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建设方法研究

2017-12-05 17:10刘佩勇亓红强崔振波曹成有黄学石汪冰刘弘光
大学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工程

刘佩勇 亓红强 崔振波 曹成有 黄学石 汪冰 刘弘光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兼有科技创新和创业指导的功能,它是指在高等学校中大学生以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把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真正融合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类型实践基地。它可以让学生养成开动脑筋,勇于实践的科学研究习惯;同时为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科研氛围,吸引更多的本科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基地的科研训练中,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 “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创新创业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1-0160-03

一、生物工程专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基地”在高校中脱颖而出,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进行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些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有着明确的建设目标且运行机制灵活,能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创新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它们为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教育改革摸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科研思维活跃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兼有创业指导和科技创新的功能,是高等学校可以真正把学生所学的科技文化知识,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结合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而传统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专业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专业实验室及校外的实践基地均有所不同,它不仅具有专业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硬件优势,也融合了高等学校校园中浓厚的人文社会情怀,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把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机会。

生物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应该属于创新训练项目,所以生物类学科的大学生创新以创新训练项目为主,其中也包含了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方面的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在已经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检索文献确定相关的实验方法,同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完善的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探索,把设定的猜想转变成可重复实践的科学知识。由于生物类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生命特征且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動物、植物或微生物,所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的每一项成果或者新的发现都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如果能把最终的实验结果与企业生产进行合作,还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生物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项目兼具有创新和创业实践的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让学生把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可以开动脑筋、勇于实践的科研实践训练平台。在基地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学术论文,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学术研究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也能吸引更多的本科生积极参与到基地的实践训练中,为学生创造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必要时,可以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者产学研等途径开展项目研发并进行产业化推广,真正实现综合性大学中工科专业的“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课程和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主体中。同时探索与学校相关部门(如创新创业学院)、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等建立联系,进行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就业或者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修学课程等。提倡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方式进行教学,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倡科研和教学相长,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型的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进行研究型学习,开展创新性实验。同时不断探索并改革考试方法,科学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考查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

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即在调研比较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和国外著名大学的相关课程体系,系统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根据“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人文社科+专业选修”的模块体系,科学构建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课程结构,力争做到知识体系宽广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工作能力,其课程内容涉及理工、农学、医学、生物、文科、管理、法学等知识领域。汇聚学校的优秀教育资源,补充科技发展的前沿进展,科学把握每门课程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合理定位,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群,全面推进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同时设置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生物制药等专业方向模块,在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就业和深造提供更大的空间。

组织开设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与创新教育有关的课程,以及企业项目管理、风险投资、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尝试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课程开设,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配套教材的建设,编写具有实用性、指导性的高质量且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三)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体系

基地建设过程中要考虑让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各种项目,如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的院级、校级、国家级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中,并得到最大程度的学习和锻炼。创新训练项目是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或团队能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具体实施与运行、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发表学术成果并进行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指由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团队中每个成员能够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如编写商业计划书、开展项目相关研究、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模拟企业运行过程、撰写创业实践报告等;创业实践项目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团队,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已经完成的创新性实验)的成果,以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endprint

(四)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如利用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的各实践环节,由理论到实践、设计到实习、验证到创新、理论研究到技术实践,多层次、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除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育外,还鼓励学生依托基地参加国际及国内各类科技竞赛(如国际遗传学机器设计即iGEM大赛等)、创意与创业设计大赛等多种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五)打造业务精湛、肯于奉献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我们依托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人才优势,打造一支业务精湛、肯于奉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教师队伍,用优秀的教师团队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及科研院所,其中有“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为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我们积极引进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教师前来任教,并先后派遣多名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做访问学者,以此加强生物工程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此外,我们还通过承办暑期学校或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等方式,拓展教师与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创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平臺

基地拟在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和研究所子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实验教学中心是专门承担本科实践教学任务的服务平台,具备基本的实践教育软硬件条件;学院的各个研究所分别在不同的方向开展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的实验研究,已具备比较完善的科研队伍和基础实验设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生产实训基地与各个研究所协调运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为参加创新和创业实验的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实验环境。

基地还将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各种比赛、论坛、讲座、沙龙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资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类的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把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从而达到扶持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目的。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资源共享

科学整合与利用生命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和教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逐步建成本科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平台,尽可能做到学院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买、交叉设置,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二)分层建设

在建设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建立学院、研究所和项目组三级分层共建体制。其中,学院进行政策指导、过程检查、资格评审、经费争取与支持等;相关研究所负责项目的实施与日常管理;项目组负责具体执行项目的方案和各种经费支出。这种分层共建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三)学科和特色结合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将依托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微生物药物、生物技术、分子医学等相关学科。在基地师资队伍配备、指导方向的设定等方面,紧密结合各研究所与学科的特色,使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选育基地建设既强调学科平台建设,又能体现特色发展。

(四)规范化运行

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是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制定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激励制度;对各种项目按年度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包括创新建设经费、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专项资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为基地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突出学生的创新主体性

学生是创新实践基地各项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创新实践基地的组织机构设置、运行方式选择、管理制度制定、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均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创新实践基地总体建设规划。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创新实践活动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学生自主设计、自行组织,将资金、场地和时间的支配权落实到学生自身,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学生大一期间,学院即开始实施“育苗计划”,即以开展以“生命科学引航计划”为主题的学生创新活动,为学生设计并组织与专业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大二开始启动“苗圃计划”,学生可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组从事创新活动,同时也可以参与到学校和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大三期间,学生可以作为核心成员负责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大四期间,学生还可以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继续创新项目的研究。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开展创新实践的源泉和动力主要源自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所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遵循不同学科及专业的教学规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可以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在保证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模块基础上,增加使部分学生达到更高需求的高层次模块,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内容,发掘出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践

自主创新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选育基地运行的核心。基地中的各项活动都应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敢于创新。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尽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空间和实践平台,激发并释放学生的创新热情,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树立实践创新的信心。应为基地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实践创新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广泛宣传实践创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结束语

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的建设。其通过创新人才的基地化培养模式、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培育体系、重视实践环节并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优秀精干且乐于奉献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平台等途径,建设出具有东北大学特色的生物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

[ 参 考 文 献 ]

[1] 申天恩,邓长辉,桑田成.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65-66.

[2] 严明理,刘丽莉.生物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47-148.

[3] 吴姝菊,于丽杰,杨世君,彭一良,王继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对培养生物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思考[J].林区教学,2013(9):9-12.

[4] 曹树青,江力,陈光朗,袁怀波.大学生创新在工科院校生物类专业中的实践与模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8-123.

[5] 罗剑宏,谭子君.云端互动: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3(3):104-108.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工程
浅析生物工程对环境保护的促进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地方性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