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技法”本源背景下的小学武术校本构建研究

2017-12-11 02:00韩金明周志勇张庆新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1期
关键词:技法书籍

韩金明,周志勇,张庆新,韩 兵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09)

武术文化“技法”本源背景下的小学武术校本构建研究

韩金明,周志勇,张庆新,韩 兵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09)

1 研究目的

近期教育部颁布重点扶持武术项目的发展,武术既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的表现,又是一种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落实武术文化传承应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开展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研究、审视小学武术校本教材构建、完善校本课程发展,对武术自身的促进、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依据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实施,选定具有一定基础的武术特色学校——密云区南菜园小学,着重从武术项目本质深层地研究教材内容构建、目标设置、方法的实施等;依据学校的条件与设施,有针对性地选择小学武术课程的实施方法;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策略地突显武术文化传承,真正实现校本武术课程体系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武术文化“技法”本源背景下的小学武术校本构建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等文献检索平台,以“武术文化”“校本”“武术”等为关键词,查阅有关的资料、书籍,作为理论基础。

2.2.2 课堂观察法 根据武术校本课程的落实情况,以课堂观察量表为工具,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武术内容把控、实施的要点,学生学习效果、兴趣点、学练中的问题等进行观察,以构建、实施、反馈、修正、实施等阶段进行研究。

2.2.3 访谈法 围绕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学的问题,聘请学校武术专家论证、指导,对学校武术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常识、武术谚语等方面予以呈现与诠释,以了解、内化、运用三个层次,对武术基本文化知识予以继承与发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依据各水平小学生的学情,确定三级教材体系,一级教材是水平一, 二级教材是水平二,三级教材是水平三,形成内在联系,逐步落实武术文化“技法”的层次及本质要点。(表1)

表1 小学武术校本教材体系框架

3 结果与分析

3.2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体系与实施要点

3.1 小学武术校本教材体系构建

本研究的校本教材体系构建是以武术文化“技法”为核心,突显武术项目本质“攻防技击”,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结合学校原有武术的基础上,强化武术活动性设计,对游戏活动、体能、攻防体验、擂台比武等多方面予以构建。

此校本教材体系是以章节的方式呈现,第一章为武术文化与传承,从武术文化实质与精神内核、武术门派与拳种、武术名家、武德与武礼、武术兵器

3.2.1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体系 (1)一级教材课程内容:基于水平一学生生动活泼、爱模仿,容易结合影视中动画片作品模仿动物具象性动作,因此一级教材设定为形意象形拳,如二年级象形拳为虎拳,模仿虎刚猛之势、凶猛凌厉,以腰带动,以气催力,借鉴虎扑、虎击、爪撩等攻防动作特性,可增加斗志、锻炼力量。选取10个老虎动作,命其名、取其意,学生可在模仿中掌握武术的步型步法、象形拳的手型手法,同时明确动作的攻防含义。其次,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在一年级强化柔韧性练习中,结合武术对柔韧性的高要求练习基本功,如下腰、纵叉、横叉、侧手翻、涮腰等。另外,利用学校自制器材,由软布条、海绵及皮筋组成的器材——精灵球,是练习反应及脚步移动很好的方式,两人相互配合、相互击打、相互躲闪,既无伤害也无危险。还可引入对练游戏石头、剪刀、布代表并步、弓步、马步或拳、掌、勾,明确基本的攻防理念。

(2)二级教材课程内容:基于水平二学生的学情,需要真实了解武术的文化与内涵,其不是所谓的天马腾空、飞檐走壁,而是需要扎扎实实的功底。因此三年级设定为基本功夫拳,将武术的基本步法、腿法、手法融入其中,以套路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基本功夫拳的练习,学生可在学练中掌握基本功、基本动作,从单个动作的学练逐渐过渡到组合以及成套动作,并内化为自己的功夫。四年级进一步对武术内涵与本质进行强化,内容设定为对练防身拳,拳术对练内容有进攻动作和防守动作,可以抽取其中的进攻、防守技术相互对练,依据学情状况,通过辅助器材的方式呈现攻防,如小体操垫一物多用、矿泉水瓶一物多用,从而体现攻防动作的劲力与意识。拳术对练也可以抽取其中的攻防技术进行游戏练习,如“请您接我一招”,把进攻技术动作与防守技术动作单列出来,听音乐结束后出招,从而使学生对武术攻防意识有更清晰的理解,更好地表现出武术的精气神。

(3)三级教材课程内容:水平三的学生更加成熟,对武术的理解更加深入,可以区分武术动作的进攻与防守动作,能有意识地连贯组合动作,串联动作的进攻与防守,把握动作的节奏。因此,在三级教材设定中,五年级运用连续进攻动作与对应的连续防守动作编制成的攻防转换拳,促使学生明确武术的攻防动作具备连续性,而不是简单的只进行一次单个动作进攻或单次防守。为促进学生对武术动作节奏的把控,在五年级内容上增加了武术搏击操,汲取了搏击操的节奏,从而加强了对武术攻防动作的转换。在六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中,结合之前武术的基础和对武术动作体系的掌握,在武德精神的要求下以及安全实施的范围内,对武术情景进行创设,编制了对练擒拿拳,其既有移动中的两人对练组合,又有针对不同关节、不同情景的擒拿练习。另外,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制了拂尘教具,编制了小套路及两人对练练习。

3.2.2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要点

(1)体育文化知识:武术知识传承。武术文化基础知识除了对武术课“技法”动作学习之外,还需掌握理论知识。本研究依据课前时间展示,明确任务分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武术方面的资料,采用小组轮流的方式进行PPT展示,通过收集、整理、汇总、完善内容,在3分钟内讲述武术主题的核心内容。所展示的内容形式多样,学生可在展示中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采用武术文化知识问答竞赛的形式,随机抽题,在同年级组进行比赛,通过擂台比武竞赛,评出名次并予以表扬。此方式可加强学生对武术文化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及运用,能够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以武促德、以武促智、以武会友,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2)一级教材采用趣味性练习。一级教材主要是针对一、二年级学生,武术柔韧性练习可利用比赛形式、情景化设置进行。例如,踢腿练习,比赛看谁踢得高;横叉练习,用石头、剪刀、布比赛,输的学生向后退一步,赢的学生向前一步或原地不动,既增加了趣味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柔韧性;精灵球练习,对学生的灵敏性以及脚步移动具有促进作用,两人或多人的配合练习,可在有攻有防中体现趣味性。评价方式主要是看击打对方身体的次数,既安全,评价又有可测性。

在形意象形拳的教学实施中,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姿势,虽然学生的动作姿势不是很标准,但是会乐此不疲,能很好地突显出学生的灵动、活泼以及精气神。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武术动作姿势的标准化,要让学生表现出动作的精气神,逐步以动作模仿明白象形拳中的攻防意识。例如,虎拳中的饿虎扑食(弓步向前推双虎爪),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知道其为进攻动作。

(3)二级教材采用活动性练习。二级教材主要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以基本功夫拳为抓手,练习基本功、基本动作。单式练习后组合整个套路,以活动性游戏进行设计,构建大单元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需有层次、有要点、有目标、有方法。例如,基本功夫拳中的拳术练习,拳的进攻用法有冲拳、摆拳、勾拳、劈拳、砸拳等,不同拳法的掌握与运用可拓展学生对武术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教师应巧妙地利用矿泉水瓶、报纸、小体操垫等,让学生相互配合体验,增加攻防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在对练防身拳实施教学中,需把握防身拳中的进攻动作与防守动作,在熟练地掌握拳术动作之后,用“请您接我一招”的游戏活动方式进行对练。在练习时需明确安全意识,促进武德精神的形成,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拘泥于拳术中的动作,让学生在配合体验中提高攻防意识。

(4)三级教材采用竞争性练习。三级教材主要针对五、六年级学生,真正使武术动作能运用于防身自卫。基于一级、二级教材的学习,五、六年级学生具备了安全意识,武德精神逐渐形成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三级教材增加了两人间一攻一防的练习,既有连续性进攻,也有连续性防守,从而实现了学校武术文化“技法”本源、武术本质攻防要求。

综上所述,三级教材的贯彻与实施是依据学情、武术项目属性,以趣味性、活动性、竞赛性、拓展性等不同形式予以呈现,从而在完成小学六年的武术学练后,学生能掌握几种防身技术,学会几种攻击方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1)校本教材体系构建以武术文化“技法”为核心,突显武术项目本质“攻防技击”,以学生兴趣为出发,在结合学校原有武术的基础上,强化武术活动性设计,如游戏活动、体能、攻防体验、擂台比武等方面。(2)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运用体育文化知识与三级教材体系,达成“技法”文化的传递、攻防要点的落实,实现以武会友、以武促德,树立武德精神。(3)武术文化基本知识的继承与发扬主要以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实施,三级教材的贯彻与实施是基于学情,以武术项目属性为抓手,以趣味性、活动性、竞赛性、拓展性等不同形式予以呈现,促使学生提升兴趣,充分实践。

[1]刘文武,金龙,朱娜娜.“武术文化”的剖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5(6):83-89.

[2]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G852

A

1674-151X(2017)11-128-03

投稿日期:2017-09-15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项课题: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构建及其运用效果分析(编号:16TY0106016ZB)。

韩金明(1990~),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青少年体能。

猜你喜欢
技法书籍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油画技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研究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手绘技法表现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作品一
书籍与少年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