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其实更是重塑自己

2017-12-10 01:51叶茗编辑英华设计侯宇
妈妈宝宝 2017年11期
关键词:坏习惯幼儿园家长

文/叶茗 编辑/英华 设计/侯宇

当一个小小的家庭,开始考虑与孩子有关的事情的时候,免不了要涉及到教育的问题:该怎样引导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送什么样的幼儿园,是不是要换个学区房,学点什么兴趣特长,甚至要不要送孩子出国,去哪个国家等等。当孩子到来的那一瞬间,上面这些问题就开始萌发,等待着年轻的父母一个个解决。其实,在我看来,走好教育的第一步,其实是父母重塑自己。

考验孩子,其实更多的是考验父母

我参加过不少家长会,有一次一个班主任老师请班里优秀学生的家长介绍一下自己的教育经验,有一个女孩的妈妈也在邀请之列。我带过这个班级一个学期的课,对这个女孩印象非常好,说话得体、活泼大方,学习成绩也非常不错,所以我对这位妈妈的发言也非常期待。这位妈妈说了很多,有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从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只要孩子的身体条件允许,只要幼儿园开门、老师上班,她就坚持送孩子去,所以她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伙食费是全园交的最多的。

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有过在幼儿园工作的经历,班上的孩子来不全是正常的,来全了反而是比较罕见的事情。老师填写的班级签到表上,有的孩子一周一周的不来上幼儿园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我到一个班级上课,呆了几天之后,有的孩子还从来没有见过。

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说送孩子上兴趣班,与其说是考验孩子,不如说是考验父母。父母看到今天天气不好,说:“哎呀,改天再去吧。”明天有事没有时间送孩子,说:“算了吧,下次吧。”作为父母都不能坚持,更何况是身心各项功能都还未发育完善的孩子。

所以,父母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同理,你偷过的懒也会在未来看到结果。

重要的你,重要的责任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多重要?”我的答案是非常重要!比你想象当中的要重要得多,在有些孩子心里,父母是他们的神。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的全部。他们会偏执地认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最好的妈妈和最好的家。所以有时候你会看到这种情况:父母的朋友跟孩子开玩笑说“你爸爸/妈妈是大坏蛋,跟着叔叔/阿姨走吧”的时候,孩子会有强烈的反应,会努力否定这种说法,甚至是大声哭闹。所以,现在很多教育领域的人士反对跟孩子开这样的玩笑。“这样的”是指在孩子面前否定他的父母,说他们的坏话,比如比较常见的还有“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对于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恐怖的情况。

既然是在孩子心里那么重要的存在,那么可想而知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多大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其实教育往往并不需要父母刻意准备什么,你怎样做,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落实到自己行动上。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教育孩子,其实就是重塑自己

我经常去的一家理发店里,老板家的孩子就在店里跑来跑去。老板说怎么办,这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让她看会儿书,她就是坐不住。我说,你陪她一起看啊。老板说,“哎呀,我哪有空读书啊”!孔夫子还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做的事情,以什么立场去要求孩子做到?

所以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到来其实是给了父母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因为不能让孩子接触到不好的榜样,所以要把自己身上的各种坏习惯都改掉。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跟着学习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

●改掉你的坏习惯

小区里的孩子们凑到一起玩的时候,你总能听到有几个孩子嘴里冒出几句骂人的“三字经”,这肯定不会是谁教的,即便是受教育水平再低的家长也不会教给孩子说脏话。那孩子是怎么学会的呢?听大人说的呗!听完觉得好玩,就试着说了,说完也没得到家长的纠正,长此以往,就成了坏习惯。说来也奇怪,学起来容易,改起来难,当你真的发现问题的时候,让孩子改掉坏习惯反而不容易。所以你回家以后把脏袜子扔在哪,在公园里会不会折损花木,过马路看不看红绿灯,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把对孩子的要求先拿来放在自己身上,看看自己达到标准了吗?把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改掉,给孩子先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形象。

●培养你的兴趣爱好

一个从来不知道钢琴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孩子,很难说对钢琴有什么兴趣。有句话说“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不错,但是父母要先把美带到孩子身边啊!打扫卫生的时候放两首歌曲,阳台上养两盆花,床头放两本书籍杂志,睡前翻一翻。有心理学家实验显示,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坚持三个星期,将这些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在宝宝到来之后,你的这些习惯慢慢地也会变成宝宝的习惯。在你的影响下,他可能对照顾植物特别有耐心,或者喜欢与小动物亲近,或者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或者像很多大人期望的那样,喜欢看书。

●把孩子当成和你一样的人

翻开任何师范院校的教材,几乎每一本书中都会提到“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人格”。这里的尊重不是迁就,不是溺爱,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而是把孩子当做是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我解释这句话的时候,常常说“其实就是不要把孩子当做是孩子,要把孩子当做大人”。

把孩子当做大人,意味着他有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你对于他的意见要倾听、尊重、理解。当然,因为年幼的孩子在认识、理解、思维方面的不足,他的观点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教育存在的意义——帮助孩子顺应规律,逐渐成长。

我常常在商店、公园看到,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就在街边,或者商场里的垃圾桶处便溺,哪怕卫生间就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或许生理条件还不成熟,尚且可以理解,但是已经很大的孩子,再出现这样的行为,让我觉得不能容忍:如果换做是家长本人,你能接受自己做出这种行为吗?如果你觉得难为情,为什么要让孩子这样做呢?

把孩子当成是和你一样的人,就是要转变你的儿童观,不要再把孩子当做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的小人儿。

给孩子一个最好的自己

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时光过去几千年,现在的中国父母依然孜孜不倦地为孩子打造最好的条件。对于刚刚开始为人父母的人们来说,与其早早地开始考虑买什么学区房,送孩子上什么早教班,还不如考虑一下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家庭环境,和一个更好的自己。毕竟你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猜你喜欢
坏习惯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5种移动支付坏习惯让你破财
小红的坏习惯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挖耳是种坏习惯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