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种业改革创新亮点突出

2017-12-06 20:50赵洁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南繁种业农业部

赵洁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现代种业发展。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国发8号文件,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国办发109号文件,开启了我国传统种业迈向现代种业的新跨越。

自主选育品种面积 占比达95%

近5年来,农业部围绕建设现代种業、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目标,重点抓了品种创新、企业发展、供种保障、依法监管等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种业体制机制活力。推动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将成果权益更多赋予科研人员,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这项改革试点已扩大到全国122家科研单位。开展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构建了政产学研结合的育种体系。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开通品种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按照绿色发展要求调整审定标准,对29种作物实行品种登记。目前,我国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国产品种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二是坚持以种子企业为主体,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发展。2016年,全国持证企业4316家,比5年前减少一半;国内上市种子企业50多家,总市值超千亿元;前50强企业年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7.4%,较5年前提高3个百分点。

三是坚持以保障供种为根本,推进优势种子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特别是划定26.9万亩南繁保护区,纳入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认定53个制种大县,出台制种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已落实奖励资金12亿元。

四是坚持以依法治种为保障,强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先后制定修订9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种奠定了法制基础。将全国4000多家企业、3万多个品种、30多万家门店信息纳入全国统一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种子可追溯监管。

种企强则种业强 种业强则农业强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企业强则种业强,种业强则农业强。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种子企业的做大做强。”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吴晓玲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种子企业存在“多、小、散、弱”的问题,为发展现代种业,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8号文件明确了企业是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近5年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企业主体地位的建立,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吴晓玲介绍,这些举措主要包括:强化法律制度建设,重点是加强新品种保护,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通了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强化种业体制改革,促进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促进科研单位的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向企业流动;强化政策项目扶持,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免征所得税,通过建立现代种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注入种业,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种企实现了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数量已经由2011年以前8700多家减少到4300多家,减少了一半。而其中前50强的市场份额已占35%以上,比5年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种企多小散弱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加强。这几年种子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据统计,现在种企前50强每年的研发投入达13.8亿元,占到了销售收入的7.4%,已经接近国际上的研发投入水平,企业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三是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

南繁不再又“难”又“烦”

南繁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种子基地,目前南繁基地建设规划落实取得明显进展。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介绍,全国每年冬季到海南南繁的有700家单位、6000多名科研人员。近年来,随着海南旅游岛的开发、城市建设、冬季瓜菜面积的增加,与南繁科研用地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南繁科研用地落实难、配套设施建设难。按照国务院要求,2015年,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两年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规划落实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南繁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已经完成。划定了南繁保护区26.9万亩,实行用途管制、永久保护。在保护区内又划定了5.3万亩连片核心区,主要用于落实南繁科研育种用地。同时落实了配套建设用地745亩,作为南繁单位建设生产、科研、生活的设施用地。这三块地目前已经全部上图入库,实行用途管制。

二是规划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南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及水利项目正在全面推进,核心区的科研用地正在加快流转,配套服务区的概念性建设规划编制已经完成,控制性规划正在加快编制,生物育种专区可研项目正在报批,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南繁管理体系全面构建,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农业部牵头成立了南繁规划落实协调组,各省成立了南繁工作领导小组,海南的陵水、乐东、三亚市设立了南繁专门管理机构,构成了部(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随着南繁规划的落实,南繁又“难”又“烦”问题将会得到根本解决。

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吴晓玲表示,对于“洋种子”应该客观、科学地看待,无论是“洋”种子,还是“土”种子,只要是好种子,我们都欢迎。

近5年来,我国种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化改革、创新品种研发机制、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首先,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主要农作物里,水稻、小麦、大豆这三大作物全部是自主选育的品种;其次,玉米5年前国外品种占到市场份额的15%,这几年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国外选育的玉米品种市场份额已经降到了10%。第三,我国自主选育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市场份额占到了95%以上,国外品种已经不到5%。

谈到对“洋种子”的看法,吴晓玲表示,首先,引进国外品种,有利于丰富居民的菜篮子,也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适当进口种子可以满足国内种子的余缺调剂,这也是国际惯例。因为种子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某种作物种子的生产。目前,我国进口种子的市场份额只占3%,而美国占6%,德国甚至占到56%。第三,目前我国种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阶段,适当引进国外品种有利于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有利于快速提升创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繁种业农业部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农业部一号文件关于养猪都说了啥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作物南繁检疫中的技术问题及改善
种业名企展示
北雁南飞,衔来南繁的春天
农业部将实施H7N9流感根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