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为例

2017-12-09 22:38赵永杰安志远郭绍福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资源环境

赵永杰 安志远 王 薇 郭绍福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为例

赵永杰 安志远 王 薇 郭绍福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汇华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四年来在专业建设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突显出一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校内外实践课程、社会认知度三个方面,并提出对应的对策规划,以期为地方型本科院校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信息。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汇华学院;专业建设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来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汇华学院在此背景下于2013年将原来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

四年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中也突显出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细化程度不高、校内外实践课程的内容有待充实、社会认知度有待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应的对策规划。

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细化程度不高

在新一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根据本专业的学科性质及其相关的应用领域,借鉴了齐元静等在综合分析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袁晓兰等以德州学院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主干学科、课程体系构建等内容[2],梁亚红等分析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设置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学资源整合设计思路[3]等对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研究,并结合汇华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测、资源环境评价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虽然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校内实验、野外实习和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践。但经过四年的培养,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具体,需要更专业化,另外,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部分学生想就业,部分学生想考研深造,对学生不同需求的分类指导目前还存在差距,急需提高。

(二)校内外实践课程的内容有待充实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涵盖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等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地理学运用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方法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目前本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主要以地质地貌野外实习、土壤学野外实习、野外水文观测站实习,测量学实验、ARCGIS高级应用实验为主,地理信息实践课程和环境学实验内容偏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综合性。本专业校外实践内容偏少,如地理信息技术通过简单的上机练习完成相关地信常用软件的学习,学生在校内学到的实践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所需衔接有偏差,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仍然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学习实践技能,致使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不突出。

(三)社会认知度有待提升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虽然能够延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和口碑,但始终是一个新专业。因此,需要更加详实地分析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另外,目前有很多学生及家长对该专业不是很了解,高考报考人数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专业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发展。

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建设对策规划

(一)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分类培养模式

国家战略反映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指南针,应当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紧密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创自己的特色,结合我院实际,根据生态和环境两大行业需求,确定本专业的特色。同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及专业特点,可将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两类。

技术型人才: 以环境评价单位为就业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验、环境监测实践、假期实习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规划设计项目,进入环境评价单位实习,缩短学校与就业单位之间的距离。

研究型人才: 以继续学习深造,从事应用性科学技术研究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强调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适当加大学习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多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科研促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基础。

(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1.拓宽实习实践通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旨在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已经形成两个特色环节:专业教学综合实习和野外实习,专业教学综合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中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以培养、锻炼专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环节。专业综合实习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野外水文观测站实习、植物园实习、污水处理厂实习、地质实验室实习、地图实验室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实习、测量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野外实习包括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张家口小五台土壤学和生物地理学实习等。今后我院将根据社会需求,继续拓宽专业实践通道,比如环境监测、环境评价、遥感实验、多种制图软件的学习等等

2.继续深化教研教改,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资源环境学科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科研项目或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科研、社会应用项目的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强化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毕业论文 ( 设计) 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效,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我院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学生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从 2017年开始对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做出了改革,增加了重复率检测一项。毕业论文 ( 设计) 从选题到答辩整体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管理与监控,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三)探索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鼓励学生深造,提高社会声誉

1.积极探索开展专业技能大赛。

专业技能大赛的开展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今后学院积极探索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通过鼓励学生参赛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以及本专业在同类型院校和行业中的美誉度和认知度。

2.鼓励学生考研深造,提高学生录取率。

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基础性和学科交叉性,学生可报考多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我院生源素质相对较高,发展潜力大。从入学开始,积极倡导学生学好基础课,为以后深造,打好基础。

三、结语

本文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所提出的问题是结合汇华学院四年来对该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在经过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科体系及本校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特色而构建的对策规划,希望可为其他院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社会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地理应用性人才,完成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1]齐元静,张建军,史明昌,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三位一体”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5,4(33):38-41.

[2]袁晓兰, 邸向红,刘连兴.地方本科院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建设初探[J].德州学院学报,2015,31(02):13-16.

[3]梁亚红,鲁迪,张久铭.地方院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学资源整合[J].中学地理,2015(05):47-49.

[4]陈秋计 地矿院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06-308.

[4]荆延德 高师新设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6(4):96-101.

[5]陈妹琼,张敏,郭文显,蔡志泉等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4(11):256

[6]常胜,汤弟伟,孙毅,薛兴华等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教育教学,212-213

[7]刘冰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3(76):166-167

[8]李致春,张生,彭位华,张勇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课体系构建与优化[J].2017(04):1-4

猜你喜欢
应用型资源环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我给资源分分类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