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的旅行

2017-12-08 20:52尘埃
滇池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凯瑟琳瑜伽大师

尘埃

一、《西藏生死书》:死亡不是最后

我读这本书并不是对里面的宗教和佛法感兴趣,而是想知道它对生、死的认知和阐释。

在我很小的时候,几乎就是在我有了自我意识的同时,我就对死亡有了一种深深的不解和恐惧,倒不是害怕自己死去,而是担心那些自己挚爱的人离我远去,怀揣着这一巨大的死亡阴影和秘密,我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小孩,没有一个同龄人像我一样忧郁,更没有一个人可以解开我内心的疑惑和忧虑。恐惧成为一种心病一直尾随我成长,岁月流逝我所接受的教育和我吸收的知识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许多认知,可依然没人能告诉我死亡是什么?或者说是没有一种理论能真正说服我认同死亡是什么?然而死亡的脚步却越来越靠近,当那些儿时的忧虑和恐惧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无处可逃,不管你准备好了没有,你必须去面对,必须去承受,先是你的祖辈、再是你的父辈、再后是你的同辈。你会绝望地发现面对死亡,人们是如此的软弱无力,无论是现代的医学也好、你的爱情也好、还是你渺茫中顺手抓住的希望,都于事无补,都不能阻挡死亡的脚步,你的亲人一个个从你握紧的手中流逝,从你的心上被生生的剥离,那种连血带肉的痛、那种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的糜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而这也是每一个人或早或晚都必会经历的人生痛楚。

有人说当恐惧的事情成为现实后,你就不再会有恐惧,是的,当伴随我这么多年的恐惧不再只是恶梦时,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哀伤和更加无解的孤寂,那种被死亡劫洗之后的无助、空茫和虚无让你的心成为喧嚣中的孤儿。

记得第一次在一个读书会上听朋友分享这本《西藏生死书》时,它一下就戳中了我的痛点,我必须努力克制自己的内心,必须用深深的呼吸来阻止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朋友们让我分享我的想法,我摇头,现在不能,也许等我读完这本书。

连夜读完这本书后,我那尖锐的悲伤开始慢慢变成一种钝痛,但这至少可以让我平静的呼吸,至少可以抑制我深夜孱弱的哭泣。书中那种对死亡过程的诠释、那种让我们翻过死亡镜面探究死亡后面的可能性,安抚了我。不管這种轮回是不是生命的最真实,至少它让我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无知和困难。我觉得这可以帮助到其他那些像我一样陷入到对逝去亲人无尽思念中不能自拔的人,于是在一次文学沙龙聚会上,我没有朗读自己的作品,而是向人们推荐了这本书,并分享了我的读后感受,这是一种敞开心扉的自剖,对我来说也是难为的第一次,我的哀伤和我的秘密一样从来都是被自己小心包裹、掩饰和深藏的,今天之所以这么坦诚是因为我知道许多经历过生死别离的人都跟我一样表面若无其事、快乐多彩,可总有一道伤口会不时裂开让他们忧伤难安,我们需要自我救赎与被救赎。《西藏生死书》是一本可以止痛的书,它告诉我们死亡不是最后,它正是一把可以打开你心灵枷锁的钥匙,我从别人那里分享到了它,我愿意也把这把钥匙传递给需要的人。

分享进行到尾声,大家的讨论依然激烈,作协的前秘书长,一位在我看来热心又开朗的大姐,走到我身边突然哽咽着轻轻对我说:“谢谢你今天的分享,对我太有用了,我的亲爱的人离开我 9个月了,我一直很难过,我要好好的读读这本书。”不需要语言,我拥抱了她,我想这本书也许不能让她彻底解脱,但至少可以让她不再那么痛苦。

是的,一本书并不能让你忘记一切,更不可能让你逝去的亲人们回到你的身边,现在我依然常常思念我的亲人,常常想起我的爸爸、妈妈,可现在每次想起时都会觉得他们是存在在同你一个时空的某个地方,虽然我们也不能自知,但那只是消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不是一种空无,我们能承受消失而很难接受不存在,存在就是一个温暖的安慰。我们都知道物质不灭定律,冰消失了,水还在;水消失了,云还在;云消失了氢离子和氧离子还在。我们也知道,一个花瓶打碎了,瓶里的水还在、空气还在。而一个人的肉体死亡了,装在肉体里的信息还在、能量还在,这就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新认知。

科学家们无法捕捉到这些摆脱了肉体束缚的微物质,科学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微观世界里正确的量子理论到了物质世界就看不见发生呢?人类对自身和整个宇宙的认识总是那么局限,每一种推动人类进步的理论都只是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就像牛顿高举的只是一支火炬,在漆黑的世界里照亮了经典物理;而爱因斯坦高举的是一只大功力电灯泡,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时空;如今的量子理论则是一盏激光探照灯,射的更深照的更远。但所有这些都不足以让我们眼前的黑夜变成白天,人类依然还有许多暗区等待照亮。

死亡后面就是这样的暗区,那些从肉体之中解脱出来的信息和能量、那些质子、那些电子、那些夸克和那些弦,他们去往哪里?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排列组合再次被盛进不同的物质载体的呢?即使是相同的杯子,在同一条河里也不可能舀起两杯相同的水,可在概率论中,只要有足够多的重复次数中,你总有几率会被组合成另一个现在的你,所以幸运的人也许会在遥远的古书里找到一个与现在的你一样的人;现在的你更有可能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偶遇一个和你相像和你相通,知你、懂你、爱你的人,他们可能是你前世能量和信息无数次的概率组合之一,说白了他们也许就是你前世的百分之多少组合的,他们也许变成了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孩子、你的爱人、你的朋友、你在人群中看了一眼还想再看的人,他们也完全可能变成你的敌人、你的仇人、你排斥的人、你此生的终结者,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缘?!

这些黑暗中的摸索都在等待一个可以手举光明的伟大使者出现来照亮,不过我们每个人也许都可以努力去作一个萤火虫,首先照亮自己眼前、脚下的路。读好书,吸收内中闪亮的光芒,再把这些智慧擦亮分享传递给其他人,我想这就是写好书,读好书的意义吧。

二、《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寻找灵性之光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一个苏醒的、不安定的灵魂,可我对她一点也不了解,无从安抚她的忧郁、痛楚和孤寂,尤其是在深夜无眠时,她就像一只困兽一样在我身体里横冲乱撞,想要摆脱这肉体的束缚,我试图用诗歌来释放和抚慰她,想让她能平静、安住,可我发现她需要的太多、太远、太深邃,她有十万个为什么需要解答,这驱使我要不断的找寻,找寻。我曾经在一首诗里祈问上帝:灵魂是用来煎熬的吗?上帝的回答是:是,如果她醒了。而我确实知道我是为身体里那个敏感、柔软的灵魂而活着的。

在我最困惑无助、无从了悟之时,我遇上了这本书《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原来它就在我的书架上静静的等待了我十年,十年前我买了这本书,但并未阅读,我相信纵使当时我看了,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深切体会、理解和感应,这一切好像都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只有在你最需要时,它的价值才会最大化的显现,正如书中所说:“一切都有定数,一切都有机缘。”这本书由著名的瑜伽大师帕拉宏撒·尤迦南达所著,描述的正是他本人传奇、神圣的一生,书中原序这样写:本书极为少见的不是由新闻记者或是外国人,而是由印度智者用英文写作的有关瑜伽大师的书。这本书被誉为在“西方出版过有关印度心灵及精神财富中最具深度的书本之一”。本书不但写了作者自己的生命传奇,而且配有大量的图文和照片,所以虽然书中的一些内容和教谕神奇的让人难以置信,但确实又有非常真实的存在。尤迦南达大师与我们读到的许多古代圣贤和智者不一样,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就是一个现代人,几乎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他圆寂于 1952年,一些年长的人,或者我们早出生那么二三十年我们也许就有机会遇见他。

此书于 1946年问世,1997年再版,被译成18种文字在全球畅销,公认为现代宗教灵性书籍的经典之作,2006年由王嘉达翻译成中文,第一次在中国出版。书的开头,加了一段对尤迦南达大师的生平简介,附有两张大师的照片,一张照片中大师面带慈祥、温暖的微笑,两眼透出智慧的光芒;另一张照片,大师圆寂后,带着花环躺在那儿,面容安详而宁静。书中特别提到一件神奇事儿,洛杉矶森林殡仪馆的馆长哈利·罗在一封写给大师的弟子们的信里说到,大师的遗体在举行葬礼之前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直保持栩栩如生的状态。大师神奇的一生最后以这样一种神奇的方式结束。

自传是这样开头的:“对于真理的探求以及灵性导师对弟子的影响构成了印度传统文化特色。而我也有一位伟大的上师,他和那些圣者一样,在不同的世代轮回出现,为印度带来了无尽的福祉。”“一个灵性的导师”这不正是我在黑暗中摸索不前的靈魂所渴求的吗?我像一块被挤干了水的海绵,饥渴的开始阅读这本书,并努力理解、分辨和吸收着这书中的智慧和光芒。一个伟大的圣者是怎么诞生的呢?大师自然也是出自肉体凡胎,但绝对是自带慧根,尤迦南达说:“我在刚出生不久就能通过透明的记忆看到自己前世的经历——我的前世是喜马拉雅山中一名踏雪而行的瑜伽行者。同时我的未来也历历在目。”这句话对于我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理工科出生的人来说,怎么着也像天方夜谭,在我第一遍读这本书时,是怎么也不肯相信的,想这总不过是一些宗教学说想吸引人的小伎俩罢了。但我不否认有的人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觉醒意识,就像我一样有着一个醒着而备受煎熬的灵魂。接下来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天赋使命,大师用非常幽默轻松又极为诚实的笔调讲述了许多发生在他身上或是他听说过在其他瑜伽大师身上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神奇事儿。

大师小时候的名字叫穆昆达,他 8岁那年得了霍乱,在当时印度的医疗技术和条件下,医生们都毫无办法,他的母亲只好对着她上师拿希里·玛哈赛的照片祷告,并让他也用心去礼拜这位大师,结果奇迹出现了,“我看着他的像,不一会,我的身体便被金光所缠住,不再恶心,其他症状也消失了,我得救了。”穆昆达他的父母拜在这位上师门下的过程也相当奇妙,穆昆达出生在印度一个刹帝利阶层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孟加拉那格浦尔铁路局的副总裁,他手下有个职员是这位伟大上师拿希里·玛哈赛的弟子,想去另一个城市看望他的古茹(老师之意),向他父亲请假,他父亲没有批准,还挖苦道:“你竟然成了一个宗教狂?不安心工作,你就没有出息。”下班后他父亲和这位员工一起走在路上,突然看见拿希里·玛哈赛出现在他们面前,并对他父亲说:“你对员工太过分了。”然后就不见了,他的父亲被惊呆了,当即决定第二天带着自己的妻子和这位员工一起去拜访大师,夫妻俩最后都拜在了拿希里·玛哈赛的门下。拿希里·玛哈赛的使命是:把经由他的上师圣巴巴吉重新发现并阐释的克利亚瑜伽传授给这个世界。那时候穆昆达还未出生,到治愈他疾病时其实这位上师已经离开了人世,仅仅只是他的一张照片就神奇的保护了他。说起这张照片更有一段奇妙的来历:拿希里·玛哈赛从不愿拍照,一次师徒聚会,摄影师抢拍了一张集体照,后来发现照片中弟子们都在,唯独上师的位置上是一片空白,弟子们不得其解,请教古茹,老师的话令人深思:“照相机能反映出一切有形的东西,可它能反映出道吗?我就是道。”在摄影师的再三恳求下,上师同意让他拍一张照片,于是就留下了拿希里·玛哈赛唯一的一张照片。书中复印了这张照片,我看到一个面带慈祥笑容的老人以莲花式盘坐着,双目半睁半闭,两手交握放在腿上,有着智慧的半秃脑门,头发花白,嘴唇上一排白白的胡须,看着让人心安神定。

穆昆达小时候有许多让兄弟姐妹们惊奇的特异功能,他的超凡能力,和他坚定的脱俗之心,以及圣者们对他的预言,也使他的父母和家人相信了穆昆达是上帝的使者,是为着某种神圣的使命而来的。拿希里·玛哈赛在他还是婴孩时就为他赐福,并告诉他的母亲:“你的儿子在将来定是一个瑜伽行者。他将通灵并能够引领众多灵魂升入到上帝的国度。”穆昆达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要到喜马拉雅山修行的念头,在他 11岁和上高中的时候曾两次偷偷的离家出走去往喜马拉雅山,但两次都被他的哥哥给追了回来,父亲劝他念完高中,还为他聘请了一位开悟的圣人教授梵文。可这一切在他找到他的上师——圣尤地斯瓦尔前都不能让他心定,他一直四处寻觅,无心学校的功课。虽然穆昆达已是命定的那个人,但每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都不会那么平坦,他依然要经历一些心智上的磨练才能抵达。在寻找上师的路上他碰到了许多有着神奇功能的瑜伽大师,有什么无中生有的芳香圣人、老虎尊者、能停在空中的奇人等各种门类的瑜伽行者,但这些太神奇的法术与真正的开悟无关,只能为人们提供快乐,都不是穆昆达苦苦寻找的上师。后来他遇上了一个伟大的圣人巴笃利·玛哈赛,巴笃利·玛哈赛引领他进入到一种能真正的感知到上帝的境界,并且暗示他将来会走到西方传教,穆昆达对他尊崇至极,但巴笃利·玛哈赛明确的告诉他:“你的古茹不会是我,不久他会出现。”

虽然穆昆达的心思根本不在他的高中学业上,可他如有神助,神奇的通过了他的毕业考试,得到父亲同意去摩诃曼达拉修道院受戒,然而那并不是他明智的选择,那里的人都不能理解他的追求,他们嘲讽讥笑他,以非常恶劣的态度对待他,让他的内心痛苦万分,也就是在他最苦闷的时候,他的上师终于出现了,这又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故事。一天,当他走过一个小巷,他看到一位穿赭色僧袍的男子站在尽头,有似曾相识之感,路过那人他继续往前走,可越来越觉得腿脚变沉变麻,渐渐走不动了,而转身往回走却轻松自如,他立刻意识到了什么,于是飞奔回去,那人依然静静的站在那儿,并凝视着他,他感觉到那正是自己在上千次体验中看到的面孔,于是跪了下来说:“我可找到您了,我天国的导师!”那人也充满激情的说:“我们终于相见了,我已等待好多年!”哦!这种心灵彼此的找到,是不是我们许多人内心所幻想和期待的呢?!此后穆昆达一直追随他的导师圣尤地斯瓦尔,他的上师坚持让他读完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以后,才让他正式加入僧团,取名尤迦南达,成为了一名尊者,最终继承他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位圣者、一位重新点燃世界遗失已久的灵性之火的伟大使者。

写到这儿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只是简单的通过一些灵异的故事来吸引读者,其实书中那些尤迦南达所传承和发展的灵性思想,和对宇宙世界的意识体验才是真正对我们有启迪和开悟的瑰宝。还有就是书中对瑜伽的科学解读,他把瑜伽定义为:“一种能够加速人类进化的工具。”瑜伽行者修习由先知们制订出来的逐步训练身体和心灵的方式,使灵魂得以解脱。尤迦南达大师修行和传授的瑜伽门派叫克利亚(kri)瑜伽,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意思是“借着某种动作或仪式与无限融合”,古代的瑜伽行者发现宇宙意识的奥秘与呼吸的掌控是紧密相关的,半分钟的克利亚可以产生进化上的微妙进展,相当于心灵在自然情况下一年的进步。

“克利亚瑜伽能够排除人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代之以氧气,这些额外的氧原子会转变成生命能量的流动,活化头脑和脊椎中心,阻止静脉血液的聚积减少组织衰退。高等级的瑜伽行者可以将他的细胞转变成纯粹的能量。”他们甚至可以具有强大的意志力,能够随意操纵微粒子的组合、变化,实现肉身同时在多地出现的奇迹。这些闻所未闻的奇论,是不是让你摸不清方向找不到北啊,它们与你的有限常识和固有思维完全不兼容,然而世界就是这样,有着多种可能性。我们渐渐被证实的一些科学理论也慢慢开始可以支撑这些古代智者的不被理解的言论和经验。就拿“肉身同时在多地出现”的奇迹来说吧,现代量子力学的纠缠理论告诉我们两个相互纠缠的粒子有着超远距离幽灵般的作用,可以在时空中瞬息传递,这已经是被科学实验证明了的真理,根据这一理论方程的预言,在理论上,任何物质包括我们人类都可能被不存在任何距离的传递,其实也就是实现“在多个地方的同时出现”只不过现在的科学还没有研究出一种可行的方法来实现人体瞬息传递,而古代圣者早已掌握这种方法,并通过瑜伽修行使高等级的瑜伽行者可以做到。再比如说:尤迦南达大师描绘的他的宇宙意识体验经历,其过程和感受与《西藏生死书》中描绘的人在死亡之后进入中阴阶段的短暂感受情况极为相似,难道说通过克利亚瑜伽的练习,能使有强大功力的高级瑜伽行者去到普通人只有在死亡之后灵魂摆脱了物质之身的束缚,在即将破碎四散时才能短暂停留的地方?!通过对灵性的修炼瑜伽大师们可以让自己的灵魂随意的出入自己的身体,这样他们也就可以自由的决定什么时候让自己脱去肉体这件衣服,

什么时候再穿上另一个肉身。这就不难理解大师在开篇所说的:“而我也有一位伟大的上师,他和那些圣者一样,在不同的世代轮回出现,为印度带来了无尽的福祉”。

我也研究了一下,为什么瑜伽行者们都要去喜马拉雅山上修行,我们的宇宙空间里充满了各种辐射和能量波,而据一份科学测定的报道说喜马拉雅山是整个地球上辐射和能量波最高的地方,而这些射线和能量似乎对人类不会构成伤害,也许在那儿修行将更容易与宇宙波之间融合吧。总之现在有许多的科学依据可以隐约应证这书中的许多观点,这让我的灵魂似乎见到了一丝光明。

阅读这本书,拓展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并解放了我以前的固有思维,让我产生了两个迫切的愿望,一是要寻觅一个真正的智慧导师,不管是书本上的,还是现实中的,我在内心深深的祈求这份缘分的早日抵达;另一个是很想学习克利亚瑜伽,书中因为一些古代瑜伽大师的禁令,尤迦南达并没有对克利亚瑜伽进行详细的解说,他指出具体的方法必须向克利亚瑜伽老师学习。其实在好几年前,我就在健身房里接触过瑜伽,练习过一阵子之后,我觉得那并不能算真正的瑜伽,它对人的思想和心灵的修炼毫无帮助,只是一些肢体的运动而已,完全是在做减肥健美操,在现在的中国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夠真正的教授克利亚瑜伽。后来我参加到一组练习昆达瑜伽的人群中,昆达和克利亚应该不同,但它有许多的唱诵和冥想,一开始我喜欢它的唱诵,通过丹田气息的练习,我想也许能对我票戏,练嗓子有帮助,其实并没有很当真的去练习,而有一次冥想中的一种体验更是让我怯步,那一次在冥想时我突然感觉自己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所捆绑束缚,越来越紧、越来越紧,我整个人被向内压迫收紧,就像一个正在被抽真空的袋子,交握的双手先是麻木,继而僵硬内缩,完全不能动荡,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幻觉,可当老师引导冥想结束时,我的身体并没有恢复过来,我被自己捆绑在了空气中,意识清醒可根本无法活动。这种感觉让我突然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做恶梦时的感觉,那时是在梦里我也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挤压,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我拼尽全力一声哭喊,终于使自己从梦中醒来,那时候我的母亲及时的安抚了我的恐惧,而此时我怎么样才能从这醒着的恶梦中解脱出来呢?还是必须用力量来对抗,于是我使劲的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掰开自己的手掌,渐渐的我的肢体开始松缓,有了知觉,可以活动,然后慢慢恢复正常。我问其他练习者有没有过这样可怕的体验,都说没有,我也跟老师交流过,也得不到有说服力的解释,上网搜寻也没有答案,难道是我走火入魔了?因为这种体验实在是让人恐惧,以至于我有大半年也不敢再去练习。时间长了,逐渐淡忘了那种感觉后,我又去练习了几次,不知是做的冥想不相同了,还是我没有那么投入,并没有再出现那样的情况,可有一天那种感觉又来了,这一次我马上停止冥想,后来再跟老师交流时,她对我说,她们有时冥想时间太长也会有麻木的感觉,应该是正常的,也许是我的身体阻塞比较厉害,所以才会感觉比别人明显,我知道她感受到的那种情况一定跟我不一样,但我接受了她的建议,自己在家每天坚持做这个冥想一次,40天为期。开始的几天那种感觉还是会像梦魇一样出现,不过有过经历了自己就不再那么恐惧,一直坚持着,再后来就消失了,而这个冥想带给我的愉悦和轻松感却越来越强,在这 40天里我发现自己的心情非常好,而且当你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世界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世界也会把它的可爱和友善反馈给你。

这是这本书的阅读带给我的意外收获,经由瑜伽的冥想练习真的能够调控和改变自己的灵性感应。

三、《前世今生》:唤醒潜意识

我曾经和一群跳现代舞的人在一起玩过一个游戏,叫唤醒身体。通常我们总觉得灵魂、意识和潜意识受到了身体的束缚,而他们却认为是灵魂和那些意识、潜意识支配和约束了我们的身体,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身体还给身体,这个游戏就是要让你摆脱意识对身体的控制和制约而让肢体听从自己的感觉、跟随自然的引力而律动,跟着感觉走自由运动肢体这就是现代舞的要义。对于身体和灵魂我们都有了一些确切的认知,而潜意识又是什么呢?我们有时会隐隐感觉到他的存在,并在深层次里对我们施加影响,而且通常是负面的,那么潜意识又是如何潜在我们的生命里的呢?有人这样比喻潜意识:我们像大海上的一座冰山,看得见的部分是身体,倒影是灵魂而深藏在大海下面的部分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不知道潜意识究竟有多深、有多广、有多大。而我对潜意识还有一种自己独特的认识,我认为人的每一次生命就像被书写或是复制在一个电脑硬盘上的信息一样,书写、复制的是一篇小说,你的一生就是这篇小说;是电影你的一生就在播一部电影;还可以是音乐、是首歌、是新闻、是战争、是噩梦。你会是什么样的一生全靠那双操控电脑的上帝之手。每次生命结束其实就像文件被删除一样,生命就在不断的复制、播放、删除中循环,时间长了电脑中会有许多删除不净的冗余碎片残存,这就是潜意识。而真正无穷的潜意识其实就是那无数次被删除或是覆盖的上辈子、上上辈子。删除或是覆盖都只是在表面,其实他们依然潜藏在你的电脑里,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电脑高手来说,有些已经被删除了的文件是可以被再次恢复,找回来的。

在我刚刚对宇宙、生命产生了这样一种奇异的想法的时候,仿佛是要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前世今生》这本书适时的进入了我的视线。《前世今生》这本书的作者布莱恩·魏斯医生就是一个可以帮你找回你生命这台电脑硬盘中一些被删除文件的电脑高手。他为一个叫凯瑟琳的人找回了她那些被删除或是覆盖的前世,他一层一层为我们所揭示的生命秘密,不但震撼了自己也震撼着读者和整个人类世界的认知。

布莱恩·魏斯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先后在纽约大学贝列弗医学中心和耶鲁完成精神治疗的住院部实习,在匹兹堡大学和迈阿密大学教书并领导精神药物部门,心理治疗系副教授,迈阿密一家教学医院心理治疗科主任,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和医生,他曾自己说:“我不相信任何不能以传统科学方法证明的事情”。直到他遇见了一个叫凯瑟琳的病人,所发生的那些不可思议又神奇的事彻底颠覆了他对生命的认知并改变了他的人生。这本书就是他在为凯瑟琳治疗后“花了 4年才鼓足勇气,甘冒专业的风险透露这些不正统的讯息”。

凯瑟琳是布莱恩·魏斯医生任职医院里的一名化验员,业余时间还兼做泳装模特,她因越演越烈的恐惧和焦虑困扰不得不寻求医生的帮助,在经过多名可信任的朋友和医生的推荐下找到了布莱恩·魏斯,布莱恩·魏斯医生给她进行了 18个月的传统心理学治疗,但收效甚微,凯瑟琳依然饱受焦虑和痛苦的折磨,她怕黑、怕水、怕被锁起来,常常被栩栩如生一再重复的噩梦所困扰。布莱恩·魏斯医生决定给她尝试进行催眠治疗,“催眠疗法是帮助病人想起早已遗忘的事件的绝佳办法”,本来布莱恩·魏斯只是想打开凯瑟琳潜意识里的童年记忆,找到那些删除不净的冗余碎片残存,并彻底删除它,由此来帮助她解决那些棘手的心理问题,这是传统催眠术惯常的治疗作用,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回忆超出了她的童年、超出了她的这一生,他帮她找回的不只是冗余碎片,而是她那被删除或者是被覆盖的一生、一生、又一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啊!尤其是对一个没有任何宗教背景,不相信轮回,学习并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来说。当布莱恩·魏斯第一次从被催眠的凯瑟琳口中听到她描述她在某一世的生活情境时,他被惊得目瞪口呆,她的叙述很确定没有任何迟疑,名字、日期、衣服、树木都如此生动。医生应用他的心理治疗专业理论、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直觉进行着快速的判断:精神分裂症?不,她从来没有错乱的迹象,也没有幻听、幻觉,她

没有多重或分裂人格,她没有厌世、不是演员、没有服用药物,没有任何心理上的疾病可以解释她催眠时那段生动的经验。这是轮回和前世的记忆?“不可能”医生所受的科学训练和理智抗拒这种想法,其实读到这儿我们所有普通读者心里也必是满腹怀疑。

那一次催眠中凯瑟琳看到了她的 3次前世,一次是在公元前 1863年她叫阿郎达,她现世的侄女是她那时的女儿,她们死于一场洪水;再一世,时间是公元 1756年,她那个时候叫露伊莎,西班牙人,是个妓女。而在公元前 1568年的那一世中,她认出了布莱恩·魏斯医生也在其中,是她的老师,叫奥格尼斯,很老,很有智慧。布莱恩·魏斯医生还在她的另一世里成为了她的舅舅。这难道不是一种幻想或想象吗 ?难道不是一个梦吗?书中说催眠中凯瑟琳看到的一切,在她醒来之后也是完全有记忆并认同的。这样的事作为读者我们隔着凯瑟琳、隔着布莱恩·魏斯醫生,要马上完全相信确实不容易,但是我认同:“我们眼睛或是感官感觉不到的事情也有可能存在”这样的说法的。

经过这次催眠之后凯瑟琳的病情大有好转,她看起来靓丽有光彩,害怕溺水的恐惧没有了、怕吞咽的情况也减轻了,最主要的是睡眠不会再被噩梦打断。虽然她在催眠时的经验与她的教育和信仰也不太能合在一起,可她的记忆是那么的鲜明而强有力,这使她很渴望继续接受催眠治疗。凯瑟琳在接下来的催眠治疗中看到的她的前世有时是女性有时是男性,有时在欧洲、有时在非洲、有时在亚洲还有时在美国,她现世的有些人在她的其他前世中会反复出现,如她现在的母亲在她的某一次前世中也是她的母亲;还有一个在现世中和她纠缠不清的情人在某一世中是个敌方的士兵,用刀子割开了他(那一世他是个男孩)的喉管致他死亡的人,(这也正是她恐惧吞咽的潜层原因)而在另一世中那人又成为了她的父亲;现世中一个对她非常关心,并坚持建议她找魏斯医生看病的小儿科医生爱德华,也在她的前世中反复出现,他两度成为她的父亲,另一世是她的祖父。最终让魏斯医生相信他的病人在催眠状态下能真正看到她的前世轮回,也使他相信灵魂不死的转折事件是:凯瑟琳某一世轮回结束死亡时进入到一种“中间状态”对他讲述的一段有关他去世的父亲和儿子的话:“你爸爸在这里,还有你儿子也在,他的名字是艾弗隆,而你女儿取的名字也和他一样。他的死因是心脏病变。你儿子的心脏也不好,是反过来长的,像鸡心。他因为非常爱你而为你做出重大牺牲。他的灵魂是很进化的。他想让你知道,医药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凯瑟琳对魏斯医生的个人生活是没什么了解的,可她却能说出他死去父亲的希伯来文名字,他父亲因心脏病去世 4个月后,他女儿出生,为了纪念父亲他给女儿取了父亲的名字,而这些催眠时的凯瑟琳全知道。关于他的儿子那就更神奇了,他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可他来到这世上只活了短短 23天,孩子出生 10天后他和妻子发现孩子开始有呼吸的毛病,并不断呕吐,医生诊断为“肺静脉循环不良,及动脉隔膜受损”,其实是肺静脉接驳位置错误从相反的方向进入心脏,就好比是心脏倒置,魏斯和妻子都是医生却不能挽救自己儿子的性命,这使他消沉了许久,对现代医学缺乏信心,促使他选择了心理治疗做终身职业,这些因果的奥秘今天由凯瑟琳帮他揭开了,让他震撼无比。

相对于凯瑟琳无数次前世轮回场景内容的描述,我更感兴趣的是她对每次死亡之后的描述,一开始的几次她似乎没有太多的感觉,只觉得自己浮起来,就马上进入一个温暖的通道,转世了,后面随着她的通灵能力增加以后,她对死亡之后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到后面她居然成了灵魂大师们向魏斯医生传递信息的通道。“死后她又浮出了身体,但这次并不觉得困惑、迷乱。”她说:“我感到一道明亮的光,感觉很好,我可以从光里获得能量。 ”她休息着,停留在一生与一生的“中间状态。 ”读到这儿突然让我兴奋异常,太熟悉了这个状态:我在《西藏生死书》的“中阴阶段”读到过;我在《一个瑜伽寻者的自传》里大师进入宇宙意识时读到过。三本书,三个不同宗教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他们都对死亡之后那个神秘的不为人知的存在做出了几乎相同的感觉描述,他们分别用不同的形式看到或者说是进到了一个我们无法感知的地方,这种不谋而合的有力印证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震撼,这使我对这本书上后面讲述的事情有了一个相信的基础。接着在“中间状态”的凯瑟琳开始用一种另外的声音和语调说话:“我们的目标就是学习,通过知识成为像神一样的存在。我们借由知识接近神,然后可以休息。接着我们回来,帮助其他人。”凯瑟琳说这些讯息是来自高度进化、不具形体的灵魂的,他们通过她来向魏斯医生传递这些思想,她还说:前辈大师们告诉她,她活过 86次了。真的有“大师”吗?我们的生命真的为一些不具形体,但智慧超卓的大师主导?真的有一步步向上帝接近的道路吗?这是我与魏斯医生同有的疑问。这又让我想起《一个瑜伽寻者的自传》那本书里尤迦南达大师在开篇时写他的上师和那些圣者一样,在不同的世代轮回出现,为印度带来了无尽的福祉。莫非那些圣者们就是这些高度进化的灵魂们?!他们为了帮其他灵魂成长而不断轮回出现?!他们可以在现实中对弟子进行影响,也可以像这书里一样通过一个特定的通道来把他们的思想传递给他们选中可以帮助其他人的人?!这两本书中相互印证着的是一个我们看不见但真实存在的真理吗?!凯瑟琳给我们传递过来的大师们所讲的信息才是这本书的真正精华所在。

凯瑟琳每次要进入“中间状态”都必须在她过完一世,死亡时,而也只有在“中间状态”她才有可能见到大师。这一点又跟我在上一篇写《一个瑜伽寻者的自传》读书笔记时推测的想法相印证,我认为高级的瑜伽行者通过修炼有可能掌握了普通人只有在死亡之后才能去到的一个中间地方。在下一次进入“中间状态”时凯瑟琳传来了这样的信息:我在不同时候去过不同的空间。每一层都是更高的意识,会去哪一度空间视我们进化的程度而定。进化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必须和别人分享我们的所知,我们都拥有远超过我们平常运用的能力,有些人比别人早发现这一点。我们从每个空间来并不具备相等的能力,有些人比较强,因为他从其他空间累积了能力。人并不是生来平等的,但最后都会达到一点,在那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是的:“人并不是生来平等的”至少他们的智慧和心智不是平等的,例如我身边认识的几个农民诗人,我很奇怪他们并没有上过什么学,没什么知识,更不可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诗歌启蒙,可他们却很有文化,他们有敏锐、柔软的心灵可以去感触一般人无法体会的美并把它们变成美好的文字、变成诗歌,他们是天然的诗人。我们也见过许多有着优越条件的人却蒙昧不化,自作孽不可活。

我很赞同这样的比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有一千面的钻石,钻石蒙灰需要灵魂去一点点的擦亮,有的人擦亮的面较多,自然光就亮,人就更有智慧,而有的人擦亮的面少他看到的就暗就愚昧,而到最后当所有人都擦亮了一千面时,自然心智就都一样平等了。大师们传信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人必须一世一世的不断转世到肉体中来学习他该学习的东西。“在光束中的人,要自己决定是否要到下一度空间,否则无法越过限制。如果具有形体不再能让他学到什么那么就能过来,如果还有必须要学习的地方,就要回去。”我觉得这是对已经进化到一定程度的灵魂而言的,对那些低级的灵魂他们在中间阶段停留和吸收能量的时间非常的短暂,就像凯瑟琳在一开始进入的那些前世一样,她在死亡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意识马上就又转世投生了,根本没有时间停留,更不可能选择去留,也许他们都根本无法决定下一世是做人还是为畜。当这个念头一产生我马上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西藏生死书》里说:通过对佛法的修行可以让人们在死亡时辨清方向,去到中阴阶段,并选择自己的来生之路。难道瑜伽和佛法的修行都是意在提升灵魂的进化程度?!他们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当我对死亡之后的中间阶段有所认同之后,对他们的教

谕也就有了更多的开放和包容了。另外我也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一定是带有一些目的的,比如说学习、累积智慧,这一定是灵魂进化必经的过程。有问灵魂大师:既然灵魂只要等待更新就能学到知识,为什么还要回到尘世里学?答曰:“那是不同层次的学习,有些是必须在血肉之躯里学的,必须让你感受到痛。灵魂不会痛,在灵魂形式时,彼此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在肉身时可以体验人际关系。”在我生命的了悟历程中,我也在不断思索,我为什么来?我要学习什么?我学会了什么?难道我就是为着痛和克服痛而来的吗?!让你在爱情和婚姻中遭遇背叛是为了让你学习懂得真爱,懂得珍惜爱,同时学会宽恕;让你的父母离你而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儿,就是要让你在彻底的失去依靠时心无旁骛的去了悟、去汲取智慧之光、去打开心智之门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内心真正强大、有力量的人。

从《西藏生死书》的阅读给我带来镇痛效果的那一刻起,我似乎就注定了要走到一条颠覆和否定我之前所有有关生命的认识和感知的路上来,而《一个瑜伽寻者的自传》和现在这本《前世今生》的阅读更是让我看到了死亡后面那些不在我们的感知范围里的真实可能,现在我真的相信:我们是永恒的!

可书中还是有一些太过故事性的内容讓人觉得像是作者的文学加工和艺术想象,书中凯瑟琳是这样描述“中间状态”的,说那儿有许多灵魂,他们休息,等待和更新,他们的进化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他们能进入的空间维度也不一样。这就像我在某一部美国科幻电影里看到的一样,“中间状态”就是一个候车室,各式各样的人在那儿休息等待开往不同地方的车一样,这一点也不新鲜。凯瑟琳经过几次前世旅行之后似乎灵魂进化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但能长时间的呆在“中间状态”成为大师们传话的通道,她居然还有了一个守护天使叫“基甸”随时都会在她身边。看到这儿又使我想起《一个瑜伽寻者的自传》中讲述的一件事情:尤迦南达的上师圣尤地斯瓦尔曾给他讲过一个回教术士的故事,那人小时候曾受到过一个印度拖钵僧的点拨,教授了他一个瑜伽的法门,他经过长期练习后获得了一种能力,可以随便驱使一个伴随他左右的守护精灵哈拉特为他做事,这个人不好好应用他的法力,而是四处行骗收揽财物,最终又被那个僧人收回了他的法术。圣尤地斯瓦尔大师总结到:“他在灵性上并没有发展,精通某种瑜伽法门使他能够进入一个得以实现愿望的灵界,通过哈拉特在灵界存在的力量,可以从以太的能量中召唤原子形成任何物质。”这两个故事惊人相似的提到了守护神,而我却对此保持怀疑。《一个瑜伽寻者的自传》以英文出版在 1946年的西方,上世纪 80年代写作《前世今生》的布莱恩·魏斯完全有可能看过这本书,并在潜意识中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影响。在寻找的路上我的心依然会徘徊在某些怀疑之中,书中说:“如果信仰不够,再加点科学。”是的,我在等待着一个从科学的角度认证的出现。

虽然充满了怀疑,但是这本书的阅读除了为我敞开了一扇可能的大门之外,我还惊喜的获得了一份最最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一直困扰我多年、如影随形的恐惧消失了。像书中的凯瑟琳一样我怕黑、怕水、怕压抑和封闭的空间,而更多的时候我不是在恐惧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害怕那种恐怖的氛围,我的恶梦往往不是什么具体的恐怖事件而是梦里那种灰暗压抑的色调和阴郁的氛围,读大学的时候我阅读了许多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包括弗洛伊德的《梦的释义》,可这些都没有能够真正彻底的帮助到我。灵性的大师们对魏斯医生说:“对于肉身状态的人,你必须去除他们心中的恐惧,恐惧会浪费精力。”从消除恐惧入手,帮助人类治疗心灵创伤和提升心智成了大师们晓谕魏斯医生他此生要学习的事,他成功的使他的病人消除了恐惧,他也使阅读了这本书的我消除了恐惧,切身的体会告诉我,经由这本书一定会使许多人受益,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阅读到它,这也是我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的目的。

责任编辑 张庆国

猜你喜欢
凯瑟琳瑜伽大师
完美的鲨鱼
Hello White瑜伽馆
大师剪我也剪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练瑜伽,悠着点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