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生活,表以真情,始得佳文

2017-12-06 06:08郑玉荣
新课程·中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真情议论文生活

郑玉荣

摘 要:高中阶段,在写作中议论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堆砌材料、言不由衷,解决的方法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真实情感。从三个方面入手,用三种方式进行训练矫正。当对议论文的思考归于生活,表于真情,写出打动读者的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关键词:议论文;生活;真情;训练矫正

一、理念阐述

“归于生活,表以真情”从字面来看,就是写作要依据生活实际,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这种情感源于生活,能引发读者共鸣。就高中生写议论文而言,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太专业的要求,只要能做到,尊重生活实际,归于生活,能把事情说清楚透彻,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如果能引发读者的共鸣,那么文章便有了灵魂,一篇佳作的雏形就具备了。而不尊重生活实际的高谈阔论,常常让人觉得空洞,没有说服力,更不要说引起读者共鸣了。

回归生活中的常识、常理,有真情实感,是写好议论文的正道,只要引导得法、训练科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习作示例

1.淡化说教,以“利”导之

马克思说:“人是一种经济动物。有利可图的事,人们才想去做;反之,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而高中阶段,有不少学生动辄挥舞道德大棒,把道德说教当成文章主线,这样写不仅苍白无力,而且容易引起读者本能的反感。不如以“利”导之。

比如有学生在话题为“遵守公共秩序”的作文中写道:

遵守公共秩序是高尚者的表现,插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素质低下的表现。违反公共秩序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和批判。解决插队问题,就要对插队者进行道德教育,让大家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为荣,以破坏公共秩序为耻。

这段文字,乍看挺切合话题,但仔细读会发现不少问题。遵守公共秩序本是生活中的常理,却被拔高成是高尚与否的层次。实际上,违反公共秩序的原因很多,比如插队者遇到紧急情况,从众心理,或者秩序本身存在不足之处导致混乱等。再看笔者的学生关于“诚信”的习作:

待人以诚,在生活中可以收获更多的真心相待。譬如经商,以不正当手段或许可以获得丰厚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林肯说:“你可以在某一时间欺骗所有人,或者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但你绝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人。”作为商人,虽不该以道德绑架,但抛弃道德良心,失去诚信,注定走不远。一朝事发,必将面临市场的严惩。商场如此,生活中的很多事亦是如此。

可以看到,这段文字没有道德说教,只是说明了利害关系,这样更符合人们的生活思维,也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2.规避偏激,确保客观

孔子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片面独立地看待人和事物,但有些学生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轻下断言,语言偏激,自己认为观点突出,特立独行,事实上是不顾实际情况,违背生活的真实。比如有学生在写“对幸福的认识”为主题的作文时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钱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他们的内心一定是空虚的,心灵是寂寞的,爱情是虚假的,亲情是冷漠的,他们每天生活在利益争端里,他们对幸福的认识是淡漠的。”

这段文字以偏概全,判断、论述都很偏激。只要稍有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有钱人中有心灵空虛者,但不能以此为依据,认为所有的富有者都心里空虚,不知幸福为何物,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不可取。更多的富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不仅创造 财富,还有着回报社会的心,在生活中协调着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拥有美好的人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所以,上面这段文字不仅没有说服力,还会令人反感,得低分是必然的。

如果能规避偏激,客观写作,效果就不同了。看下面这段

文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们往往无法预知生命的长短,从而对死亡感到一种未知的可怕。当生命面临选择的时候,有的人不信命运,与死神顽强对抗,过程痛苦,而能胜利者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面对死亡,我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假如有一天医生对你说,你已经病入膏肓,请不要哭泣。与其痛哭流涕,倒不如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做些想做的事情,让自己能快快乐乐地走完人生路。对于生死的机遇,要有一种坦然从容的态度;不放弃,是对生命的执着;而放弃,亦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这段文章前面做了符合生活实际的铺垫,后面阐明对于生死的态度就水到渠成了。条理清晰,符合实际,入情入理的议论文,才能令读者折服。

3.克服松散,讲求严密

很多学生受记叙文和散文写作的影响很大,在写议论文时,往往不自觉地东拉西扯,使得文章读来松松垮垮,没有严密的逻辑,搞得文章的题材不明。来看下面这段文字: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抨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此段文字以拒绝平庸为中心,步步为营,论据充分,得出的结论让人无可辩驳,掷地有声,这样的文章有严密的逻辑,常令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诸如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问题还有一些,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对于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总结了如下改善方法。

三、改善之法

改善之法有许多,除了常规的作文训练之外,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关注热点时事,多写评论多交流

时评由于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思辨色彩,能较好地展现写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时事热点作为作文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新闻事件具有突发性,一些老旧的素材用不上,这就迫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多思,多写,多交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写出情感,写出深度。

2.“博览”群书,勤做笔记,善做积累

全国卷高考命题一贯沿着不偏不怪、平易好写的轨迹,向更具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方向发展。仅仅是死记硬背作文素材和优美语段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高考作文的需要。提倡多读书,尤其是多读杂文、时评、思想评论,通过做读书笔记积累有质量、多样化的作文素材,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腹中有料,笔上才能有趣,无论应对什么作文素材都游刃有余了。

3.亲自试水,教师多写,激励和引导学生写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师下水》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同样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教师写下水作文既能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又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依赖心理,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实践中,多次跟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虽然不能做到篇篇俱佳,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写好议论文的信心。

回归生活,让学生作文符合生活实际,有常识常理,自然的情感流露。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感动读者。以上是我对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的一点思考,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还将继续摸索探求教学里的种种知识财富。有不当之处,欢迎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上海儿童书局,1932.

编辑 高 琼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情议论文生活
我用真情守护你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