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

2017-12-09 22:38沈阳理工大学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大学

顾 亮 任 敏 杨 旭 / 沈阳理工大学

浅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

顾 亮 任 敏 杨 旭 / 沈阳理工大学

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普通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拓宽就业门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

为了评价劳动者的就业情况,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就业质量”这一概念。就业质量是一个能够直观反映出劳动者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同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取相应报酬以及收入的具体优劣状况的综合性范畴。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在21世纪才开始针对这一概念的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教育部从1999年起,以“一次就业率”这一概念来衡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仅被用作评判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标准,更是被外界视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各高校十分重视本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将“就业率”赋予了“就业质量”的含义。但是这却忽视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的情况,只是促进“量”的提升,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难以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率这一概念已经满足不了人民大众评估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需求,需要构建“就业质量”概念来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评估标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应该是一个能够衡量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具体状况的综合性概念,应该囊括对一切能够影响和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因素的评判和衡量。

从微观来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涉及毕业生的自身利益,就业质量首先便需要对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衡量。一方面,就业工作的客观条件,包括薪资待遇、奖金福利等物质条件,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稳定、社会声望等精神条件,这些都是毕业生工作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毕业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包括薪酬福利、工作地点等客观条件等的满意度,以及其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大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个人的教育程度、就业意愿等的符合程度,这些则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观因素。从宏观来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要满足当前社会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需要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毕业生作为就业活动的主体,其自身各方面都对顺利实现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我们称之为内部影响因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活动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就业时段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政策情况等等,这些影响因素我们称之为外部影响因素。

1.内部影响因素。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自身职业能力和就业观念等对其自身就业过程和结果造成的影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除了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包括大学生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高压自适能力等等职业能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是毕业生自主选择、实现就业的基本观念。就业观念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毕业生自身的三观认知,同样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外部影响因素。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在各就业阶段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其就业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基本可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

家庭作为所有高校毕业生成长过程的中的第一站,其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重的影响。一方面,父母的认知和观念从小就对大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毕业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形成。

大学的课程设置是毕业生进行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需要各类专业课程来锻炼和提升自己,在充实自己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等职业能力。而就业课程则有助于毕业生及时转变自己错误的就业观念。大学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也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活动,例如学分制度是否完善,能否为毕业生的就业和实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等。

社会环境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最广泛,也最为深刻。当前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国家和政府能否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活动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社会舆论,即社会各界对不同职业的看法和认知等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满意度。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为了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各部门已经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制度,但相关的保障政策仍然有待完善。社会各界一般用一次就业率来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这导致高校一味关注就业率,而不是切实关注毕业生就业的质量问题。大学生在缺乏专业的职业教育指导下,常常出现主动就业动机不足,就业期待过高等就业观和择业观问题。同时毕业生也会由于自我认知的误差,而为自己制定错误的职业发展规划。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估,实质上是一种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状况的综合衡量,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现在清楚的认识相关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

1.学生自身。

高校毕业生自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是毕业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更是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之处。大学生应进行充分的自我认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尽早为自己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大学期间,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并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以满足未来职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包括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技巧等等。

2.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主体,需要积极开设职业素养、职业指导、生涯规划等课程,为大学生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丰富学科的多样性,促进研究的深入性,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方案,促进大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协调发展,以契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要大力为大学生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补助政策。尽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而言,政府机构还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逐步提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高校毕业生在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实现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和薪酬水平的持续提升。

[1]廖志成.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讨.教育评论,2005(05).

[2]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3(05).

[3]张抗私,王雪青.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从数量观念到质量管理——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的视角.广东社会科学,2016(01).

[4]汪治,刘红燕.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及其启示.职教论坛,2017(01).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毕业生积极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项目编号L16BSH010)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