,因为默认的发展路径是:人类会从事更多的脑力劳动,因此会愈发聪明。将繁重的体力劳动交给机器后,肢体将会退化。

但小小的智能设备就对这种假设提出了异议:如果机器聪明了,人们还会勤于动脑吗?

乐观的看法认为,再智能的设备,终究是人来发明创造的。能够发现需求,并通过设计来满足需求的人,似乎很难被贴上变笨的标签。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能否方便地解决问题,这正是智能设备的拿手好戏。

根据苹果公司收集的数据,一位典型的用户每天会拿起及使用它80次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一年点亮智能设备屏幕的次数将达到近3万次。在频繁的点击中,人们将智能设备当作值得信赖的万能助手,不可分离。

沃德博士怀疑,人们对智能设备如此迷恋,以至于手机只要一出现,就可能足以削弱智力表现。沃德博士和他的三位同事通过一项精心设计的实验,证明了这种“依赖性变笨”。

研究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招募了520名在读大学生,让他们接受两项标准的智力敏锐性测试。第一项测试评估“可获得的认知能力”,主要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能否完全地专注于某项特定任务。第二项测试评估“智力流动”,即一个人阐释及解决一个不熟悉的问题的能力。试验中的唯一变量就是受试者智能手机摆放的位置。研究者要求部分学生把手机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其他人将手机放进口袋或者手提包;还有一些人则被要求将手机留在另一个房间。

测试结果令人震惊。在两项测试中,将手机放在视线范围内的受试者得分均为最低,而将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的学生则拿到了最高分。把手机放在口袋或手提包里的学生得分正好中等。换句话说,距离手机越近,大脑就越迟钝。

在随后的采访中,几乎所有参与者都表示手机并没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们坚称测试期间自己完全没有想起过手机。这表明,智能设备已经干扰了他们的专注力和思维方式,但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研究者们此后进行的第二项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同时还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的学生,认知能力受到的损害越大。沃德博士和他的同事在根据此研究发表的论文中称,“智能手机融入日常生活”似乎会造成“脑力流失”,削弱人们的关键心智技能,如“学习、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情商也受损

智能设备本来是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实践中却会造成学习障碍。通过智能设备本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平,可却造成不少人收到交流障碍的困扰。

研究者就智能手机对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蒙蒂塞洛分校160名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何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在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一项测试中,和带手机进课堂的学生相比,不把手机带到教室的学生成绩高出整整一个等级。一项针对英国91所中学的调查发现,当学校禁止使用手机时,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幅提升,成绩最差的学生受益最多。

智能设备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保持联络,理论上来说能增进人的沟通交往能力,但实际上却催生了不少“宅人”。他们虽然通过智能设备和人能谈笑风生,可一旦面对面交流时却出现情商不足的情况。

智能设备流行让人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受到冲击。使用智能设备时人们经常通过表情图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当和他人面对面交谈时,由于缺乏这些“快捷方式”,会导致交流浮于表面,带来的满足感也大打折扣。

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142名受访者中每两人分为一组,要求他们私下交谈10分钟。其中一半受访者交谈时把智能设备带进了房间,另一半则没有带手机。受访者随后接受了关于亲和度、信任感和同理心的测试。研究发现,仅仅是手机的出现,就足以阻碍人与人之间亲近感和信任感的发展,并且降低“个人从伙伴身上感受到同理心和被理解的程度”。

这项试验的结果,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者们随后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智能设备的设计者们尽量做到让产品尽可能多占据人们的注意力,一些健康监测程序甚至连睡着了的时间也不放过。这些智能设备的讽刺之处在于,在我们看来它最吸引人的特质,比如不间断的网络连接、多种多样的应用软件、即时反应以及便携性等,恰恰是它导致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让我们变笨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欢
研究者智力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欢乐智力谷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