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揭示、整合与共享创新

2017-12-09 20:25常弘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图书馆互联网+

常弘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文献资源的揭示与整合方法,并且介绍了如何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创新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资源揭示;资源整合;创新

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纸质与电子书刊资源的积累,智能设备的普及,为读者获取资源带来了方便,如何更好地揭示与管理这些资源,实现图书馆共建共享与创新是目前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二、文献资源的揭示与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文献资源分为实体和虚拟两种,实体资源一般指可以摸到的,包括图书、期刊、光盘、磁带等。虚拟资源一般指通过网络获得的,包括图书资料、文字资料、声音资料等,也包括我们图书馆购买和自建的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以及网址搜索的免费资料。实体资源到馆后经过分编人员的加工,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出来。虚拟的资源也是通过计算机检索出来,但是信息量非常大,也不方便人工录入标引,所以检索的结果比较多,导致读者花费很长时间检索下载的资料也未必能适合自己,所以虚拟资源不好搜索,而实体的资源也常常由于录入人员的理解错误与水平有限会给读者带来一些不便。

举例说明:有人想找“商务英语”方面的资料。如果想找纸质资料,图书馆一般都提供OPAC检索系统,可以根据主题词检索,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OPAC为例会搜出以下结果:关于商务英语的书一共有279本,分布在H和F两大类中,H类还分在H31、H319、H315.9等,F类还分在F7、F715里,如果不是图书馆的专业人员根本无法看懂这些分类,我馆近百万图书,F类和H类分布在两个楼层,如果想把这些书找全,估计没有一两个小时很难完成,更别说要简单看一下书中的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了,即便如此,也未必找全符合自己想看的书,如果是以“商务英语”开头的书,例如“剑桥商务”基本不在此搜索范围内。

如果是网上搜索相关的书刊,在读秀上搜索相关图书有5393种,包括馆藏和电子,相关的词条有212条,如果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恐怕需要的时间会更多。

这些问题是目前很多图书馆都存在的,这需要我们从方便读者的查找去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许找些资料会简单一些,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就不容易了,这些问题说明图书馆文献揭示的重要性,也说明我们的工作要与时俱进,要根据读者的习惯,使检索更加容易,获取所需要资料更具有目的性,高校图书馆要深层次地揭示文献资料,要利用标准的著录和新的网络技术,去揭示实体和虚拟为读者提供方便。

(二)文献资源揭示方法

1.建立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连接

首先,图书馆有许多图书带有光盘、磁带等辅助学习资料,好多图书馆避免借阅时的麻烦和损坏通常对此类光盘和磁带采取不外借或者付费拷贝的措施,这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现在有些图书馆把这些资料存在网络服务器上,将光盘和磁带的信息名称、内容和关键词等建立光盘的索引库,把这些索引信息著录在MACK记录中的856字段,这样读者在利用OPAC查找图书的时候自动显示光盘所在位置,并且可以点击下载。其次,图书信息与书评相连: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书评的网站,有很多读者喜欢对看过的图书进行评价,也有许多读者愿意写读后感,如果把这些网站的链接放在MACK记录上,读者在检索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看到相关的书评,会很大程度方便读者的借阅。再次,纸质书刊与电子书刊相连:可以在编目中加入MACK字段,揭示电子期刊的位置,读者在检索纸质书的同时可以点击获取电子书全文。也可以够买现成的数据库实现此项功能,目前超星公司的学术搜索平台可以实现这一功能,但缺点是需要把本馆的纸质书目数据定期传送到超星公司的服务器中,不能做到时时揭示馆藏。

2.利用学科分类导航揭示馆藏

纸质图书和期刊常常因为编目人员的理解错误和水平有限导致分类混乱,使读者在查找图书的时候失去了目标,例如亚理斯多德所著的《诗学》《修辞学》在编目中有的人分到诗歌理论1052,也有人分到H05写学、修辞学中;再比如:《英语经典小小说》,它既可以分到英语读物类H319.4,也可以分到小说类114;这两种按《中国法》分都是可以的;但对读者来说却造成混乱,如果建立分类导航,把一学科的科书、期刊、电子资料都统一放在一起,让读者进入某一学科后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纸质或电子资料,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资料的时间。

3.期刊录入要标准化

由于期刊录入较图书麻烦一些,刊名、责任者或者办刊单位、出版周期等不定期地发生变化,需要录入人员不定期修改,同时也给读者查询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最好在录入期刊的时候简化程序。

4.使用统一的检索平台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开发的统一检索平台,包括农、医、文理、324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华中、华南、华东北、华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服务中心和一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有超过500家成员馆,参与文献传递服务。

(三)文献资源的共享创新

美国学者贝克(S·K·Baker)的《资源共享的未来》一書前言中提到:“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发现迅捷而经济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用户手中的方式,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它图书馆。”目前公共图书馆联盟约42个,共享模式多种多样。

1.建立专业数据库实现共享endprint

利用本馆的信息和互联网上的动态资源,走专业的道路是现在图书馆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根据本院校专业的特点,以读者的需要为指导方向,收集加工完现成的资源,定题跟踪、智能地推送给读者,使读者方便地获取知识,提高工作效果,降低查找資料的时间。例如我校社会福祉学院,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惟一以“社会福祉”命名的学院,我院图书馆与福祉学院联合,由专业老师带队,组织本专业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收集相关的资料,建立专业的数据库并且建立吉林省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专家智库,为本学院乃至吉林省的养老事业提供服务。

2.成立四个“easv”

易于读者发现馆藏、易于读者获取馆藏、易于读者利用馆藏和易于读者理解馆藏。我们图书馆做的纸质书刊数字化、一站式检索、资源发现系统都是为了读者更好地发现馆藏资源、获取资源,为了让读者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我们馆的图书排架实行了开架阅览,但是我们排架都是根据中图法,与专业是不对应的,所以读者不太方便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如果我们重新规划布局,例如把分类号与学科专业以及书库位置图对照,可以方便读者找书。

3.设计智慧机器人为读者服务

智能机器人可以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营造出智能化的服务环境,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小图”可以提供中文自然语言问题、图书馆FAO、搜索图书功能、百科搜索图书、热点问题推荐、英语自然语言问答并与社交网络整合,最有意思的是自学习功能,读者可以教机器人问题也可教机器人怎么答,深受读者喜受。这种形式具有学习、推理、判断、记忆以及上下文获取等功能。

4.绘制虚拟资源导览图

利用3D或者其它相关软件绘制成立体的图书馆导览图,通过点击进入构建立体的知识库,促进读者主动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像游戏一样图文并茂,并且配有解说,在查询机上弹出使用方法,使读者没有走进图书馆就了解相关资源及设备使用。

5.成立微信服务站

手机上可以接收流通通知、短信OPAc查询、馆藏书目自助推送、研读间的预约提醒、各类培训通知、推送彩信等服务。扫描二维码可以加入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可以推送图书馆的相关微信服务,与微信读者互动,并且建立微信服务站,包括新生服务和毕业生服务,让新入学的学生很快了解图书馆,毕业的学生快速办理毕业手续。

图书馆要摆脱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模式,在“互联网+”新技术的环境和信息模式下思考和定位,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形成新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图书馆互联网+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图书馆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