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不需要培养

2017-12-10 01:51陈禾亲子教育专家编辑春苗设计侯宇
妈妈宝宝 2017年11期
关键词:铁架关注点多动症

文/陈禾 亲子教育专家 编辑/春苗 设计/侯宇

陈禾亲子教育专家、应用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顾问、陈禾亲子教育研究室主任。

几乎每天都有妈妈向我抱怨宝宝缺乏专注力。在提问中,不少妈妈还透露着强烈的疑虑:“是不是患上多动症呀?”所谓多动症,全称应该是“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妈妈们从书本上看到了这个名称,“注意力缺失”触动了她们敏感的神经,至于这是什么病,病征如何,怎么形成,事实上她们都不甚了了,甚至一无所知。

坐不住≠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力缺失”其实是两码事。注意力缺失是大脑神经系统的问题,并不是你想要就能够要来的。而妈妈们认为宝宝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根据以下几种状况来判定的:

1宝宝玩玩具的时候,玩不上3分钟就抛开,

去做另一件事情;

2妈妈在给宝宝读绘本,宝宝动个不停,一会儿就去做别的事情;

3吃饭的时候,宝宝吃一口,就玩别的去,通常要哄好一阵才再吃一口;

4在早教中心或幼儿园,别的小朋友静静坐着听老师讲话,

就她家宝宝东走西看,坐不住。

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是宝宝“坐不住”。在家这样还罢了,上早教课上幼儿园也这样,有的老师只想轻轻松松地看到宝宝们静静地坐着上课,就直接要求家长带孩子去检验看看是不是多动症,吓得妈妈更是彷徨无助。

专注力破坏者清单

有些老师的确缺乏专业操守我不想多说。对于这些妈妈,我只能先明确地说“绝对不是多动症”,让她们稳定情绪,然后让她们在下列的事项中筛选出自己曾经做过或至今依然做着的事:

● 宝宝玩着,妈妈走过去,立即要宝宝去做另一件事;

● 宝宝在想怎么做,妈妈立刻插手教,打断了他的思路;

● 宝宝想做什么,妈妈担心危险,立刻制止,然后一顿教训;

● 宝宝看到什么玩具都要买,妈妈立刻给买,玩具堆积如山;

● 宝宝没事可做,总是黏着妈妈,让妈妈很不耐烦;

● 妈妈给宝宝买了各种电动玩具、遥控玩具;

● 为了让宝宝安静或听话,让他独自看电视,不限制时间;

● 妈妈让宝宝玩手机、电脑游戏,宝宝渐渐玩上了瘾;

● 妈妈提供点读笔、平板电脑,宝宝远离了动手探索的体验;

● 陪伴宝宝阅读绘本不从读图说图开始,着重阅读的数量;

● 陪伴宝宝到户外游玩,总是阻止宝宝触碰周遭物品;

● 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催促宝宝,让宝宝匆忙应付。

这些事项,如果妈妈经常做,宝宝失去专注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张图认识专注力

有些妈妈对专注力的理解是受早教中心或幼儿园老师的误导而进入教养误区的。例如:

“你家宝宝总是坐不住,上课时动个不停,到处走动,没有专注力。”

老师为什么认为宝宝是“没有专注力”?这么草率的评价,妈妈听了就着急,立刻就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专注力来满足老师的要求,也就忽略了进一步去追索“什么是专注力”以及“为什么宝宝没有专注力”,于是问题的根源没被发现,解决问题也就无从做起了。

请妈妈们先看看这个图表:

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个图表表达的意义:

1 认知是提高智能和语言能力的必然条件

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宝宝积累了各种经验。因此,当宝宝接触到任何事物的时候,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一个资讯。当一个资讯传达到神经中枢,经过分析、判断,然后发出行动的指示。

2 所谓行动指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反应”

每一项资讯的传入都是一个刺激,刺激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或者根本就不起反应,这取决于“经验”及“动手能力”。反应强烈,就是产生了“关注点”,相反,则是不关注,没反应。

3 只有在产生关注,有了关注点后,宝宝才会有相应的或针对性的行动

行动的进程产生两个要素,一个是认真去探索,这就是“专注力”;一个是排除干扰,维护自主的行动,这就是“自控力”。自控力的强弱取决于安全感、自信心与被信任感;而专注力则让宝宝用心去投入某个行动,这些行动可能是游戏、活动或进行某一项学习、按照日常生活习惯去做某一件事。

因此,宝宝有没有“专注力”,要看他有没有关注点。

让宝宝玩出专注力

说“培养专注力”,不如说“发展关注点”,有了关注点自然会有专注力。

举个例子。一天,我在马路旁等待一个朋友。一个妈妈和她的宝宝牵着手走来,宝宝经过一个自行车停放点的时候,用手推了一下停车铁架,铁架摇晃,发出“轰隆”一声,宝宝立刻放开妈妈的手,蹲下身子,一边用手去推铁架,一边观察铁架的反应。只见他绕着铁架,推一把,看一看,换个地方,再推,再观察,绕着铁架“研究”了一阵,终于明白:原来固定着铁架的螺丝没了。于是,宝宝站起来,拍拍双手,回到妈妈身旁,让妈妈牵着手,继续前行。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位妈妈,她判断当时没有危险状况,便站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就是微笑地等待着宝宝。这位妈妈什么也没做,其实她正在做的,正是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上周我在聊城的一个儿童情商体验课上,让10位3岁宝宝体验专注力的来源。我采用的方法是:宝宝自己从一堆素材中选出几样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制作一个物品,做什么都行。我的目的是观察他们的工作计划及动手能力。一开始,几乎每个宝宝都遇到难题,我看到一个宝宝拿着一张纸不知所措,便蹲下去,接过她的纸张,把它折成一个长条,捏着一头,把另一头张开。宝宝看到这里,兴奋地喊:“爷爷,这是扇子!”她接了过去,立刻拿过彩色笔来,在纸面上用心画起来。10分钟后,宝宝拿着她的作品到妈妈跟前展示,一边说:“妈妈,爷爷教我做扇子,我画画,你看美不美?”妈妈这时不需要说什么,她需要做的就是认真欣赏。

从这两个例子,妈妈们应该能够领会到专注力的来源,以及如何发展宝宝的专注力了吧?

1 不要阻止宝宝自由探索的需求

只有让宝宝在观察、动手探索中找到关注点,他才会有学习兴趣,也才会有专注力。

2 陪伴宝宝不是我教你学,更不是我替你做

妈妈需要的只是在宝宝做不下去、玩不下去的时候,给他做个示范,开个头,打开他的思路,然后放手让他做下去、玩下去。

能玩会玩的宝宝,就会玩出专注力来。

猜你喜欢
铁架关注点多动症
冬奥关注点
寻找关注点 提高复习效率——以初中教学中“0”为关注点为例
剪刀咔嚓!咔嚓!
下半年尿素市场四大关注点
如何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和分散——数据分析的两个关注点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KD407:悬挂器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大货车被卡铁架内 交警迅速救援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