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精神”及中国文化底蕴

2017-12-05 19:07
西部大开发 2017年6期
关键词:条路丝路一带

是的,也许没有一条路像丝路这样,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这条路,欧洲和亚洲由隔膜到融通。中国感知到了世界,世界也感知到了中国。张骞所在的汉朝,才成为世界认可的中国符号,汉人、汉语、汉文化才有了世界性的知名度。

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人民由于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需要,自古以来分时、分段开辟的。从中国来看,公元前300-500年就有人在这条路上活动。最早的记载可能是西周周穆王的西行,他一直跑到了中亚一个叫禺知的地方(大約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带)。那以后,四川等地有人到达中东,陕西等地有人到了中亚,进行布匹、马匹等各种交易。秦末徐福东渡高丽、扶桑,首开东北亚海上丝路。西汉武帝时,国家正式派遣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出发的地点就在当时的首都汉长安未央宫。东汉的班超更远行至安息(伊朗),他的部将甚至到了东罗马帝国版图中的土耳其。当时东罗马帝国首席执行官安东尼曾派人沿班超西行的路线回溯东行,最后到达了中国东汉的首都洛阳。

其后,晋代的法显和尚由阿富汗入印度(天竺)取经,又经狮子国(斯里兰卡)、印尼爪哇,从海路回到中国大陆,第一次走完了陆上、海上丝路。到了唐代,丝路各国的人大量来长安,大唐西市成为欧亚商贸标志性集散地。唐代的玄奘去印度那烂陀寺取经,研习因明学、唯识宗,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生根开花。他回国后一直在陕西的大雁塔与玉华宫译经布道。再后来,便有了郑和下西洋,明代的国家船队远征太平洋、印度洋,也有了马可·波罗和欧洲其他航海家的中国之行(也有人认为马可·波罗自己并没有来东方,只是根据各种资料、听闻记录整理,介绍了中国)。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将这条路正式命名为“丝绸之路”,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一切表明了丝路的国际性。它自古以来就是一条人类共连、共享的国际通道。

是的,也许没有一条路像丝路这样,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这条路,欧洲和亚洲由隔膜到融通。中国感知到了世界,世界也感知到了中国。汉朝,才成为世界认可的中国符号,汉人、汉语、汉文化才有了世界性的知名度。

有了这条路,人类文明发展最早最成熟的亚欧两大洲,得以联为一体,世界文明得以由隔离发展时代进入交流共进时代。这才有了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在20世纪中叶总结的“轴心时代”文化现象,即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由西方的荷马和希腊三贤(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柏拉图),中东的耶和华、印度次大陆的佛陀释迦牟尼和东方中国的先秦诸子(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元典思想家构成的人类文化出现大突破的“轴心时代”。

有了这条路,欧洲的铁器、金属冶炼术才得以传播,它照亮了欧亚两大洲的历史进程;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火药以及丝绸、瓷器等等,也才得以传入欧洲,成为促成欧州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诞生的重要因素。

而这条路稍稍受到阻隔,譬如在15至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时期,由于宗教信仰不同,欧州商人较少走这条路,又促成了航海家们从海路去寻找东方大陆,于是哥伦布们意外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此海洋文明开始主宰世界。

中国领导人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在古代海、陆丝路基础上的一种质的提升、新的创造。它将陆上文明带与海上文明带组合到一起,将文明交流与现代市场经济组合到一起,将一国一地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组合到一起,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大思路、大格局。

所以,我在跑完丝路重又回到长安后,从自己亲历的感受出发,将“一带一路”的基本精神提炼为两句话,一句是“走出去,谋发展”,一句是“拉起手,共发展”。

“走出去,谋发展”主要针对国内。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路”就是为了行走,有路就要行走,就要走出去。“丝绸”则象征着和平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张骞出使回国后,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并且那以后汉朝派出西行丝路的使者,一律封以“博望侯”。含义很明显,就是要提倡“博广瞻望”的心胸,提倡大视野、大格局。

中国经济目前是“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抓“一体”,抓国内经济,核心的任务是抓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抓内涵的改造和质量的升级。在原来重点建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经济圈。“两翼”,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一带一路”。“一体”是“两翼”朝外走的基础和动力,“两翼”是“一体”起飞的翅膀。

“走出去,谋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由内向朝外向转型,由产品经济朝投资经济、甚至金融经济提升;也促进中国西部的发展由传统的“大储备”阶段、20年来的“大开发”阶段,在当下全面进入“大开放”阶段。我们这次“丝路万里行”,先后走访了中国援建或投资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集装箱码头、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的高铁、格鲁吉亚和中亚其他国家的能源、矿山和制造业,产能、资金、人才、科技的合作蔚成大势,“走出去,谋发展”成效喜人。

“拉起手,共发展”主要针对国际。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的需求,也是从沿途各国的利益出发的。人类需要合作,世界需要共赢,我们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邀请各国各民族来共策、共建、共享、共赢,以达到世界和平、社会和谐、民生和惠、人心和宁。力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与欧洲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多边命运共同体。不结盟,求结伴,不零和,求谐和。这是我们真诚的愿望。

在一个理性的、成熟的现代社会,要改变传统竞争中的零和思维,代之以谐和共赢的新思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应该普惠到每个地域、每个民族,使所有人都具有切实的获得感。所以我们主张各国通过“一带一路”拉起手共发展。现在亚投行已有近60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已经被近70个国家认可,证明这种共赢理念正在走向世界,正在成为人类的共识。

“一带一路”的精神理念,是中国当代领导者对广大民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性实践的总结提升,同时也承继、弘扬了几千年来广大民众在历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承继、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并升华为科学的、系统的顶层设计。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将“一带一路”的倡议视为我们全民族的创造。“一带一路”精神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精神理念,决定了它对人类文明贡献独有的民族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条路丝路一带
这条路
七月
在这条路上行走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