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PDMS中的PML二次开发程序—结构平台委托的自动生成工具

2017-12-07 10:48李书剑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年9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

李书剑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化工设计中用于结构平台委托的程序的开发思路与应用。

关键词:PDMS;PML;二次开发;结构平台委托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9-0174-02

1 引言

化工及炼油设计中,管道设计专业的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搭建工厂三维模型,生成施工图纸和材料报表,二是向各专业提交委托资料。在委托资料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向结构专业提交的平台委托资料。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设计院管道设计专业向结构专业的委托还停留在纯二维规划阶段,不仅要在模型中对平台上存在的大量管道穿洞及荷载点进行测量,还要在CAD中进行大量重复的绘图编辑工作,以一个冷换构架为例,二维绘图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而且由于人工输入量较大,常存在漏掉荷载点或者开洞的情况,校审及后期会签的工作量大,且修改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考虑开发一个应用程序从PDMS工厂三维模型中直接生成给结构专业的平台委托资料,通过进一步的开发,将来也可生成其他专业委托资料。

2 程序构思

(1)程序原理分析。平台委托自动生成的内容包括:判断荷载点的位置及大小,开洞的尺寸及定位,后期的自动标注和分图等,具体实现路径如表1。

(2)程序应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包括PDMS11.5, PDMS12.0,E3D在内的主要版本PDMS客户端。

(3)主要设计理念。

设计时的主要理念与难点如下:

(1)如何判断管道是否穿洞:解决方案:利用PML找出所有平台范围内直管段(TUBI),然后判断直管段头尾,如果直管段头尾分别位于平台上下两侧,则判断其为穿洞。(2)如何判断管道开洞大小:解决方案:首先判断管道外径(abor),然后判断管道保温厚度及是否伴热,由于不同工艺包中对伴热及保温的描述不同,所以增加了单独判断保温的自选命令。(3)如何判断荷载点位置:解决方案:搜寻所有在平台上方2米范围内的的承重支架(按照逻辑支架的类型进行设置),并记录其坐标,判断为荷载点,增加自定义荷载点功能,对未能判断的荷载点,可手动点击模型添加。(4)如何自动在平台上开洞:解决方案:利用已确定开洞坐标及大小, 在平台上生成负实体,开洞大小定义为管道外径+保温厚度+100(此数据可随设计规定的不同而修改),然后以20为单位向上圆整。

3 平台及构架委托工具使用方法

按照往常方式进入程序主界面如图1。

(1)在文本编辑栏内填入项目名称。前三列及项目号在装置第一次使用时手动填写,然后点击上传,此数据被自动记录在项目的数据库中,以后同装置设计人使用该软件直接点击加载就可以使用,不需要再手动输入。

(2)点击选择构架。点击按钮后,点击模型中的平台,模型会自动显示平台范围,若自动显示的范围与实际范围不同,则点击手动输入按钮,按照提示输入平台范围。

(3)点击选择轴网。在目录里找到轴网的子菜单后点击按钮,注意,轴网的Gtype不能有错。

(4)点击选择管道。在目录里找到管道所在zone,点击按钮,若想选择多个zone,則选择后继续

(5)填写保温参数。程序会默认填写常用的保温类型,对于部分特殊工艺包,用户可自行修改,将与保温,伴热有关的通配符分别填入框内,然后根据保温属性所在段落位于“-”分隔的第几段,填入第一栏。

(6)利用右方按钮编辑已输入讯息。开洞大小默认规则为:不保温及防烫管道——外径加100然后以20为单位向上圆整;保温或保冷管道——外径加隔热厚度加100然后以20为单位向上圆整;伴热管道——外径升一级加保温厚度加100然后以20为单位向上圆整。

开洞荷载大小规则为:小于100开洞——200kg;100-300开洞——600kg;300-500开洞——1200kg;500-700开洞——4000kg;700以上开洞——手动填写。

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可按模型的实际荷载大小修改荷载大小。

漏斗开洞默认大小为Φ168,无荷载信息。

(7)在模型中显示列表中荷载及穿洞位置。点击检查有无缺漏的开洞或荷载点,如果缺少,可手动增加。

(8)点击生成构架委托。做到以上步骤后只需一键即可生成平台委托。

(9)生成数据报表。由于所有的开洞,荷载点及设备定位信息都是列表参数化的,因此也自然可以生成一个参数化的数据文件,而下游专业在接收到数据文件后,可将其作为设计输入导入相应的设计软件。

4 结语

基于PML的PDMS的二次开发是一个开源且很强大的功能,目前针对PDMS的二次开发,可利用PML处理模型信息的同时输出可用于ACAD等其他程序的接口文件,比如本文中的lisp程序,都是使用PML的文件处理功能自动生成的。

如何将费时费力的描图工作利用程序自动处理,是所有编程的目的与意义, 本程序在实现了减少手工绘图工作的同时包成了委托与模型的一致性,大大减少了设计的人工时,也为将来的各专业间协同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三维详图设计软件Tekla Structures二次开发实例
基于C#的AutoCAD建筑构件库二次开发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CAD二次开发在铁路车站信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全站仪二次开发的覆冰厚度测量与实现
Micaps3.2 版本二次开发入门浅析
基于VB的ANSYS二次开发在变压器抗短路性能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