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17-12-06 03:16任蒙正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城乡现代化战略

任蒙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意义重大,对于我们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具体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必须坚持。

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两相对比,虽然同样是五个方面20个字,但除“乡风文明”外有四句话不一样,这四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以前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

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加快振兴农村产业,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

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確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重要部署,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弥补农村现代化这一薄弱环节,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充分分享现代化成果。

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这一轮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核心,尽快构建明晰、健康、有序的农村产权体系,对农村农业以及新时期城乡互动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为此,一是要充实和保障集体产权的市场属性,加快落实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功能,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抵押难、担保难问题。二是要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理的市场价格,给予集体建设用地平等的市场要素地位。三是要加快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重点解决功能不完善、交易品种单一、交易形式冗杂等突出问题。四是要加快建立农村产权退出机制,引导撂荒耕地、空置宅基地等“沉睡”的资产资源重新复苏。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形势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集成创新为动力,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从重点开发农业生产功能,转向全面开发农业复合功能,提升农业的文化、科技、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运动养生价值,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要瞄准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全新市场空间,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产品和品牌升级、企业管理和营销升级等措施,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价值链跃进式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扩展和产业形态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注入新动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是农业经营规模过小,无论是先进科技成果应用、金融服务提供,还是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都要以一定的经营规模为前提。因此,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要把国家在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向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倾斜。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调整农业补贴方式,增强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提高农业补贴的效能,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尽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作用,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要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培养造就一批支撑“三农”发展的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全面振兴乡村,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同时,要激励更多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干部、农民和新型主体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现代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战略
城乡涌动创业潮
战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