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会计人才实践性教学改革

2017-12-05 08:16赵欣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

赵欣

摘要:基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的培养力度,转变培养模式是当前会计教学的重中之重。从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展开分析,通过总结目前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卓越会计人才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提高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卓越会计人才。

关键词:卓越会计人才;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84

1会计实践性教学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教育部启动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把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要求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些都深刻的说明了培养卓越人才有其时代背景。同时,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社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不仅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对于会计人才的质量、能力要求也日益提升,因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理论能力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卓越会计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虽然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设置有财会类相关专业,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财会类的毕业生,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师资培训方面都重理论,轻实践。授课过程中过多的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实验课、实训课等实践操作环节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空有一套理论知识但却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动手能力弱,不能胜任岗位职责,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会计是以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同时又要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科,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突出特色,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既有较高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会计人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意识不到位,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性课程设置偏少且不尽合理,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经常被传统理论课所挤占,无论授课时间和授课效果都难以保证。长期以来大多教师授课过程中一直采取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会计实践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实践教学进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首先对学生讲述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然后亲手示范会计实验过程,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完成实验。实验任务完成后,教师布置与所授实验内容基本一样的课后作业,由学生模仿老师教授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教师负责检查监督。在这种授课模式下,没有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感比较低,基本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实践教学知识。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探索与尝试的机会,实践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抵触情绪,缺乏参与实践的动力,在这种状态下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此外,会计学科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无论是翻看企业历年的账簿资料信息,还是亲自动手编制凭证、报表,亦或是进行简单的会计资料的整理,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有些企业担心由于学生的实习,而泄露企业的信息,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仅让学生简单的参观,或翻看日常简单凭证,不会让学生查阅重要的账目资料,实习中只会涉及出纳岗位和往来账户,使学生的实习片段化、不完整,不能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和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分析与决策所使用的方法。还有些企业本身存在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的问题,为防止造假行为被他人察觉,更是不愿意接纳实习生实习,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实习的机会。学校内教师主导的实践性教学,缺少对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外的实践性活动,又由于实习单位的诸多原因导致实习效果难以保证,从而使整个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

2.2实践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不合理

会计实践教学包括校内的各类单项或综合实验课以及校外的社会实习。在校内的实验课授课过程中,一般教师都给学生安排有专门的实验教材、实验软件等相关资料。在实验资料中往往仅会介绍模拟企业的基本信息,例如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范围、财务制度、财务數据、日常主要的经济业务等简单信息。实验要求则往往是要学生能够进行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及报表的编制等。整个实验课中更多的强调核算的环节而忽视了分析、管理、决策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只需要完成基本的会计核算无需去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更无需去思考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财务问题,应该利用哪项会计技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建议。这种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分析应用能力的提升,不符合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此外,教学实验内容未能体现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实践教学只局限于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按照会计岗位来开设实验教学课程,缺乏对企业管理、经济学等方面的培训,使仅局限于会计这一门学科中,学生视野狭窄,不能将各相关学科实现有机结合,以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

校外实践课程则会由学校安排统一时间由学生自由选择去企业进行实践。实践环节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平时的期末业务性实践和毕业前的综合性实践。期末业务性实践一般安排在学期末,实习时间过短,学生难以掌握实习岗位的大部分工作技能,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毕业综合性实习则往往安排在临近毕业之前,这个阶段学生的工作单位已经基本落实,有了自己的实习任务或个性化的实习要求,倘若这个时间段再安排统一的实习,无论是从出勤状况还是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难以保障。

2.3教学培养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

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时,过多的通过学校教学的方式进行,过分依赖第一课堂,而较少的将会计专业的实践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学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在对学生的实践性考核中,往往重“结果”考核而忽视“过程”考核;重知识考核而忽视能力考核。通常通过一份与平时上课学习内容极其接近的期末上机操作的试卷,外加一份实验报告来给学生进行考核,仅看结果,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完善,同样不利于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endprint

3完善卓越会计人才实践性教学的对策

3.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培养卓越会计人才就是要培养出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有着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会计人才。鉴于此,在对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对实践性教学加以倾斜。教师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时,应适当增加理论课课内实践的课时,加大课时比例。实验课上要避免出现理论课程的挤占,给学生充分实验、实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实践课的具体操作上除了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财务软件使用熟练度方面的实践培养,还应在综合财务分析技能、决策与预测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侧重。

会计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而会计教学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通过各专业课程的设置,完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会计实践教学不能仅限于实验室内,应包括实训、实验、实习等几个方面。既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会计软件、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还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性、探索性的实训课程,以及组织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学习的实习活动。做好卓越会计人才的实践教学,一定要处理好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环节的关系,逐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出既懂业务又会操作、善管理的高级人才。

真正落实卓越会计人才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一方面,学校可建立灵活的时间安排机制,调动学生可随时随地参与实践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学校要大力发展实验教学与网络建设的融合,建立网络实验室,允许学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实验室进行自我实践。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创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可选择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在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下,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校外实践学习大纲,规范实践学习内容。师资队伍方面可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指导教师队伍开展人才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一方面校内导师可给学生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校外导师给学生传授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使实习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在有条件的院校可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实践教学班”。即将实训与实习二者合并。根据教学和企业需求,由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和就业,使实习内容更有针对性,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3.2开展第二课堂,丰富教学实践的内容

3.2.1开设第二课堂,拓展实践范围

第二课堂作为教学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教室、实习基地为主导的第一课堂和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的结合。学校可结合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情况,组织财务综合技能大赛、会计软件操作大赛等各类竞赛,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可结合最新的财会资讯组织“财会沙龙”、“税法讲堂”等,一方面把外面的专家请进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当主角,学生自己选择主题进行探讨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达到培养卓越会计人才的目的,满足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参与实践。

3.2.2突破学科界限,培养宏观思维

会计学科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有其自己的知识体系,但会计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简单的把会计学科定义在为企业提供账务服务的微观计量的层面,不能仅局限于给学生灌输借贷平衡、分录编写的讲授,而且这也不符合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因而,在对学生进行实训、实践指导时,要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将关注点从财务专业本身拓展到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拓展视野,不要仅局限于微观层面,要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财务的相关技术与管理本身,启发学生去关注会计学中所蕴含的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等各学科精髓,真正成为融理论性与实践操作能力为一体的优秀人才。

3.3完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管理

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的以实习或实验报告、实验作业、考勤这几项简单的指标来界定,而应更多的关注整個实习、实训的过程。不简单的以分数来给学生作评价,而是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记入成绩。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考核指标要细化,既要有定性指标也要有定量指标,全面考核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表现。考核过程中要借鉴学生的自我评价、校内校外导师的评价等多方面因素。最后,再结合学生的实习或实验报告给出评定。

一个阶段实践学习考核的结束,应该是下一阶段实践学习的开始,通过考核应该总结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收获、体会,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于在下一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加以完善、总结和提高。

3.4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雄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师资建设上可实行双导师制。一方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完成实习报告;另一方面由校内导师指导学生的校内实践,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同时,学校应完善教师培训交流制度,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把外面的专家学者请进来,也让教师走出去,给教师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合作单位实践锻炼的机会,使教师了解最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要求,掌握最新的会计技术,便于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靳利军,李伟雨. “卓越会计师计划”实践教学研究[J]. 教育探索改革与实践,2013,(8):2223.

[2]杨定泉.基于卓越会计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财会教育,2014,(4):123125.

[3]史茜.基于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2015,(6):3437.

[4]杨翟婷.卓越会计人才培养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基于第一、第二课堂融合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6):2522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