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题有效观课

2017-12-06 06:17林志举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观后感初中语文

林志举

摘要:本文描述了《答谢中书书》一课的教学案例背景、案例描述以及课后反思。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观后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111

【案例描述】

导课:出示课题《答谢中书书》

师:请说说课题的含义。

师:课文题目中有两个“书”字,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第一个是人的名字,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

师:请大家读标题两遍。

【观感: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开宗明义,没有娇柔制作,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课伊始,意亦明。读两遍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准备参与学习活动】

师:你能猜出 是什么字?

生:峰……山 ……川

师:请你举一个有关“山”“川”成语。

师:关于山川之美话题……你能说说古诗中有关山、川的名句吗?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师:齐读诗句。

【观感:苏老师有的放矢,“山”“川”的象形字让学生辨认猜想,既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又激发兴趣,思维随之被调动起来,师生一下零距离对话,消除陌生感。接着学生谈谈有关“山”“川”的诗句,进而紧扣“山”与“水”品读名句,让学生有种温故知新之感。并为下面的“山川之美”教学铺设,自然过渡,体现课堂简约之美。】

师:这就是我们古人要吟咏的话题,我们课文开头就有一句话写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师:出示“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试读,给这个句子断句,每个分句画一个地方,在书本上画出来。

生1:读。生2:再读。生3:再次品读。生:齐读。

师:课文的编者认为,《答》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炼且生动。请你来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山水景物。

生1:山峰……溪流……石壁……树林……翠竹……

生2:晓雾……猿鸟……夕阳……潜游之鱼……

师:出示幻灯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沉鳞竞跃。

师:引读。(教师读前句。)

生:读后句。

师:读后句。

生:读前句。男女生接读。

师:齐读5句。

师:读第一句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老师留三句请大家帮忙译出来。

生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生2: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生3: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师:再读译文。

【观感:断句,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苏老师抓住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语句集中进行朗读,紧扣文本,疏通文意,下足真功夫,让学生亲近作者走进文本。有层次、有系统的安排学生反复诵读也提高了文意理解。形式上,既有学生的深情创意朗读,也有教师的动情引读;既有男女学生的合作朗读,更有全体学生的齐声诵读,直至把文本读通、读顺、读透了。高密度的朗读使学生参与意识倍增,课堂气氛活跃,加上苏老师幽默语言顿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上出现第一个兴奋点。】

师:编者评价的“清丽”“流动”十分准确。“流动”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书中说,“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像水车转动不息,像圆珠旋转自如。“流动”说的是天地万物、整个宇宙处于永不止息的运动之中,作者必须领悟万物运动变化的奥秘。如何理解“流动”?

师:出示灯片。

我从“ ”(词、句)中感受到了动态之美, 。

示例:我从“高峰入云”的“入”字中感受到了动态之美,“入”字把静态的山峰拟人化,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以体现山的高耸、陡峭。

生:清流见底。

师:怎样体现动?

生:水的清澈可以看见鱼。

师:还有吗?水藻,山,树的倒影。展开想象继续。

生:猿鸟乱鸣。“乱”以动衬静。

师:说的很好,还有发现吗?

生:我从“沉鳞竞跃”中的“竞”字感受到了动态之美,“竞”字写出夕阳的余晖之下水中鱼儿竞相嬉戏,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传达了生命力。(鼓掌)

师:如果我把“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改成““猿鸟皆鸣;沉鳞俱跃”怎么样?(出示灯片)

生:自然是没有规则的,如果改成“皆、俱”就变成机械化,没有了灵性,表现不出他们没有束缚,自由自在……(鼓掌)

师:关于这一句,老师有一段鉴赏的话请大家一起读读。

晓雾与夕阳本是混浊消沉和悲伤的意象,然而作者看到的却是猿鸟鸣叫冲破了迷雾的封锁、鱼儿欢快跳跃映衬着夕阳的柔美,动态的形象不仅打碎了静谧的景观,而生命的鲜活也赋予了即将消亡景象以无限生机。

师:色彩也是具有动态的美。出示诗印证: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师:有这样一种说法……穿越时空,碰撞出火花,發挥想象,对你喜欢的句子进行扩写。

示例:原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扩写:天空上的白云如棉花一般,软绵绵的,悠然地飘在蓝宝石似的天空上;地上,几座巍峨的山峰笔直地耸入云端,犹如定海神针,撑起整片天空;珍珠般透明的溪流清澈见底,让你感到似乎可以面对面与鱼儿交谈。

生: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多像一位父亲,慈祥高大、沉默。

生:俯视脚下,明净的溪水清澈见底,多像一个小姑娘,单纯,透明,……

生:拽着父亲的………他欢快地跳舞。……好一幅动人的父女相依图。

生:………

【观感:苏师紧扣主问题,抓住“流动”一词,“皆、俱”对比,精妙启发,着意点染,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跃跃欲试,积极思考学习内容,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然后紧抓“色彩”进行想象,仿写,展示,交流,师生智慧的火花,给听者以愉悦感。两次掌声,三次智慧的交流,尽情的品味,使课堂教学中闪烁着“暖色调”,享受课堂的喜悦,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着高效率的学习,又一个兴奋点出现。我想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应贴近文本,贴近学生,有言可发,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作为语文老师更需要扎实自己的语言功底,这样课堂才有魅力。】

师:陶弘景面对美景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生:实是欲界之仙都。

师:此句我们把它改为“是欲界之仙都”,怎样?

生:一个“实”字点出了陶对此美景的感叹与赞美之情。

师:“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后面如果加个感叹词,应加哪个?

生:唉……吧……也……师:老师推荐一个。

生:期待……

师:出示:啊

生:呀!

师:又如何朗读?生:齐读。

师:除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外,还有一个句子隐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自康乐以来……

生:惋惜

师:为什么惋惜?联系前句“欲”……争斗的杂念。板书:“净”

师:“只有陶醉于心灵才能净化”

【观感:苏老师紧扣“实——是欲界之仙都——”,从“读——写——悟”进行突破难点。对比教学,激发思考,穷追不舍。最后课堂的高潮,课堂的意境,课堂的激情,课堂的力度,课堂的波澜,全在于苏老师一个“净”,既显现他的功底,又巧妙导出作者的情感世界。情,景,意,尽在不言中,此时我想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为人,做事,所缺的就是这一个字,一字值千金,给人启示,令我回味无穷。妙手矣!】

【下课铃响………】

师:我还有一个材料:出示:陶弘景一生爱松,有时仅一人进深山,专去山野谷壑听松涛,人们称他为“仙人”……

师: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南怀瑾

【观感:这时沉着的苏老师略显匆忙,我想既然学生对文本理解比较到位,没有很大的障碍不出示又何妨,难道一定要走进自己的预设之内。“与世无争”还是“于世有争”值得商榷。】

【观后思考】

这个案例告诉笔者学会怎样观课议课,下面笔者结合本次培训,谈谈自己观课后的思考。

1. 从“观课”的角度来品评。笔者认为苏老师这个教例的设计是很讲究科学性的。紧扣两个主问题“读——议——写——悟”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留给了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牵、引、导、点拨,想出各种方法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入课文的深处,引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苏老师立足文本,深度解读,适度教学,融阅读仿写、思维训练、情感教育融于一体。善于创设课堂语言情境,紧紧抓住主问题用精彩的语言,引导学生细读慢嚼,逐渐融进文本,走近作者,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精妙。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了语文味,切实让语文味主导课堂教学。学生根据文本美景进行创造想象训练,启发学生懂得读书要会读出言外之意,给学生一种敢于联想、敢于想象、敢于品味的阅读习惯。

2. 从教学的主问题设置看。苏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教学主问题有透彻的理解,先用自读,引读,分读,齐读,译读,品读,美读各种手段让学生反复赏读课文,给后面理解课文内容上达到较高的认识层次,然后再集中力量品賞:“我从____(词、句)中感受到了动态之美,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___”两个主问题。这种先蓄势再向纵深挖掘的方法在教学上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和持续的后劲。

3. 从教学主问题的有序呈现看。苏老师教学容量饱满,学生活动充分,整体思路非常清晰,层次清楚,提问要言不烦且牵动的知识面很宽,各个教学的环节联系紧密。精美的示例,激发着学生仿写的冲动,引领学生学习,课堂呈现有效性,而且渗透着思想教育的因素,生既要读懂课文,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合乎情理的创造,体现课堂教学简约之美。

4. 从“听课”的角度看。这个案例有不少的美点,以“情”贯之教学线索,紧抓文本的“美句”让学生品读、想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而且苏老师教学语言优美干净利索,过渡圆润自然。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趣味浓厚、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教师的精妙启发,着意点染,学生表现自己智慧的火花,尽情的品味,撩拨着学生的心绪,也给听者有益的启示,一个“净”得到大家的首肯,给课堂留下精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观后感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写一篇出彩的观后感
如何写好观后感
找准“感点”,联系“实际”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