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那个做海报的”

2017-12-06 20:39艾江涛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49期
关键词:黄海设计

艾江涛

谈起创作状态,黄海更喜欢用澎湃而非爆发来形容,因为那代表着一种持续的涌动。

走出广告圈

当我报出黄海工作室的房间号时,小区门口的保安瞬间反应了过来:“哦,那个做海报的。”

从2007年为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做出首款海报以来,黄海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国内电影海报圈的一个标签。

晚上8点,工作室里几个年轻设计师还在电脑前忙碌,四周墙壁上挂满了镶在玻璃框中的海报,其中就有前不久刚上映的《相爱相亲》与《嘉年华》。过道尽头的小房间里,陶器煮着白茶正在咕嘟咕嘟地响着,满室茶香。这里除作会客室,更多时候是黄海构思设计的地方。

黄海前两天刚从苏州回来,他与导演管虎见面碰了下2019年计划上映的《八佰》的海报构思。据说现在要找他设计,需要很早便排队预约,黄海笑着解释:“我现在进案子很早,因为我们吞吐量就这么小,要排满很容易。每个案子都会很用心做,所以很慢。”

用半年时间设计一张电影海报,对黄海来说并不奇怪。2007年,在给《太阳照常升起》设计海报时,黄海刚离开之前待了五年的奥美广告,到师兄邱欣宇创办的远山广告公司担任美术总监。当时国内尚无电影海报这一行业,海报设计更像他的业余兴趣。

谈起首张电影海报的创作,黄海说自己很幸运,开始便碰到了姜文。姜文对海报的要求是不用商业拍摄,只准用剧照,为了让黄海尽快找到方向,还教他看剧中人物的表情:在表情曲线上,应该找那些情绪即将达到顶峰而不是到了或泄下去的点。每次拿着样稿给姜文看,他只说一句“不好”就毙了,不会告诉你哪里不对。

就这样,黄海为《太阳照常升起》创作了上百张样稿,不断用试错来缩小范围。“那会儿不太懂所谓故事,努力用美术风格弥补寻找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各种角色,包括火车、猎枪、鸟都试过了,最后突然到这里,一双鞋,疯妈,一下带出了整个故事。”在戛纳版海报上,大红背景,盘着头发、穿着宽腿裤、光着脚的周韵迈步往前,她旁边的树梢上则挂着一双红色的鞋。黄海将这张海报一直挂在房间显眼的位置,提醒自己保持当初的创作心态。

在黄海看来,姜文给他的路子很正,比如看剧照。“我至今做海报,每张剧照都看,两三周看几万张,不能错过那一下不可复制的表情。”

在广告圈的时候业余做海报,对黄海来说,也是一种释放和平衡。广告圈的创意人一般分为偏重文案的copy base和偏重美术的art base两个派系,黄海属于art base一派。1999年从厦门大学设计系毕业后,黄海到了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做摄影记者和美编。当时的“福建新闻频道”是继“东方时空”之后第二个24小时直播的新闻台。三年记者的历练为黄海打开了社会视野,2002年后进入奥美则为他打开创意与设计的眼界,带给黄海一种职业化的训练模式,更重要的是,那种对于好东西的苛求。

“那时候我心里想的就不是在國内做到最好,应该跟国际比。”黄海把这种心思也带入到自己的海报设计之中。

回归电影本体

在《太阳照常升起》之后,2014年为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做的海报,成了黄海设计生涯的另一个重要节点。如今,《黄金时代》面向中国大陆、美国、日本、法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五张海报已经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设计师黄海

首款中国大陆版海报,萧红站在一张墨汁泼溅的纸上,像置身在一个混乱、充满危机的大时代。这张海报让向来以豪爽犀利著称的许鞍华一见倾心,她很高兴地与黄海合影,以告知别人海报的作者。美国版海报上,萧红剪影成为耸立的金色笔尖的一部分,网友的点评显然透过海报直抵影片内核:“这是个文豪的黄金时代……金笔中质朴的小人儿孑然一身,孤对傲梅,因她(他们)从不需要世俗人的赞美,她早已寄魂于此,旁人看来简单的近乎萧条的废铁般的人生,灵魂却丰裕如黄金万贯,这就是他们那代文人在炮火和磨难中锻出的一抹金色。”黄海自己很喜欢台湾版的羽毛,还有笔锋版中夹峙在如同刀锋一样犀利的笔锋之间的设计,无疑,在那个忧患交织的时代,人如鸿毛,但刀锋一样的文字却足以刻下不灭的印痕。

2012年黄海成立了自己的竹也文化工作室。在《黄金时代》之前,他努力探索过不同风格的海报设计,既有意象宏大的《白鹿原》,也有《太极》《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那样的商业类型片,以及《念念》这样的文艺片。但恰恰是《黄金时代》让他被更多人所认识,以至于他后来不愿过多谈及这部影片:“《黄金时代》之后,许多人给我定性,我也不否定这是一个发展阶段,但被放大了。”

但不可否认,《黄金时代》之后,黄海找到了自己的设计风格。“我现在很喜欢剧照,剧照是太有魅力的东西,因为那就是戏,那就是电影。原来老想着美术技巧,这几年我一直在回归,回归到电影本身。”黄海说。

直至今日,虽为一种古老的设计元素,海报依然是业已发展出严密工业体系的电影不可缺少的封面。自法国人朱尔·谢雷(Jules Chéret)在19世纪90年代改进石板印刷,使彩色印刷更加便利后,海报更成为一种流行的宣传品。黄海反感炫技型的海报设计,他认为一张好的电影海报,最核心的是准确传递电影故事与气质,就像他有时想起师兄邱欣宇总喜欢用电影《教父》举例:“你看老教父那个凹进去的眼神。”

设计海报前,黄海总要先用一句话讲明白电影表达的内容。要精准地传达影片主题乃至情绪,读小说,读剧本,看剧照,与导演之间的反复交流,似乎都是不值一提的基础课。在黄海背后的墙壁上,贴着几排他与导演的合影,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在为《相亲相爱》设计海报前,黄海已在《念念》中与张艾嘉有过合作。在他眼里,张姐是一个内心有大爱的人。两人在一起交流,张艾嘉更多是给黄海谈片子的感受,她告诉黄海:“这个时代年轻人都喜欢看快节奏过瘾的电影,这是改变不了的。但是他们会成长,希望有一天到他们成长的时候,我们这些创作者还能做出在那个时间等待他们的电影。”

“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个迁坟的故事。老人去世了,城里的女儿想把葬在乡村的父亲迁回城里和母亲合葬,乡村父亲的原配却不同意。谁也没有错,影片的结局是一种和解和爱。”张艾嘉对《相爱相亲》最初的设计不太满意。黄海反复看电影看剧照,寻找整部片子的气质。后来,他尝试了另外一种思路,试图找到片中的家庭关系与情绪。这句文案后来被他提炼为:“她相信一辈子,我相信一句话,你只相信一刹那。”除了两张主题海报,黄海还设计了以四季为主题的一组海报,因为他觉得时间主题更能传递片中各个年代女人的不易。几个月后,当黄海把成稿拿出来,张艾嘉就说了一句:“好好看!”

黄海与王家卫合作了《一代宗师》等多部电影海报的设计。在香港,黄海和王家卫在一起工作了一周,导演每天早上帮他开启思路,晚上过来再看看,提出一些不足。那种类似同行之间的过招,让黄海觉得很过瘾。徐克则是特别职业的导演。“老爷是很职业的人,和他在一起更需要商量如何从商业角度打开思路。”周星驰更喜欢面对面天马行空的碰撞。“现场和他一起头脑风暴,两个人他画一张我画一张,哎,这个想法不错,聊完觉得不错马上去做,蛮考验人的。”

第53届金马奖主题海报的设计,对黄海有着特殊意义,至今仍挂在他公司的走廊里。做完那张海报,黄海觉得自己更安静,也更强大。接到案子时,黄海一直在想如何用一个东西表现繁杂的电影市场与光影艺术。他突然想到自己很喜欢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的手电筒,他把电影又反复看了几遍,最后一帧一帧抠剧照,终于找到小四在片场用手电筒照小明的剧照。“我太喜欢那个情绪。黑暗中的一束光指引着你,那束放大的光正是自己的创作初心。我从小县城出来,小时候没有手电筒,是不敢走夜路的。”黄海说。

稿子已经定了下来,主办方也很满意。可两天后黄海又后悔了,提出再给自己十天时间。最后,他将手电筒背后婆娑的树影改成了星空,原因是又看了一遍电影,觉得应该把小四的忧伤加进去:手电筒的光太小了,照亮不了星空,但那束光永远在心里。就这样,作品一下超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内涵,带出一种电影与人生的隐喻色彩。

对黄海来说,形成某种具有标识度的设计风格,并不容易。由于彼此观念不同,与客户打架开撕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原因很簡单,生存固然重要,可当生存好一些的时候,坚持只意味着对欲望的控制。

也正因为这样的坚持,黄海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国际电影海报圈的认可。从《哆啦A梦:伴我同行》,到去年的《爱乐之城》、今年的《生化危机:终章》,黄海设计的外片授权海报越来越多。而此前,由于不太信任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水准,片方授权的国内版电影海报极少,更多是公关公司所做的“粉丝病毒海报”。黄海指着墙角一张由主演米拉·乔沃维奇授权中国区官方海报专属签名的海报,为自己的作品颇感自豪。

澎湃来自生活

将对电影的理解转换为一种视觉化的设计方案,往往需要某种情绪的触发点。与其他设计师相比,黄海似乎对了解故事背后人的状态有更多的好奇和热情。

黄海喜欢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观察路人,猜测他们的关系与状态。他从前常坐地铁公交,因为可以近距离看到很多人,自己开车以后,他还是习惯在红灯停下时看车外的人。无论走到哪儿,黄海都会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手记下当时的感受,有些想法会很快变成小稿,更多片段则储存在记忆中,等待着在某个时刻被唤醒。

“我开车在想,发呆在想,等人在想,跑步在想,甚至洗澡都会想,永远在想,永远带着小本子,永远在画。那个东西来得很快。老想着idea(主意),超爽。”说到这里,黄海不自觉地笑起来。

此外,他还有自己独特的办法,就是变化房间布局。几乎每过两周,他便会倒腾一遍房间,以营造一种新的空间秩序,刺激创作灵感。

今年以来,黄海接了更多小众题材的电影和票房表现并不突出的文艺片。其实在去年他便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设计了一组受好评的海报。在各种精美文物上面,全部暗藏着一个弯腰修复的匠人,只有凑近细看才能辨认出他们默默的身影。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着黄海对电影海报的理解:只是引导而非刻意拔高与渲染。

黄海更愿意选择与那些用心的电影创作者合作,努力让更多有思想的声音发出来。刚刚上映的《嘉年华》就是这样一部关于儿童性侵题材的影片。黄海设计的海报上,是一个被压缩到画面底部的女孩,正以无助的眼神,看着画面上方裙裾打开的梦露雕像,显然,那代表着一个难以理解的成人世界。尖锐的主题却以温和的表达得以呈现,这也是黄海理解中的另外一种留白。

设计如同生活,没有边界。黄海更喜欢用澎湃,而非爆发来形容自己持续涌动的创作状态:“在‘远山那会儿,好玩呗,画了几百张,真的好疯狂。可我现在创作力更猛,几百张算什么?”

猜你喜欢
黄海设计
刻舟求剑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黄海绿洲的灯
黄海简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