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新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性研究

2017-12-09 22:38郭淑熙上海电机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4期
关键词:社交交流微信

张 静 曹 静 郭淑熙 / 上海电机学院

微信与新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性研究

张 静 曹 静 郭淑熙 / 上海电机学院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了解信息、社交已经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环节。微信是智能手机中社交软件下载量最高、安装最为普及的应用之一,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社交网络的人际关系模式,因其具有流量消耗较少、兼容性较高和信息传播模式较新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追捧。本论文主要想探讨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它的普及和广泛使用究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怎样的影响。

微信;大学生;人际交往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社交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社交模式和思想观念,更是改变了新时代大学是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它的广泛普及和使用,也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微信的涵义界定

微信(We Chat)是由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手机通信软件,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通过摇一摇、关联手机、QQ通讯录、扫二维码等快捷方式添加好友;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支持腾讯微博、QQ邮箱、漂流瓶、语音记事本、QQ同步助手等插件功能;支持视频聊天;实时对讲机功能。同时微信可以帮助用户将看到的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文字感悟加图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信的功能集合了实用、娱乐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正符合了新时代大学生追逐新潮流、实现多元化交流的需求,同时让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简单容易,更多彩有趣。

微信之所以受到新时代大学生的广泛喜爱,有其独特的优势。微信的设置十分人性化,它拓宽了大学生的社交圈子,微信的一些功能将微信好友圈由熟人拓展至陌生人。同时了,使用微信所花费的资费比较便宜,微信只消耗流量,收取其他通信费用,甚至于流量也消耗的很少。

(二)人际交往的涵义界定

所谓交往,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有关认识性与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简而言之,人际交往就是在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信息情报交流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其涵义中可以看出,交往具有信息沟通和交往双方都是活动主体的显著特点。第一,信息沟通:凡是和他人交往,必须要和他人之间产生信息的沟通,如经验、情感、想法、知识、需求、对待事物的心态、情绪变化等;第二,交往双方都是活动主体,所以沟通就必须有交往双方在心理上的碰撞和相互影响。

人际交往形成人际关系。社会学和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定义有所不同,社会学中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而心理学则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等。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是指大学生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相互认识和相互体验而形成的以感情亲疏为特征的直接心理关联,它的具体表现是交往双方心理相容或心理冲突的主观感知,是形成某一个特定群体的心理氛围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在此人生阶段正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

二、微信对新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微信传播消息以个人为中心,成放射状形成人际交往关系网,以其独有的方式影响着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一代人。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有强烈的自我展示和社会交往的愿望。而且大学生交往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彼此之间有许多共同话题,他们对彼此分享的信息容易达成一致。

微信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双向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它能够展示好友目前的生活动态和心理状态,也能第一时间更新好友的兴趣所在,可以通过留言、点赞、直接进入朋友圈查看的方式去了解好友的最新信息,呈现了一种高自主性的新型虚拟社区的面貌。

(一)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1.微信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微信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加简单便捷的交流平台和人际交往方式。因此大学生的社交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从学校校园延伸到了校外。微信微信交友的平等性、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大学生与他人建立人际交往关系更加容易。大学生在通过微信与外界的交往中,不仅可以与本身的朋友圈子保持联系,还可以结交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甚至不同国籍的朋友。对于现实中不善于人际交往的学生,在微信平台虚拟的环境下可以忘掉真实身份等客观现实因素,不受限制地与网络上的人聊天谈心、表达观点;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得到改善和解决,比方通过微信的沟通、留言等方法缓和关系,拉近距离。

2.微信有助于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快速了解社会、实现社会化的时期,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矛盾、痛苦与纠结。而微信正契合了社会粘性化与人性化的特征,它的匿名性和平等性也恰好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独立的沟通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被平等的对待和认定,而大学生之间原有的身份特征、地域特征、社会等级的差异化缩小了。通过微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放松、信息的分享和情感的交流都变得充分和立体。这样更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3.微信有助于大学生增加自己的归属感。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会无意识的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网络中的群体接纳,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找到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信息和观点,从而使自己的关系网络从线下拓展至线上,加强并丰富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随着朋友圈群体的形成,每一个大学生个体就像逐步走向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一样,渐渐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找到自我归属感。

(二)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1.微信有可能使大学生过度沉迷,与现实脱节。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微信也是如此,微信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人际交往,必然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时间变少,因而它在无形之中就淡化了个人与现实生活中人的直接交往。长此以往,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下降,性格逐渐趋于封闭,可能只有在微信上利用网络交流才感觉自在。

2.微信有可能暴露大学生的隐私,影响其正常生活。

虽然大学生使用微信联系的对象多数是自己熟悉或者认识的人,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大学生愿意去与陌生人交往。然而与陌生人交流很容易就面临暴露个人隐私的问题。因为微信是依附于智能手机的,一旦手机丢失,手机里的微信就可能泄露信息从而被犯罪分子用来进行诈骗活动。虽然微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但是在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时势必会冒着受骗、泄露身份和所在位置的危险。

3.微信在某些方面破坏社会风气,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方面快餐式社交方式非常受新时代大学生的青睐,而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导致了很多人积累了许多压力却无处排解和释放。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体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会随着微信社交而下降,不再看重社会评价的标准,自我羞耻感、内疾感、恐惧感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随之降低,“约炮”“一夜情”等不良社会现象也开始出现。这种行为会给很多大学生带来心灵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微信对新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新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性

目前,新时代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进行人际交往,但是相对来说微信在女生群体中更受欢迎。而女生选择使用微信,会更加注重与朋友的联系和沟通交流,也比男生更加注重微信的娱乐消遣功能。根据相关研究,在最经常使用的微信的功能上,男生使用“游戏中心”功能的人数要比女生多,而女生在使用“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和“漂流瓶”等功能的人数比例三项均高于男生。因此,与男生相比,女生更愿意与陌生人有进一步的网络互动和交流。而在保护隐私方面,相比于男生,女生认为微信在个人隐私方面做的更好。

(二)学历因素与新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性

不同学历层次,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占微信好友的比例也不同。硕士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比例偏高。专科和本科与与父母或者长辈联系的频率要高于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与老师或者领导以及客户等业务关系人联系的频率要比本科专科生高。

(三)专业差异因素与新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性

根据相关调查,在微信的文字通信、朋友圈、摇一摇和公共账号功能方面,文史类大学生比理工科类大学生更多地使用;而在微信语音视频、游戏中心和支付功能方面,理工科类大学生比文史类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由此可见,文史类大学生更注重微信功能丰富的体验和信息交流,而理工类大学生更加注重交流的实效以及实用性功能。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社交网络的人际关系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和应用。新时代大学生是以“95后”为主的新一代,他们“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与沉默、孤独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敢爱敢恨与不擅表达并存”,他们欠缺人际交往的技巧,却又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起。这样的矛盾统一体,往往喜欢通过更改微信“状态”来呈现自我。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文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下去。因此,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也许可以从大学生的身份因素这一视角进一步展开。

[1]360 百科词条“微信”.http://baik;e.so.com/doc/5329667.html

[2]张俊杰姚先本.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

[3]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网络思政,2012,6.

张静(1986—),女,河南许昌人,硕士,上海电机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社交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