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场·自主场·延伸场

2017-12-06 20:53王慧
新课程·中学 2017年9期

王慧

摘 要:在新的课程视角下,初中生物教学应该“以学为中心”“以生为本”,创设一个生机盎然的情境场,一个意蕴十足的自主场,一个余音袅袅的延伸场。引领学生沉浸在这样的“场域”中,打开一扇又一扇生物的窗口,而后,了解到更多,開悟到更多,收获到更多。

关键词:情境场;自主场;延伸场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生物课程能够使学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这意味着学生学习初中生物,要以学为中心,把重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的确,光有知识的单项灌注是不够的,引领孩子们扎扎实实地提高能力才是正道,才是生物教学的应有之义。窃以为,创设一个生机盎然的情境场,一个意蕴十足的自主场,一个余音袅袅的延伸场,也许能打造一片厚重、多彩、高效的生物学习新时空。

一、情境场:吸引学生的开胃菜

“只有通过教学之‘趣,才能寻回学习的趣味。”[1]初中生物教学亦然。尽管初中生相比较于小学生而言,有更多理性,但他们的注意力仍然难以持久。创设一个浓浓的情境场,不失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开胃菜”,能够快速点燃孩子们的兴趣,以此打造摇曳生姿的生物课堂。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中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1.播放影片《可可西里》片段,欣赏牺牲的自愿者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你在如此绝望的环境中有没有绝望?如何挣扎?如何与自然抗争?自然环境要不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

2.PPT课件出示资料:由于人为因素,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大约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人类的滥捕乱猎,更使得许多生物濒临灭绝。

想必很多人都观看过《可可西里》,都会被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震撼,感到惊讶。重播这样的视屏,必将更快地唤醒学生的情感,必将引领孩子们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引发一波又一波的思考、感悟和探究。随后,“大约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的视频,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类似的问题都在情境中得以呈现,类似的知识都在情境中得以建构,这样的生物课堂有情有义、坚实、大气,而且有效杜绝了学生厌学生物的现象,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自主场:聚焦学生的“动力源”

学生学习生物的动力源从哪里来?窃以为,就从教师的放权中来,就从学生的自主自悟中来。教师只有充分地放权,充分地让孩子们在“自主场”中尽情翱翔,才会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的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充分地放权,让学生自主自悟:生物多样性为什么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与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究竟有多大的关系?说到底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我们人类自己,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该做点什么,通过诸如此类的自主自悟、合作讨论和类比追问,让学生一步步走进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概念之中。

比如,在观看鸟类和兽类灭绝的“柱状示意图”之后,引领学生自己探讨或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表现(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在展示很多野生动植物大多只剩圈养和栽培之后,引领学生分组总结得出结论(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减少);在观看许多河湾、湖泊湿地改造成农田后森林贮量骤减、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的图片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

诸如此类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都身动、心动、神动,而且小组内可以充分地合作,充分地协作,充分地探究,以此让生物课堂向纵深处挺进。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核心概念的掌握,有利于孩子们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造和提升。

三、延伸场:提升学生的“撑杆跳”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2]高效的生物课堂不拘囿于单一的知识体系之中,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而是引领学生“左右扩张”,古今连通,在生物的大世界中走得更远,收获得更多。关键就在于,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在这样的探究延伸中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在于所有学生是否在这样的探究延伸中得到多方面的解放、锻造和滋养。

例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教学到最后,可以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展示在北京麋鹿苑博物馆,有一个特殊的“世界灭绝动物公墓”:墓碑一块压一块倒在地上,就像塌的多米诺骨牌,因为每一个物种灭绝后,与它紧密相关的10到30个物种也会随之灭绝。其中倒数第3块是人类,最后两块是鼠和昆虫。

这样探究延伸情境呼应了教学的开头,将一颗包含着浓浓的危机意识、生命意识、大局意识、环保意识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假以时日,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说到底,好的生物课堂应该是情境课堂、生本课堂和拓展课堂。引领学生沉浸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必将打开一扇又一扇生物的窗口,而后,了解到更多,开悟到更多,收获到更多。

参考文献:

[1]陈智峰.追求教学之“趣”[J].教师月刊,2017(4):19.

[2]陈俊一,程晓云.课堂:窦桂梅的教育根据地[J].教师月刊,2015(2):27.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