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7-12-11 03:35陈林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磁共振对象

陈林娟

1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磁共振室 (江西 南昌 330006)

2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陈林娟1,2

1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磁共振室 (江西 南昌 330006)

2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CT与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2组研究对象均进行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对2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观察其检查准确度情况。结果:参考组的CT检查异常率为9.52%,磁共振检查异常率为11.90%;实验组的CT检查异常率为64.29%,磁共振检查异常率为92.86%;2组比较,实验组的CT检查异常率以及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的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CT检查异常率(P<0.05)。结论:CT与磁共振检查是两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若两者结合进行检查,将可进一步提高检查准确度。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CT 磁共振 诊断 应用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诱发因素有多种,包括寄生虫、病毒、真菌、螺旋体等。通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较好地抵抗多种病原体侵犯,但若脑和脊髓受感染其后果相对严重[1]。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对比较差,当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多种不良症状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常采用CT与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由于CT、磁共振属于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故其检查的准确率也不尽相同。本文研究中,为了探讨CT、磁共振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4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与4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了CT与磁共振进行检查,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入院)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2组研究对象均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实验组中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6.45±2.41)岁;其中,8例蠕虫感染患者,1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1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1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参考组中女性21例,男性21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49±2.57)岁。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发现P>0.05,可对比。

1.2 诊断方法

采用CT检查仪器(美国GE Lightspeed 64层VCT扫描机)以及磁共振机器(美国GE SIGNA HDXT 3T MR成像仪)对2组研究对象行CT、磁共振检查,实验组患者分别进行两次检查,即入院早期与出院前复查,而参考组则进行一次CT、MRI检查,于体检过程中进行,对2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两种检查的准确率。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CT、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CT、磁共振检查结果异常发生率情况

参考组CT检查异常例数为4例(9.52%),磁共振检查异常例数为5例(11.90%);实验组CT检查异常例数为27例(64.29%),磁共振检查异常例数为39例(92.86%);2组研究对象的CT、磁共振检查结果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比CT检查异常率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比较实验组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类型的CT、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情况

实验组中有8例蠕虫感染患者,1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1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1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CT检查的异常率分别是50.00%(4例)、60.00%(6例)、45.45%(5例)、61.54%(8例);磁共振检查的异常率分别是100.00%(8例)、90.00%(9例)、90.91%(10例)、92.31%(12例);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在4种疾病检查中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比CT检查高(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蠕虫感染、大脑炎、神经炎等,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抵抗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但是一旦发生感染,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为此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2]。当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上以脑脊液检查和病原学检测为主,另外,还需考虑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以及过往病史等情况进行诊疗判断。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诊断其检查结果较为理想。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来说,影像学诊断是一种较为直接、有效的诊断方式,且其检出率相对比较高,但是采用不同的影像学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也不尽相同[3]。目前,比较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等,而单独采取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诊断时其诊断效果不够理想,如单独采用CT检查诊断不易辨别血管畸形情况,而单纯采用磁共振检查诊断则不易观察出血点情况,更无法及时有效地判断脑组织出血情况,因此两者单独使用时存在较多的弊端,为此临床上主张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诊断[4]。采用磁共振以及CT检查可以较好地观察到患者脑部颅内的结构性病变情况,在直观的图像中患者颅脑内的不同横断面结构以及脑组织结构层面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出来,因而能够较为明确地诊断患者神经系统病变的不同情况,为此磁共振联合CT检查是一种较为实用且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磁共振以及CT检查的解剖分辨率比较高,在实际检查诊断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发现和分析患者的病灶大小情况以及部位区域状况等,因此两者联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共同诊断时其临床诊断效果比较理想[5]。

表1. 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CT、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情况(n,%)

本文研究中,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实施CT与磁共振联合检查诊断后,2组研究对象的CT、磁共振检查结果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且实验组患者的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P<0.05。由检查结果可知,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将两者联合使用对患者进行共同检查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判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情情况。

总而言之,CT与磁共振检查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方法,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检查准确度,适合推广。

[1] 张婷玉,宋振强,胡亚萍,等.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317-319.

[2] 岳奎,杨海莲.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8):64,66.

[3] 袁红梅.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8):146.

[4] 胡爱生.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磁共振及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J].医疗装备,2017,30(3):29-30.

[5] 蒋艳.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脑出血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4(8):61-62.

1006-6586(2017)22-0014-02

R741

A

2017-09-01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磁共振对象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