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银行:多点发力击破扶贫痛点

2017-12-06 09:10廖春云张征
当代县域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达州贫困户攻坚

廖春云 张征 文 /图

达州银行:多点发力击破扶贫痛点

廖春云 张征 文 /图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金融创新,力求脱贫攻坚获得实质性效果,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金融支持亦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是把“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的必经之路,是实现贫困地区与人员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6年来,达州银行紧扣扶贫新要求,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优势,多措并举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达州银监分局授予达州市商业银行“2016年达州银行业金融扶贫先进单位”,充分肯定了其金融扶贫工作成绩。

为了服务达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脱贫奔康奋斗目标,达州银行还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规划,构建了全行、全员、全程的扶贫工作格局。

以金融杠杆,助产业扶贫

达州银行秉承 “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经营理念,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信贷支持,银企合作、脱贫攻坚、合力共建。为扎实深入推进金融扶贫攻坚工作,达州银行在信贷政策和投放上加大扶贫力度,优先受理贫困县推荐的优势企业客户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申请,并在授信额度、贷款方式、贷款利率、审批流程等方面给予扶持。以加快通川区未来5年经济发展为重点,在符合信贷政策以及银行监管制度的前提下,向精准扶贫等重点项目提供每年不低于3亿元,5年不低于20亿元的融资支持。

截至2016年12月末,在贫困县信贷累计投放438883.96万元,完成全年信贷投放计划的164.88%。通过与地方财政、就业局对接合作开展下岗失业担保贷款与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累计发放财政贴息贷款742户,金额611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户数为46户,贷款余额359.58万元。

除此外,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也是达州银行在2017年金融精准扶贫中的重点规划项目,在年度扶贫资金预算中,计划直接投入电商项目2个,参与建设9个,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在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扶贫中,一方面与天农网电子商务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形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电商平台建设,为电商平台提供线上收单、支付接口、代理清算,对账平台等技术支撑;同时为电商平台提供授信支持,助其做大做强,规范经营,解决好助农平台发展的后顾之忧。

统专项资金,助生活扶贫

按照市、县、区政府及银监局的工作安排,达州银行目前共有9个定点扶贫村,其中总行定点帮扶点2个,2016年扶贫资金总预算为70万元。以达川区五四乡斗角村为例,根据达州银行扶贫规划,在2017年将向该村投入扶贫资金16万元,帮助开展柑橘种植100亩和青花椒种植等项目。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带动,鼓励当地贫困户积极发展生产,助力贫困村实现整体“摘帽”目标。

达州银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按照统筹安排、分类帮扶、突出重点、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总体原则进行。同时,为了严格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达州银行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2016年扶贫攻坚预算资金管理使用的通知》,以加强对扶贫项目及资金的管理工作。

点对点帮扶,助思想扶贫

资助通川区困难学子入学

达州银行采用金融扶贫结对帮扶的方式,定期对帮扶贫困村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努力克服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体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性思想转变。同时,达州银行采取贫困户建档立卡方式,有效破解贫困户融资难题,加大金融支持贫困户创业力度。截至2016年末,通过到基层一线调查摸底,达州银行共对585户贫困户建档立卡,为进一步开展金融扶贫打下了基础。

除上述与天农网电子商务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利用电商平台展示销售当地农特产品、五四乡斗角村精准扶贫项目的例子外,达州银行还进行着许多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扶贫项目,在金融扶贫工作中,达州银行始终坚持支持本地特色产业、助力广大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宗旨。

达州银行立足川东北核心增长极,未来将充分发挥其地域性优势,顺应政策走向,深入推进金融业“三去一降一补”,打通线上线下优势,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以更先进、更灵活、更高效地流程响应社会需求,形成多点发力、多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大格局,走出一条独具达州特色的金融精准扶贫路。

猜你喜欢
达州贫困户攻坚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吉尼斯世界纪录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