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构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

2017-12-05 17:09方喜
大学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

方喜

[摘 要]在各高校全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通过对中医药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师资力量”、“校园氛围”以及“家庭环境”四个维度的数据调查与分析,提出构建立足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特点和学生特性的,融“意识教育,师资优化,氛围营造,借力家庭”于一体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1-0157-03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个人价值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以创新支撑创业。[1]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見》,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重视。各高校紧密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不断开拓和完善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但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以专业教育为重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进行。

中医药院校秉持专业立校的宗旨,较综合性大学而言,其专业方向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多元互动的思维碰撞,学生校园的总体活跃度较低。有研究者也指出,由于受专业和医疗体制的限制,中医药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环境尚未形成。[2]本文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群体,分析目前其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具有一定适用性的教育新机制。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以2015级在校学生为目标群体(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在大二完成)。通过“创新创业意识、师资力量、学校氛围、家庭环境”四个维度设置调查问题并进行施测。施测样本为201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的300名学生,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286份。施测结束后,对部分受测学生进行访谈,对调查内容进行验证与充实。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创新创业意识

在受测的学生中,26.7%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而仅有3.8%的学生有过实际的行动;对于创新创业课的理解,71.9%的学生认为不是很重要,48.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于提升自我创新创业意识的作用不大;只有10.6%的学生会去主动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闻,82.7%的学生表示对于当地政府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太了解。

从以上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本身的创新创业意识缺乏,平时对于创新创业有关的新闻关注甚少,兴趣淡然。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笔者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创业风险太大,自己不适合创业。他们仅仅把创新创业课当作为一门任务性课程,只求拿到学分。甚至有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目的是鼓励他们去创业,缓解当下就业严峻的形势。由此可见,学生不仅创新创业的意识淡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

(二)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一直是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探讨点。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激发。85.7%的受测学生明确对该课程的师资不满意;92.3%的学生知晓给他们上课的教师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98.9%的学生希望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有亲身的创业经历;90.2%的学生希望能够有到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从学生的诉求可知,现行创新创业课的师资力量与学生所期待的存在很大的不匹配性。学生认为目前该课程的理论化程度太高,过于枯燥;课程的讲解过程缺乏实际经验剖析,过于纸上谈兵。辅导员教师本身对于创新创业的知识有限,缺乏一定的人格魅力。受访学生希望能够邀请企业的高管走进课堂,给他们带来更为实际的创业经验分享,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学校氛围营造

文化育人是大学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良好的文化环境具有潜隐性、感染性。校园营造的创业文化氛围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受测学生中,60.8%的学生明确表示对学校营造的创业环境不满意;70.8%的学生仅通过学院平台了解各类创业比赛的通知;68.9%的学生不了解每年学校关于学生创业项目获奖的情况,仅有10.2%的学生从学校新闻网站了解获奖项目;92.3%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典型的创业成功的校友;65.2%的学生表示对中医药有关的创业项目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不足。在校园整体的文化活动安排中,创新创业模块所占的比重较小,学生层面的宣传与号召力度欠缺。学生反映他们了解学校、学院的创业类社团,也清楚中医药大学“远志杯”、“挑战杯”等创业比赛项目,但均只局限于活动的报名宣传层面,对于学校队伍及其后期的获奖成果宣传知之甚少且对学校现有的中医药类有关的学生创业项目也不太清楚。校园总体层面的文化宣传较弱。

(四)家庭环境

学生的性格养成,就业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长辈的影响。家庭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普遍性、长久性和渗透性的作用。[3]66.3%的学生表示家里对其创业保持中立态度,20.7%的家庭明确反对学生创业;58.9%的学生认为家庭的支持度对其是否树立创业动机影响较大。对于今后毕业的去向,70.8%的学生家庭希望其能够进入稳定的体制内单位工作。同时,仅有8.2%的家庭有创业经历;在受测学生群体中,有88.6%的家庭父母双方学历均在高中及以下。

通过数据统计可知,大部分学生家庭对学生创业持中立态度,其在今后的就业引导中甚至否定创业这一途径,希望学生能进入医院等事业单位就业。学生父母的学历,以及其自身缺乏的创业经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学生教育理念的灌输,于无形中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和就业的选择。endprint

三、“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探索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國传统文化的瑰宝。2016年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其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为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深化课程及师资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同时重视家庭环境的教育,通过“四维联动,四位一体”共同推进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助力。

(一)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更正错误认知

创新创业意识是现代化人才培养所必需的,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迫切要求。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衡量中医药院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当下,中医药院校由于受专业设置的影响,学生思想普遍较为保守,就业视角局限于医疗事业单位,缺乏创新创业的锐气。同时,部分学生简单地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对其概念认知出现偏颇。因此,其一,要帮助学生厘清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大部分学者认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创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程度的高低。[4]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思维,并使精神品质渗透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是现代大学生都应具有的一种发展能力。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学习创业者的精神,使其具备基本的创业知识,为今后的创业服务,帮助学生拓宽就业视角。两者相辅相成,各有着重点。其二,注重课内课外的创新意识引导,而非片面地强调“创业”。由于学校的指标考核中涉及各类大型创业大赛的获奖情况,大部分学校自然把创新创业课程视为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的速成器,而无视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缺乏兴趣的事实,从而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主观排斥感。学校主体应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律,通过课内课外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气质,继而推动学生创业,引导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师资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师资优化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课程计划混乱,很多学校将该课程安排成孤立性的学科,缺乏与其他学科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知识之间缺乏互动。[5]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大部分的中医药院校中,此处笔者不再赘述。

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的培养应紧密结合中医药特点,立足办学特色,走出一条具有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首先,应加强中医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学校大部分创新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为辅导员,暂不论其自身关于课程理论的学识如何,也不论其是否具有实操的创业经历,究其中医药知识背景的缺乏(很多辅导员都是非医药专业毕业的)就较难以有效的立足学校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应鼓励携有科研项目的专业教师积极承担该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把科研申报中的创新意识传输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掘合适的学生结合现有的科研项目进行创业设计。

其次,加强与中医药企业的沟通,打造多元导师队伍。中医药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中医药市场的敏锐度,而且还应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通过“引进来”,让这些管理人员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二类导师,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效;通过“走出去”,让学生进入该些企业参观体验,感受公司的活力与创新气息,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最后,可以尝试分类教学,提高课程的针对性。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针对完全无创业意向的学生)、创新创业拓展课(中医药创业方向)、创新创业拓展课(非中医药创业方向),按照学生兴趣分层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师资,使教育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

(三)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创业活力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与熏陶离不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可以使学生身临时代竞争的气息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斗志。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可知,学生目前对学校该模块的总体文化体验并不是很满意,其似乎感受不到身边创新创业榜样的力量,对于学校的相关宣传和报道也知之甚少。因此,需要切实的精心设计,提升品牌力量,让学校创新创业的活力迸发。一要重视校级创业项目评比大赛的组织。校级创业项目大赛是选拔优秀创业团队的最佳平台,也是让全校学生接触模拟创业实战的第一平台。以校级创业大赛为契机,举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月”,展示在校优秀的创业项目与团队,让学生于无形中获得同伴教育的力量。二要重视对获得省级及以上创业比赛荣誉的宣传。通过展板,海报等线下宣传途径在校园中进行直观的展示,同时配以线上校园媒体的报道,使学生全面感受到榜样的号召力。三要重视优秀创业校友的宣传。校友资源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象征之一,也是学生自豪感的来源之一。通过对优秀创业校友事迹的校内宣传,并邀请这些校友来校讲座,指导学生创业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体悟到学校重视创新创业的历史传承,也可以让学生对未来有更多的憧憬和设想,重新思考现有的就业发展思路。四要重视制度文化的普及。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宣传学校对创新创业的政策和奖励制度,呈现学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度,在一定利益的激励与保障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动力。

(四)重视家校创新创业互动,借力家庭教育

目前大多数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政府、企业、学校及学生这几个方面着手论述,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最初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必定影响着的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度。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家庭部分来自医药世家,部分对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认可度,希望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医疗体制单位,其就业目标性很强。关于家庭环境的数据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加强与学生家庭的家校联系,借力学生家庭教育,这在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中很有必要。其一,学校应主动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多路径地向家长推送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文件。大部分家长平时不会主动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关文件,通过学校对政策的整理,图文并茂地向家长展示创新创业方面的奖励政策,可以帮助家长形成全面的认识,争取获得家长更多的支持。其二,向家长展示学校每年获奖的优秀创业项目,拓宽家长的视野。学校可以把每年获奖的优秀项目编制成宣传册寄送给家长,让家长清楚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情况,了解中医药学生的创业方向与发展潜力,从而改变其单一的就业思路。通过对家长认识的改变,以期影响其对学生就业的选择,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家庭支持度,完善其教育的支持系统。

在实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过程中,以上四个方面应融于同一个平台,同时向各自的维度发力。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由点及面地向四维拓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当代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四、结语

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部分在校学生的样本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对该课程的教学师资不甚满意,认为学校创业氛围的营造有所欠缺。此外,家庭教育对其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难以产生积极的正向引导。对于此类现状,中医药院校应立足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特性,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全国中医药发展的有关指导性政策,明晰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方向,完善教育路径,全方位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沈静雯.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2] 翁峰,柯龙山,丁闽江.中医药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3):36-39.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3.

[5] 张海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2):18-21.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