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2017-12-09 21:40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6期
关键词:压实建筑施工施工

王 莹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王 莹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改造社会的过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和生产需要,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技术之一,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文章立足于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传统技术和新型技术的分析,研究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发展

1. 土木土程施工传统技术研究

1.1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基层施工是土木工程建筑的关键部分,关系到后续建设的稳定性。在施工前要对基层土壤情况做出全面调查,了解其松软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加固处理,可采用灌浆、回填等技术,若基层由沙土组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承载重力时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通常针对沙土基层以及垃圾较多的混合基层土壤采用换土回填的方式进行处理,简单的松软型不稳定基层经过夯实、灌注便可完成加固任务。基层施工要注意水平准度的测量与控制,局部出现凹凸可进行填充处理。

1.2 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施工技术是现代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材料应用技术。由于炼钢技术与成型制造工艺日趋发展,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钢结构工程建设不断增加。钢构件按照施工顺序运送到现场后,要注意用有足够支撑面的木枕进行垫底,并且存放在钢结构的起吊位置。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基础准备、检查装备、场地清理、道路修筑、构件运输等。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吊装前应该保持构件摩擦面干燥清洁并核准构件位置、标号。另外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时要注意防火设备的购置。

1.3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主要有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钢筋技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建筑防水技术四大方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民用建筑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现浇法和预制法两种。现浇法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目前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方式。预制法并不在施工现场浇筑,其性能良好,成本低廉,在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2. 土木土程施工创新技术研究

2.1 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坑施工技术就是对建筑地基建设周边环境的加固、支档措施。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民用建筑向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深基坑支护主要有水泥土墙、土钉墙、排桩和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的优点是施工方便、费用低,适宜于深度不大于15m且周围环境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工程,因此,土钉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地下连续墙,适合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支撑工程主要是钢管、混凝土支撑,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桁(框)架式、角撑、圆环式等,还可多种方式混合使用。深基坑施工技术可以保证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是保证民用建筑质量的地基建设的根本。

2.2 新型预应力技术

钢筋材料经过预制环节后可应用在承重结构中,以增强结构内部应力。钢结构施工前要对材料的规格进行核查,其长度与横截面积关系到承重性能,并根据结构需求对其弯度做出调整。裸露在外部的钢筋结构在施工前对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并保障堆放环境清洁无污染。

2.3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民用建筑设计的趋势,为了满足更多居民的使用需求,高层建筑数量不断攀升,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随之发展起来。旋挖这一先进的施工工艺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是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有力保证成孔的质量,同时降低人为因素对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因此应提高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重视,并对该技术的施工生产资料、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及施工操作做出明确的、标准化的规范和约束,以此促进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对一些关键点的要求

3.1 对基坑土方的开挖的要求

在基坑开挖前应当先确定顺序和分层的厚度,然后再进行施工。为避免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施工时要连续,切勿中断。在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并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如果到达水位以下,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降水。

3.2 对土方填筑与压实的要求

要选用合适的土料进行填筑,有些土料是不适合作为填筑土料的。压实的方法包括振动法、碾压法、夯实法及通过工具进行压实等方法。压实过程中必须注意压实度、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填土应由低到高,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当天填筑应在当天压实,填土压实质量符合规范规定。

4.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4.1 生态化方向

随着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和社会生态化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可持续化协调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建筑施工设计的目标,设计的进程和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污染,减少能量的消耗,选择适当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建筑施工技术要研究节约型、创新型的建筑材料,运用新型的节能环保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办公,减少污染和能源损耗。从使用功能出发,尽量的利用工业废料,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引进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发展住宅用的化学建筑产品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

4.2 智能化方向

建筑施工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主要表现在新技术革命成果在建筑施工领域的渗透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自动化、智能化施工技术理念是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利用智能型机械设备、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终端和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转换到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计算机的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工程的建设、信息服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

4.3 产业化方向

产业化是当代建筑施工行业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它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入到建筑活动中去,运用自动化发展统一、高效、流水线式的施工一体化流程,以标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产业化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水平,同时减少人工劳动,降低施工危险系数,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管理。

5.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发展

低碳理念与低碳经济的不断渗透,土木工程施工本身就与环境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解决这种矛盾实现土木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就成为了建筑施工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充分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在最大限度之内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就需要从方方面面做起。首先是从建筑材料,加大研发力度向节约型、环保型建筑材料方向发展,同时从施工机械设备方面进行优化,提供施工效率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从废物利用的角度考虑尽量少产生工业废料,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有效地节约资源。同时建筑技术方面肯定也会再次得到一定的创新,更好的作用于具体的土木工程建设当中。

6.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要想土木工程相关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建造高品质的民用建筑,就要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1]杨伟国.探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4).

[2]何聪,汪鹏飞.土木工程未来展望-浅谈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商情,2011(20).

王莹,身份证号码:2311821986****1026

猜你喜欢
压实建筑施工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