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跳远助跑阶段中常见错误问题及改进方法的研究

2017-12-11 02:00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志远利用率

王 晨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北京 100084)

对跳远助跑阶段中常见错误问题及改进方法的研究

王 晨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北京 100084)

最近几年,通过引进国外优秀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我国跳远水平有着突飞猛进的提高,但是相比于国外优秀运动员,我们国家的跳远水平和国外跳远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我国跳远项目想在未来几年里继续保持不断地进步和突破,我们必须从发现问题抓起。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以及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纠正问题,完善技术动作,使各部分技术动作有机结合,这是接下来几年我们国家田径项目研究问题的重点。

笔者选择北京体育大学3名优秀代表队成员:张洋峰(竞技体育学院)、张志远(教育学院)、陈铭宇(竞技体育学院)。通过引入生物力学相关知识,以及生物力学的二维拍摄的方法,对3名运动员助跑过程进行拍摄以及分析,从而更加具体地深入研究他们在跳远训练中助跑阶段的相关问题,并尝试进一步研究论证,找出改进问题的方法。希望可以通过研究论证,寻找出一些有效的方法,为北京体育大学跳远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与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代表队张洋峰(竞技体育学院)、张志远(教育学院)、陈铭宇(竞技体育学院)为例,对跳远助跑阶段中常见错误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通过随队观察张洋峰、张志远、陈铭宇3人的日常训练。发现他们在训练中在助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引入生物力学拍摄仪器对训练情况进行拍摄记录,深入观察并研究,找出他们在训练中助跑阶段的一些问题。查阅相关论文、期刊资料,寻找改进问题的方法。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论文以及相关书籍、期刊数据库,整理与跳远训练动作技术相关的资料文献,以及通过查询中国田径协会网站,搜索相关数据;总结归纳后加以思考与分析研究。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许滨教师、章碧玉教师等优秀的专业跳远教师进行访谈,针对本文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整理,为进一步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1.2.4 实证研究法 通过查找相关论文书籍、期刊数据库,整理总结改正问题的方法。并将改正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张洋峰、张志远、陈铭宇3人训练过程中,实证研究训练的情况。中绝对速度及助跑过程中速度利用率等。在随队观察发现,对于张洋峰、张志远、陈铭宇3名运动员训练中,影响他们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两点,分别是助跑绝对速度和助跑速度利用率。

2.1 助跑绝对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影响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力量、助跑过程

对3名运动员各项指标的测量及信息的收集,助跑绝对速度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助跑绝对速度情况分析

在随队观察并进行各项指标测量分析发现,在100米跑的测试中,张洋峰、张志远、陈铭宇3名运动员的成绩分别为:张洋峰10.88s±0.13s、张志远10.93s±0.11s、 陈 铭 宇 11.00s±0.14s。通过100米测试可以发现,张洋峰、张志远、陈铭宇3名运动员的100米跑速度并不是相当突出,可以看出陈铭宇最后10米的速度是3个人中最快的,但是最后跳远的成绩却是3个人之中最近的。张洋峰最后10米的速度虽然是3个人最慢的,但是跳远成绩却是3个人之中最好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并不是最后10米的速度越快,所能跳得距离越远,这并不是正比关系。但总体来说3名研究对象助跑过程中的绝对速度和优秀运动员相比还差很多。

通过大量阅读期刊类文献,收集有关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的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发现:虽然国内优秀的运动员100米、200米平跑的速度和国外优秀运动员差距很大,但是助跑绝对速度却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现阶段中国最好的跳远成绩是李金哲保持的8米47的成绩。李金哲曾在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中,出战男子4×100米接力第四棒,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的距离为90米,李金哲跑了9秒33,换算成百米大概是10秒25。所以,可以看出助跑的绝对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美国的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不仅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100米成绩达到9.86秒,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跳远成绩可以达到8.91米。

综上所述,助跑绝对速度和跳远成绩有高度的相关性,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助跑绝对速度的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跳远水平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从张洋峰10.88s±0.13s、 张 志 远 10.93s±0.11s、陈铭宇11.00s±0.14s的100米成绩来看。3名运动员需要在原基础的训练内容上,增强绝对速度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快速的助跑绝对速度,才能保证跳远成绩的提高。因此,在制订训练计划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人情况,制定出有关提高绝对速度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跳远成绩有所提高。

2.2 助跑速度利用率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指运动员在跳远助跑过程中,对自身速度的使用,通常用运动员跳远中的最高速度与平跑中最高速度的比值来表示。助跑速度利用率是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与助跑速度的比值。在查找文献中,广州体育学院发表的文章“中国跳远运动员‘高助跑速度利用率’引起的思考”提出,当助跑速度利用率达到某一数值时,由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使得成绩提高停止或开始下降。

谢慧松教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的“我国少年女子助跑速度利用率对专项成绩的影响”文章中。谢慧松教师选用1996年全国少年分龄赛(13~15岁)中的女子跳远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在测试数据中发现,尽管少年女子跳远助跑速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但运动员在跳远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都不是在本人最高的助跑速度情况下取得的。

通过对其文献的研究,笔者制定出关于张洋峰、张志远、陈铭宇3名运动员的助跑利用率分析图表。3人的助跑利用率与成绩关系分析见表2。

表2 助跑利用率与成绩数据分析

通过对张洋峰、张志远、陈铭宇3名运动员的助跑利用率及中外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对比分析发现,运动员助跑的最高速度出现在助跑的前期,而后期速度出现明显的下降,这样就会造成起跳垂直速度和起跳角度的减小。助跑速度利用率被提高后,打破了运动员对速度的可控范围时,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和助跑节奏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起跳前,10米速度、最后两步技术、起跳速度与角度的变化上。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必须保持较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但是过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也不利于成绩的提高,应保持在运动员自身对速度的可控范围之内,单单靠加强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运动员对速度的控制能力,通过提高助跑技术和起跳能力来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并能够合理利用损失的助跑水平速度,从而使运动员能够获得合理的起跳速度,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在教学和训练上,应加大对整个完整助跑训练的力度,注重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其环环相扣。在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和量等方面应有所侧重。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每一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速度利用率范围,找出合适运动员的速度利用率范围才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关键。

3.2 建 议

在研究过程发现,张洋峰(竞技体育学院)、张志远(教育学院)、陈铭宇(竞技体育学院)3名运动员的助跑利用率都很高,但是他们最好成绩却不是助跑利用率的峰值。可以考虑采用较低的助跑利用率来降低助跑速度,同时也降低了起跳的难度。

在跳远训练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自身情况来制定相关训练方案,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要因材施教,利用不同训练方法和手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基于上述理由,在接下来训练中,可通过提高助跑绝对速度为前提,寻找出适宜张洋峰、张志远、陈铭宇可控的助跑速度利用率,通过有效科学训练来提高3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给予跳远训练提供一些训练上的帮助。

[1]邓泽祥.中国跳远运动员的“高助跑速度利用率”引起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谢慧松.我国少年女子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对专项成绩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

G806

A

1674-151X(2017)11-120-02

投稿日期:2017-09-30

王晨(199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北京体育大学志远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呼志远美术作品
我最喜爱的玩具①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
山西省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测度
山西省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测度
北京体育大学游泳专项学生竞赛裁判能力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