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译在专有名词翻译上的应用

2017-12-09 22:38王丽君陈媛媛陆军航空兵学院基础部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4期
关键词:昆仑译者

王丽君 陈媛媛 秦 健 / 陆军航空兵学院基础部

回译在专有名词翻译上的应用

王丽君 陈媛媛 秦 健 / 陆军航空兵学院基础部

本文从一则网络热议的大学名字出发,引出回译这种平时不太常见的翻译活动,对回译的概念、功用和专有名词回译的特点进行分析,列举典型的专有名词回译错误例子,最后还对专有名词的回译提出了两点建议。

回译;专有名词;专有名词的回译

前段时间一所“双鸭山大学”成功地吸引了网友注意。2017年6月,微博上出现了这样一段话:“1984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父母是双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的老师。五岁那年夏天,随父母去了香港,后来全家移民新加坡。中国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现在香港中文大学任助理教授。”难道是一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双鸭山市的大学?原来,Sun Yat-sen University是中山大学的英译名,而SunYat-sen正是孙中山的外国名字:孙逸仙。中山大学官方微博转发并戏谑称“可能读了个假大学”。其实这次乌龙事件都是“回译”惹的祸。

一、回译

1.什么是回译。

翻译家纽马克认为翻译是译者按照作者的意图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把源语言变成译语言的转化过程。回译就是指源语转化成译语后在不参看原文的前提下将译文作为新的原文进行翻译。《翻译学词典》中对回译的定义是:回译是被翻译成某种语言的文本再被重新翻译成原来语言的过程。所以,回译其实也是一种翻译活动。

2.回译的功用。

回译不仅是两种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的移植过程。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回译是由中国和其他外语国家文化交流引起的。一方面,我国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文化作品,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传播出去。许多专有名词都是通过直译、音译和解释等翻译方法形成的,对这些词汇的回译应该力求源语言与目标语言间的统一与一致。如果不能准确的回译,就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偏差。

二、专有名词回译的特点

在翻译活动中,专有名词的翻译和回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专有名词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发展情况。专有名词的翻译受译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很大,能够反映出时代和文化特征。比如,“五四”运动掀起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的高潮,就出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democracy and science)的说法。再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教育开始普及,汉语言文字也开始实行标准化,国家还统一了部分外国专有名词。以《红与黑》的作者Stendal为例,Stendal的译法有“司汤达,司当达,斯汤达尔和斯当达尔”等等,后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将Stendal统一为“斯丹达尔”。所以,历时性和共时性是专有名词翻译的一大特点。

三、专有名词回译错误实例

在翻译外国人写的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作品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我们熟知的中国人名、地名、作品名等,这些专有名词的一大特点在于其本身就是由汉语翻译过的英文,如果译者对原著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欠缺或不求甚解,而按照一般翻译规律来译的话,就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下面举几个经典的回译错误实例。

1.孟修斯。

1998年,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出版了汉译本,可是译本出版之后读者发现有很多译名翻译得不规范,比如:将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译成“黑罗多特思”;将孔雀王朝的阿育王(Ashoka)译成“阿肖卡”等。而其中最有名的翻译笑话是该书中的一段文字:“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译者根本不知Mencius指的是中国的思想家孟子。而所谓的格言,即“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并非孟子所说,而是出自孔子之口。从此“门修斯”就成了一个典故,专门用来指代错误的译名。

2.桑卒。

2006年3月,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的名著《景观社会》的汉译本正式出版。译文中出现了“桑卒(SunTzu)《战争艺术》”的文字,从描述的内容来看《战争艺术》应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而其作者“桑卒”应该就是著名的古代军事家孙子了。

3.常凯申。

2008年10月,出版了一本名为《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的书,译者将Chiang Kai-shek译为“常凯申”,成为又一次“门修斯”事件。原来Chiang为“蒋”的威妥玛拼音,Kaishek为“介石”的粤语拼音。威妥玛拼音是19世纪后期由英国人Thomas FrancisWade制定,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推行汉语拼音,国内不再使用威妥玛拼音法,但译者没有进行深入查证,而将其直接音译,结果闹出了笑话,蒋介石也因此得到了“常公”这一雅号。

4.昆仑。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毛泽东的词《念奴娇·昆仑》脍炙人口,不过,当它由德文被一名副教授回译成汉语后,作者竟成了“诗人昆仑”。同济大学副教授陆兴华在一篇题为《请不要用施米特来吓人好不好?》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施米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陆兴华在文中申明是自己翻译的译文,未找到诗人昆仑的原诗。于是,毛泽东变成了诗人昆仑。

四、专有名词回译的两点建议

第一,遇到不熟悉的专有名词时要经过查证再进行回译。如今的译者大部分都熟悉英文拼读规则,但是不是所有单词都是按规则规范发音的,这类专有名词一般不能直接按照发音来回译。比如,“拿破仑·波拿巴”的“波拿巴”写作Bonaparte,不能回译成“波拿巴特”;“戴高乐”写作de Gaulle,不能回译成“德盖勒”。

第二,专有名词的回译要遵从约定俗成原则。约定俗成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社会习俗。对于一些在规范和统一之前的专有名词应顺其自然,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来处理,以免引起误解和混乱。比如,Gone with the Wind被译为“飘”,the Waterloo Bridge被译为“魂断蓝桥”,Hamlet被译为“王子复仇记”,Citibank被译为“花旗银行”。

[1]彼得.纽马克.翻译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张亚权.论学术翻译的文献回译——以梅尔清《清初扬州文化》中译本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昆仑译者
我在南昌 你在哪
跨越昆仑
复兴之火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去昆仑,让肺腑劲燃旷古豪情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