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荔与下俚

2017-12-06 16:34
西江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贡品驿道梧州

峥 嵘

卷首语

贡荔与下俚

峥 嵘

人们常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形容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本期刊物向读者推送一组关于贡品荔枝与下俚文化的作品,这大约就分别代表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贡品荔枝与下俚歌谣,均出自梧州市的泗洲岛,这是位于浔江中的一个小岛,汉代盛产贡品荔枝,官府不惜血本运送京城供皇上享用,是为“阳春白雪”;那下俚歌谣,则据说是由隐居泗洲岛的楚人(原住民)所遗传,乃是正宗的“下里巴人之歌”。岁月悠悠,如今贡品荔枝已经荡然无存,但是下俚歌至今还有人传唱。所谓物以稀为贵,有热心的学者便发掘整理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并以此带动文化旅游,令这个小岛得以焕发生机。读者诸君若是读罢文章对下俚文化产生兴趣,不妨参与研究;或拨冗往泗洲岛观光访古,虽可能难以吃上贡荔,但聆听古朴的下俚歌,观赏旖旎的江景风光,瞻仰千年不朽的青山庙,想必是不虚此行的。

允升塔也是一个有故事的梧州胜迹。在西江沿岸,各地都有类似的塔,而允升塔是历经风雨飘摇的岁月得以幸存的古塔之一。这古塔的建造缘由与作用,至今仍是一个谜。清代两广总督阮元为之命名并题额,令其声名大振,《阮元为梧州允升塔题名》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至于后来有关这座塔历经沧桑的其他故事,尚待人们进一步整理发掘。正史也好,野史也罢,都不失为文化遗产,甚至还有警世的意义。

作为秦汉以来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梧州的古驿道作用巨大,但又往往为人所忽视。阡陌纵横,连绵千里,这是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的载体,岭南与中原文化交流的通道,故研究清楚梧州的古驿道,意义重大。《梧州的驿道》一文对此脉络作了疏理,提供了线索,有兴趣的读者和方家不妨作更深入的研究。

陈朝仪是梧州著名的老画家,也曾是一名老游击战士。本刊介绍了陈朝仪的艺术人生,对他书画艺术的特点作了精到的概括,同时也简述了陈朝仪的革命经历。文章将他的革命人生与艺术人生融于一炉,这让我们对陈老的画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诗言志,书画也言志。陈老云:“名利非吾愿,翰墨伴终身”,这也是文艺界、文史界人士的共同志向吧。

猜你喜欢
贡品驿道梧州
中共梧州城工委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自己的东西等
Book review: the Hunger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