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匠人精神”的伦理思考

2017-12-05 19:54孟茁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9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

摘 要 匠人作为社会劳动阶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历史文明的演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匠人精神”则体现了匠人们精益求精,执著专注,是一种从器物产品到职业,乃至人生的认真态度。这种态度正是“匠人精神”的精髓。本文正是从“匠人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伦理意义出发,力图重新唤起人们对“匠人精神”的重视和传承,发掘其在强调创新和高速前进的背景下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匠人精神” 伦理思考 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孟茁,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140

一、“匠人精神”的解读

(一)匠人的定义

分析“匠人精神”,首先要对匠做一个准确的定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匠的解释是:“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可见,从字面来看匠最本初的含义是木工。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庸、匠、车、梓。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春秋战国的匠人仍以木为基本原料,但随着手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的细化,具有专门技术的人都可以称为“匠”。这时的匠人可以说从单纯的木匠走向了更多的岗位,虽然具体的工作不同,但同为体力劳动者。《论衡·量知》中记载:“能剒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穴凿穴埳谓之土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这时的匠的定义恐怕已经打破了体力劳动者的限制,成为一种在各行各业的一种职业态度。此时,人们在关注匠人行为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匠人背后所具有的重要精神内涵。对于匠人的定义是随着器物丰富,技术革新,以及长期劳动背后潜藏的精神不断丰富的,匠人从一种从事具体职业的人逐步变成了在各行各业所具有类似职业伦理态度的一类人。

(二)“匠人精神”的基本内涵

前面我们分析了匠人的基本定义,那么在匠人群体背后所内含的“匠人精神”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匠人精神”应该包含:一是热爱共舞的诚心;二是严谨细致的精心;三是执著专注的耐心;四是道法自然的慧心;五是忘利忘名的净心;六是敬业永恒的忠心;七是于内于外的责任心。

所谓“匠人精神”,必定离不开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另一说是爱一行干一行。然而不论是“爱”在前还是“干”在前,离不开的是“爱”与“干”的交织并行。任何职业都是有灵性的,做好一份职业就要用愛去体悟这种灵性。在日本影片《入殓师》里,葬仪师曾感慨地说过:“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诚然,爱上一个职业,并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一份职业确实不是易事,在工作中也可能会使你体现出一种工具性,但是如果全身心投入,将你的智慧,你的热情全身全灵地忘我投入,你就会得到一种生命的整体性,与自然万物在“顿悟”般的灵感中合一,正是禅宗所说:“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因此真正的“匠人精神”就是把真诚的情感投入所从事职业,真正热爱职业,在工作中保持一种人与物平等相遇的诚心,追求一种人与物对话、共舞、交融、合一的境界。正因为这样的精神才会产生鬼斧神工的作品。

所谓“匠人精神”,必定离不开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专注和精心。无论东西方,在“匠人精神”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于产品细节近乎苛求的专注,对于产品的无限完美化的追求,这恐怕也是“匠人精神”的核心。匠人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匠人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 提高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不跟别人较劲,却永远跟自己较劲。这股韧劲在今天显得尤为弥足珍贵。“匠人”在日文中写作“職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作品拥有一种近乎自负的自尊心,一种不厌其烦、不惜代价地追求完美再完美的态度。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在设计东京的“表参道之丘”时,曾与日本顶级建筑公司“大林组”合作。在接近完工时,“大林组”的施工人员报告说“全长280米,分毫不差。”安藤回答:“如相差个3毫米5毫米,也没什么关系。”“大林组”的人正色道:“那绝对不行,不能有丝毫偏差,这是身为技术人员的自尊心。”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日本成为“匠人精神”的典范之邦。

所谓“匠人精神”,必定离不开执著专注的耐心。工人可以在一件产品上精益求精,但匠人可以在所有的产品上精益求精;工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而匠人却能保持终生的专注态度。耐心和执著是“匠人精神”的重要方面。一家名为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的日本螺母生产公司,以“永不松动”著名。创始人若林克彦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某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绝不会松动。于是若林克彦夜开始思考能不能自己研发出一种类似的螺母。经过长时间的设想试制,最终研发出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然而哈德洛克螺母永不松动,结构却复杂得多,成本也高,销售价格高出市场百分之三十,自然,他的螺母不被客户认可。但若林克彦认却有着极强的耐心和执著,决不放弃。在公司没有销售额的时候,他兼职去做其他工作来维持公司的运转。在若林克彦苦苦坚持的时候,终于哈德洛克螺母获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随后更多的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最终也采用了哈德洛克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花了二十年。这就是一种耐心,一种对于自己职业的专注感和永不放弃的执著,不论周围的情况多么复杂,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

所谓“匠人精神”,必定离不开道法自然的慧心。匠人身上所具有的智慧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相比,常常为人所忽视,但实际上,从古至今,匠人身上的遵循客观规律尊重自然的智慧也是“匠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工记》将制作精工产品规定为手工业生产的目标同时也提出了而将天时、地气、材美和工巧以及四者的结合,看作必备的条件和重要的生产方法。它认为天时节令的变化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进而影响制成品的质量,所以强调“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它重视地气,是由于某些地方生产的某种原材料质量较优,或者有制造某种工艺的优良传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地气然也”。可见,此书对“工”的见解非常卓越。这些因地制宜,道法自然的思想与其说是匠人们在实际劳动工作的准则和要求,道不如说是匠人智慧的结晶,正是这样的劳动智慧塑造了漫长的社会文明的基础。对匠人而言,积极的态度是第一位,但同样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凝聚智慧。endprint

所谓“匠人精神”,必定离不开忘利忘名的净心。功名和利禄应该是在优秀产品诞生后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在工作开始前的追求。倘若本末倒置,必不能称之为匠人,最多不过是追名逐利的有技艺者。匠人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带来的钱。以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西方世界为例,大部分的工匠等手工艺人不是为了追求更多钱财而把工作做好,资本家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努力经营好企业,他们是一种怀揣“荣耀上帝”的神圣心理从事劳动的。他们信仰着:“你可以为上帝劳动而致富,切不可为肉体的罪孽而如此”。当这种获利的自由与对利禄的自我限制结合到一起时,通过最为俭朴的生活方式和财富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而这样也必定赢得巨大国家财富。这也是西方“匠人精神”的一个来源,在下一章我们会继续分析。而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国和日本,真正的匠人也是把利与名抛诸脑后。春秋时期鲁国木匠,梓庆曾提出过斋戒做工的理论。即做工前用心去斋戒。斋戒的目的,是为了“静心”,在斋戒的第三天,要忘记“庆赏爵禄”,即忘利。斋戒到第五天,要忘记“非誉巧拙”即忘记名声。到了第七天,要忘却“四肢形体”,就是要达到了忘我之境。这时才可以开工。这就是中国古以有之的“匠人精神”不仅提出这一精神境界,而且还给出了修炼的方法,即封为忘利、忘名、忘我的三步走。这样的境界之下,摆脱了心中对利禄功名的干扰,也必然会形成伟大的“匠人精神”,也必然会有纯粹的作品诞生。

所谓“匠人精神”,必定离不开敬业永恒的忠心。忠诚不仅仅是包涵爱国主义在内的传统美德,同样也应该是“匠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职业领域和企业归属问题上显得更加重要。当今社会,如掬瓷艺人或者手工弓箭艺人等少量还在忠于一项事业的匠人已经成为活化石。虽然却有时代变迁带来的注定衰落,但其忠诚的精神却值得要传承。在日本,有两个自造成语“一生悬命”和“一筋”,即是说一生用心从一艺,绝不变更。尤其在手工艺领域,做到最高境界就是“人间国宝”,如神一般存在。日本作为一个拟血缘关系的社会,员工自觉地把企业看作是“主家”,把自己的家当成“分家”。按照“忠”的行为准则,主家的利益高于分家,分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员工普遍奉行“公司第一”的信念,为公司的利益万死不辞,他们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勤奋工作,像武士一样任劳任怨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日本公司的社团化,其根源就是“忠”观念下产生的“终身雇佣制”,这样忠诚的思想也成为双向性的,进而强化了匠人们的忠诚意识,社会也获得了强大的凝聚力。

所谓“匠人精神”,必定離不开于内于外的责任心。于内是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心,力求认真专注,于外是对自己产品的责任感,如果不达到完美是绝不会进行下一项工序的,这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与承诺。《考工记》对此也作了记述,“凡试梓饮器,乡衡而实不尽,梓师罪之”,这是说工师检验梓人所制的饮器,如平爵向口,爵中还留有余沥,便不合标准,梓人就要受到处罚。《考工记》还指出在市场上用于交换的手工业制品,必须符合规格,为买者乐于接受,残次品不能上市。可见,匠人群体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对产品必须合格,追求完满的共识,倘若没有这样一种强烈的责任心,是绝不会有“匠人精神”的延续传承。

通过总结,笔者认为“匠人精神”不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基本上包含了这7个方面的共同之处,正是这7种心态,决定了工匠作为一个群体所体现的精神特质。随着时代发展和职业细化,“匠人精神”也打破了工匠群体,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但这种“匠人精神”是始终传承延续的。当然,“匠人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着,未来的“匠人精神”更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二、呼唤“匠人精神”的伦理意义与措施

(一)伦理意义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匠人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可见,重新发扬“匠人精神”是顺应时代发展,能够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今天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教师、法官、文艺工作者、公务员等等,都需要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这不仅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和民族延续,而是更具有更深层次涵义的有关人类的发展,国家发展进步的大问题。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多一些优质精品。

1.职业伦理思想

呼唤“匠人精神”的回归,就是要劳动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抱有一份敬畏之心,心怀虔诚和感恩,能够忠于职业,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树立起全新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往往决定了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是否能够合格完成任务,能否在岗位上创造价值,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存亡,甚至是行业的前途,国家发展等一系列重要内容。看似一个不经意,不小心,不认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因此,强调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思想,保持“匠人精神”的传承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个人价值观的塑造

呼唤“匠人精神”的回归,也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有积极的伦理意义。个人的价值观对自身的行动有重要影响,因此,学习和践行“匠人精神”中的勤劳,专注,认真,淡泊名利等内容,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价值观,促进人们在社会各行各业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功名与成就的关系

随着当前经济加速发展,各种优劣文化交织,社会愈发的浮躁,很多人往往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在市场经济时代追求合理的财富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一点蝇头小利而丢失本心,势必为社会所不能容忍,对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呼吁工匠精神就是使人们认识到功名与成就的关系,意识到劳动的最终目的是创作有价值的成果而非作为附属品的功名利禄。

4.个人努力与民族繁荣的潜在关系

个人与民族永远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今天个人的努力就是明天民族的崛起的希望。工匠精神正是要求劳动者心怀国家,作为个体认真专注于劳动,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最终实现民族繁荣。积少成多,个人的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带来民族的全面发展。以日本为例,德川时代的米泽(日本幕府时代的一个藩邦)已经没落到年收入为三万石的小藩,于是上杉鹰山推进全面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调动全民的劳动热情,承袭“匠人精神”的勤劳专注的精神。上杉一方面以身作则,作为领主亲自下地劳动,节俭生活,同时转变武士阶层思想,带领作为上等阶层的武士也主动从事农业商业活动,通过全民的努力实现了富藩的梦想。上杉的例子也只是日本民族繁荣的一个缩影。今天的日本企业也十分强调企业共同体的凝聚力量,小到企业,大到民族,这种对个人努力与民族发展的潜在关系的认识非常值得中国学习。践行“匠人精神”,就是要通过自身努力,积累点滴,最终推动民族的发展。endprint

(二)激发“匠人精神”的措施

1.教育的深入

教育对于传承“匠人精神”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儿童的基础教育。这一点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教育经验。日本人的“匠人精神”,是从“娃娃们”抓起的。在日本,绘画课要用专用的颜料套装;裁缝课得用专用的裁缝套盒;打扫厕所必须用专用的长雨靴……这在中国人眼中是繁琐、累赘的看法,正是从小对日常用品的细分与归类,培养出来的是成人之后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严谨和有序。我们应该反思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体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反思社会中“匠人精神”的消亡,正视劳动热爱职业的态度的缺失。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把握“匠人精神”的精髓,把對“匠人精神”的传承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2.政策的引导

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面对工匠精神的消减与错位,我们应该提出更多的奖励和保护政策。例如从经济政策角度出发,提高基础部门劳动者的收入;缩小职业收入差距;奖励始终如一地在某一领域潜心钻研、精耕细作,在核心技术有突出成就的劳动个人,对百年老字号企业进行一定力度奖励;鼓励企业重新培养师徒制等。从文化政策上,开展对“匠人精神”研究的学术活动;深入地方,组织对传统工匠技艺的寻找和保护;定期开展有关“匠人精神”的主题宣传活动;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实行庄严的职前宣誓,将“匠人精神”社会化、具体化。从法律政策上,加强现行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监管,保证劳动队伍的职业资格水准和职业荣誉感;加强与工匠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保护工作,通过运用法律制度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工匠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结语

工匠精神显然不是万应灵丹,但如果各行各业能够有工匠精神,就会追求卓越,打造百年老字号,就会在实验室一遍遍重复实验。就会在学术创作上一丝不苟,就会在政策制定上踏踏实实,就会在课堂上热忱板书。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培传承“匠人精神”,就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学习和发掘“匠人精神”的“根”和“魂”,坚守情怀,传承匠心,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匠人精神”的复活与重生。

参考文献:

[1][日]山本七平著. 莽景石译.日本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生活·度数·新知三联书店.1995.

[2][德]马克思·韦伯著. 沈海霞、龙婧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刘道广.图证考工记.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4][日]秋山利辉著. 陈晓丽译.“匠人精神”.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5]李宏伟、别应龙.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6]张琼林.日本“匠人精神”面面观.看世界.2016(2).

[7]赵洋.“日本制造”的文化基因.文化.2015(4).

[8]黄河.拾回“匠人精神”.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11).

[9]陈梦秋.中国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匠人精神”的回归.大众文艺.

[10]文亦鸣.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中国城市化.20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
发掘数学文化资源 提升学生课堂情趣
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功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青年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