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理工科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理论探究

2017-12-09 22:38马晓倩湖南大学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4期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

马晓倩/湖南大学

浅析高校理工科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理论探究

马晓倩/湖南大学

研究生被视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同时,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才,其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国家使命、民族责任。近十几年来,由于国家逐年在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但是却缺乏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量,导致研究生整体综合素质下降严重。部分研究生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和导师、同学人际关系恶化、出走以及令人震惊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2013年复旦研究生投毒案、2015年中南大学研究生因延期毕业跳楼等事件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当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研究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重点研究高校理工科类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理工科研究生;理论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根据我国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77万,相比2015年增加了12.1万人,增幅达到7.3%。而在2017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按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类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首次将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导致我国2017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长至201万,增幅达到13.6%。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其所面临的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形形色色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着学业、生活、就业压力层出不穷。因此,基于问题导向原则,如何改善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其心理腱康水平,助力高校研究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我国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方法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归纳、评论和分析整理,旨在为我国高校更好地推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尤垂淮认为,造成研究生群体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来自于六个方面,分别是学业、经济、感情、就业、成长环境以及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及重视度不够。并由此从研究生自身、导师和高校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樊亚茹等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探析了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导师师资队伍的优化、课程体系的完善、加强新媒体资源的利用、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强化研究生的自我教育以及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增强研究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主观幸福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水平。

刘慧敏等和姜华则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菁华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乐观、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李绮雪认为,要想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强化辅导员的陪伴作用;发挥导师的责任作用;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这四个方面入手去落实。

杨斯文认为,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3个方面:择业困难与就业前景不明压力;身心发展已经进入到思维的成熟期;由不良的社会风气引起的心理问题。并由此研究提出四个对策:针对研究生群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全方位缓解由于社会因素导致的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开创品牌性、形式多样、内容丰满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理论研究方法传承与创新

(一)采用集中自填量表方式收集资料

研究生新生入学时,对全体新生进行个人基本信息问卷普查,《家庭情况调查问卷表》的内容包括性别、籍贯、年龄、学院、学生干部经历、奖惩经历、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父母职业、联系电话、家庭经济情况、以往病史等,尽可能的详尽了解研究生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背景。其次,由学校心理中心统一进行SCL.90心理健康量表自评,协助学校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十个方面来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在第二学期,采用统一指导语,集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采用西南大学教科所陈江波编制的2006年版的《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问卷包含8个度量因子,分别为论文要求压力、专业前景压力、未来担忧压力、相貌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环境心境压力、身体健康压力、科研任务压力;第二部分,采用由解亚宁等在国外类似量表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人群特点编制的1995年版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量表中包含2个分量表,分别是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量表认为当应对倾向≥0,则提示被测者处于应激状态时,主要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当应对倾向<0,提示被测者处于应激状态时,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

然后应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不同特征下,研究生心理压力源和采取应对方式的差异,为了高校今后进一步挖掘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问题成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下一步开展问题为导向研究做好铺垫。

(二)坚持问题导向性、创新方式方法

研究生在面对压力、挫折时,多数选择以消极应对的方式解决问题,而这样的个体反而对压力的感知更明显。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理工科类研究生的日常科研、学习任务负担较重,对于个人的人文素质、情感释放、人际交流重视不足;另一方面是:高校理工科研究生大多是外地生源,当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得到家庭的支持。综上原因,高校理工科研究生多选择消极应对的方式逃避问题、逃避压力。人际关系是指在精神与物质的交往过程中所发生、发展、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情感关系。人际交往是影响在校研究生选择应对方式重要因素。人际关系良好,善于交际的人,更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处理问题。反观,性别、年龄、独生子女否等方面的差异因素对应对方式的选择影响不大。如果高校和研究生群体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知,对于缓解在校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在前人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结果下,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规律以及应对措施,把目前所要解决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贯穿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教育方案,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检验方法和途径的效果。并且运用新媒体技术,将主题教育网站、“两微一端”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助力研究生健康成长的专题工作坊。探索导师、家庭、辅导员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支撑保障机制;探索思想、学业、求职、人际、能力、健康六要素为一体的管控提升机制,形成积极心理资本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建立和完善符合高校理工科类研究生特征及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科学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推动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足发展。

[1]樊亚茹,方鸿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02.15.

[2]李绮雪.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 2016.03.31.

[3]杨斯文.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15.

马晓倩(1990.12-),女,湖南长沙人,汉族,湖南大学辅导员,硕士学历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不理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