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7-12-09 09:35刘海燕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

刘海燕

摘要:当代高校师生思想活跃,价值观取向多元化,学术文化交流频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的关键,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要点.本文将通过对实践育人理念的研究,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探讨,给出实践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实践育人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

一、实践育人理念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要求

(一)实践育人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这一理论,通过与学生多次进行座谈、回信等形式论述了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的育人观”,鼓励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打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要刻苦钻研,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强调个人实践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热心公益的“奉献行”相结合。习主席指出“现在我们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指出“当代青年应该到基层和人民中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的精彩人生”。三是高度重视劳动实践,他以自身经历指出劳动实践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勉励青少年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二)实践育人理念对大学生的要求

当代青年处于物质条件相对富裕的时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家庭教育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学生既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又有着个人发展太过功利化、实践能力弱化的问题,所以,习近平主席的实践育人观紧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一是结合当代学生过分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指出学生要知行合一。创新实践能力与知识体系都应跟上时代的脚步,将理论结合实际。二是关于青年个人意识太过强烈,忽视了中国梦的实现,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家国统一。三是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条件优越,劳动技能不足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体劳结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

在大部分家长的观念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过分追求高分,应试教育使老师的教育方式固化,学生的学习理念发生改变,重视文化课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重的排斥,而且大学生的课程更加自由,在大学逃课现象非常严重,在学生的观念里,专业课与选修课的区别越来越明显,所以在逃课的对象里,思想政治教育课便成了首选课程。大学追求的是及格,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为了学生的学分会专门为学生做一些特殊工作,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更加降低。在这样的风气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自然而然的降低了。

(二)没有与最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

现在的大学生,其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很雄厚,对知识的渴求很强烈,然而我国的教学模式处于一种固化的状态,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课本,而且课本的版本较旧,新时代下,学生需要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旧的知识体系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模式延续以前的教学方法,与同学之间互动少,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已与时代脱节,多媒体的应用要求教师掌握最基本的教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新形势下,政治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教授,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掌握全方面的教学技能才能做好思想在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育人理念是新的时代下习近平主席对于教育行业的重新阐释,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没有完全运用到实践来提高课堂教学,使得思政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三)没有形成积极的教育氛围

在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很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氛围。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外来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加之,我国大学生经验不足,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天然的好奇感,很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不利的文化观念会破坏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氛围不够积极。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接触的东西会有很大的变化,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都会有相应的改变,在从大学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利益化,很容易使责任意识淡薄,过分追求还会扭曲学生的性格,做出与社会整体道德相违背的事。所以,在学生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须的,只有将正确的思想观念牢牢地植入学生的脑海里,才能抵御各种诱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网络环境的影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迫在眉睫。

三、如何将实践育人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模式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实践育人理念的深刻内涵,创新实践育人途径。结合第一课堂,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不断成长,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把实践作为第二课堂,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积极服务他人,将第一课堂中学到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在实践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例如,现在大学生的支教工作开展火热,很多大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在与小朋友进行教学交流的过程中,既学会了与小朋友的思想交流,又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感受山区小朋友的教学环境与生活的艰辛,在实践过程中明白生活的不易,了解教育资源的珍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服务他人的思想落实到实践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使得课堂模式更加新颖,教学效果更加显著。endprint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优化应该从多方面开展。首先,教学工作的改革,必须从基础的课本做起,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知识的涵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专职工作来进行,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发展自我,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学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适应时代的要求,为祖国培养新型人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动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中国梦”为工作开展点,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高校培养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重点,通过感人的事迹,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呈现在生活中,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人心,塑造灵魂,凝聚精神,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党中央可以以地区为整体,分区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在各个地区以地方教育单位为依托,为全体人民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围绕核心,加强对中华诗词舞蹈、书法音乐、曲艺杂技的学习,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发展民间艺术,保护少数民族文艺成果和资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地方戏曲振兴计划,挖掘整理优秀的传统戏曲曲目,推进基层文化艺术团的发展,加大对排练演出现场的建设投资,使得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营造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环境。最近开展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好评不断,给人们了解中国詩词搭建了平台,通过优秀的诗词学习者,不断传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人民树立了榜样,让人民主动自觉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育有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活动开展更为方便,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丰富充足的教育资源。

(三)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重点,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中,通过典型的故事、感人的代表、多样的活动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地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当前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局限于学文件、念报纸,如何让思想工作更接地气,让学生乐于接受,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可以开展志愿者项目,通过学生自愿自觉地参加支教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还可以开展学雷锋活动,通过自愿进行垃圾的清理,为人民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在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落实。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通过将最新的感动中国人物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播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结合进这些事例中,使内容不枯燥,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四、结语

实践育人理论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成为新时代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工作重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活力,增强时代感和文化的新鲜感,力争将高校发展成教育工作的重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