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背景分析中西方声乐文化的差异比较

2017-12-11 08:51朱闻矞
艺术评鉴 2017年21期

朱闻矞

摘要:传统声乐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声乐文化是在区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因此声乐文化根据不同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差异都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必然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和复杂的情感。中西人格精神、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的声乐文化有着不同的风格,而中西传统声乐文化的差异也决定了中西方声乐艺术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情感取向。结合中西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发现传统艺术观念和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文传统 声乐文化 中西方比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038-02

声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反映出了传统文化对区域历史的影响作用,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例如原始社会崇拜舞蹈和节奏的相似性,到中西方诗歌、戏曲和音乐艺术的各自发展,既反映了艺术文化的发展规律,也反映了中西声乐艺术的传承脉络。因此挖掘声乐文化的人文价值,应当从艺术发展规律着手,明确认识到中西传统声乐艺术体系和观念的不同之处,以及不同民族和历史文化,在声乐艺术中思想文化内涵所表达的不同。本文从人文传统背景出发,通过分析中西方声乐文化内涵和形式的差异,探究声乐艺术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影响。从历史文化背景、形式、理论基础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理解中国民族声乐和西方声乐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声乐艺术。

一、中西方声乐文化的共通性

音乐能够对人的精神和情绪进行调节,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地理背景按照一定的声乐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个人情感和社会情感的范畴。无论什么样的音乐,在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上,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共通性。在中西方声乐文化发展中,声乐文化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外在形式,并根据不同的节奏,形成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从最原始的时代的音乐语言发展到现在,人们仍然将音乐信息作为声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将音乐语言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历史痕迹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展示民族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映像。中西方声乐文化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感等,都是通过改变不同的歌唱技巧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因素,在明亮、流畅的旋律中演唱,都会运用生动灵活的声音表达欢愉的情感。同时中西方文化的音乐情绪通过准确清晰的发音,正确的语调、语言色彩和歌唱技巧,都与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紧密结合,要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都需要从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全面的角度加以分析。在情感表达方面,中国声乐作品和西方声乐作品在演唱技巧、作品背景、语言表现等方面都对声乐文化进行阐释,东方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都在个人的演绎中得到充分的表达,而音乐作品在这些广为流传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也需要我们去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不同音乐风格的文化背景下,西方开放大方,形成庄重典雅的音乐风格;东方的音乐风格则较为含蓄内敛,因此歌曲的表达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民族风格和形式,对声乐作品的研究需要结合歌曲所表现的文化素养,并对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加以分析。无论是中西方的音乐文化都需要为音乐作品提供文化内涵的基础。

二、中西方声乐文化的差异性

中西方声乐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声音追求、音乐思维、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体系,中国声乐文化遵循着儒家学说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认为与自然相和谐的才是好的声音,因此追求与社会和自然本质相同的声音;西方音乐则将声音追求作为人与上帝沟通的桥梁,重视器乐声音的运用,并刻意追求器乐声音的崇高、庄严和虔诚的氛围,因此即便是欢快的音乐也往往运用冷色调的音乐,并重视假声在音乐中的使用。在音乐思维方式上,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音乐思维的差异,西方音乐思维以定量思维为核心,将音高关系与数学相结合,追求数理、比例和逻辑对音乐形式进行优化和调整,重视音乐中音高的精确变化,并以固定频率为标准将音乐提纯,追求干净明亮和无杂质的音乐;中国由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为基调,在音乐思维方面表现为定性思维,这种模糊的思维方式让中国音乐文化接纳大自然中的各种噪音、音块、微分音和不协和音,从而在各地民歌的音乐表达形式上更具区域特色。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中方的横向音乐思维更重视旋律的表现形式;西方纵向音乐思维的发展使得其更为重视和声的魅力。中国的声乐表现形式通常是运用一个旋律声部加上较少的伴奏,运用重复旋律的伴奏来体现含蓄平和的音乐文化;西方的声乐表现形式则是通过运用复调音乐技巧与和声学,用音乐文化来表达宗教的崇高和虔诚。中西方音乐表现形式的差异,也造成了平和与激情、含蓄与庄重、写意与写真的差异性。在声乐舞台表演过程中,中国人也通过写意来表达自身的审美境界,例如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场来表示千里万里的方式,将现实进行含蓄的艺术处理,让人更重视声乐文化的内涵;西方声乐写真的表达方式,在声乐舞台表演上也尽量对现实生活再现,从而显得更为庄重。中西方声乐文化不同的音乐体系,也造成了声乐创作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传统音乐大多数属于民间创作,因此不具备西方音乐技艺的专业化程度,但这种民间创作的音乐形式往往通过几代人不断地流传和加工,在许许多多的个体参与创作和优化后成型,因此更能体现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众精神状态;而欧洲传统音乐则是专业化的音乐创作道路,将创作与表演明确分工,强化作曲家地位的尊重程度,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声乐文化在价值取向方面的不同。中国声乐文化更侧重于文化价值,而西方声乐文化更倾向技巧价值。

三、基于人文背景分析中西方声乐文化差异性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影响

(一)中西方聲乐文化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从人文传统的背景对中西方声乐文化差异性的内在原因加以分析,需要从中西方声乐文化的历史文化基础入手,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主,这种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现实思考,也造就了中国声乐文化的现实情怀。而西方声乐文化则受到西方宗教意识的影响,在音乐文化发展阶段更具悲剧情感,这种内在文化的重要区别,也造成了中西方声乐文化不同的情感导向和价值取向。中国声乐文化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思维模式更倾向于感悟人生、感受自然的现实文化情怀,而琴歌作为中国传统声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声乐文化的哲学内涵,以声乐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感悟,将声乐作为体会人生、感受自然的重要方式,这一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艺术追求。而西方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宗教情怀,也对西方声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西方声乐文化早起的日神与酒神文化所反应的理智与痴狂,也体现了声乐文化精神世界的悲剧情感,克制与放纵的对立性作为西方声乐文化的导向,这种对个体情感的充分发挥,支配着早期西方声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普及和传播,西方声乐文化进入到苦难意识和献身精神的结合,并以民众的自我赎罪为主题,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声乐文化的悲剧情感。中国声乐文化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声乐文化将感性与理性相割裂,以理性为基础,反映着悲剧的情感意识,这种主客观境界和精神世界的差别,也造成了中西方声乐文化的巨大差异。

(二)中西方声乐文化差异性的外在影响

中西方声乐文化的外在影响主要体现在图腾意识和宗教仪式方面,图腾意识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声乐艺术在图腾意识和文化氛围上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图腾意识以太极图为重要载体之一,太极图揭示了辩证思想和合二为一的思想,其思想的含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西方图腾意识以十字架为重要载体,十字架不仅是西方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也是西方民族心理的图腾。它的垂直枝有相同的竖杆和单杆结构,具有外向性和直接性的特点,也体现出了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开放性和统一性,这使得西方声乐文化更重视理性。西方声乐形式从独唱发展到合唱,再发展到较高级的独唱的历程,也是十字架图腾意识统一性的体现方式。而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历史进程,宗教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与其他形式社会文化相互渗透和结合。宗教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不同的宗教音乐中,导致中西唱法的不同形式和声乐理论的内涵,春秋战国至盛唐,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思潮的侵入,佛教、道教、儒教等多元宗教格局逐渐形成,也形成了中国声乐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而西方声乐文化在黑暗的欧洲中世纪时期,教会控制一切思想,教堂歌曲是独特而唯一的,教会拒绝声乐的非宗教形式,这种宗教专制客观上阻碍了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了西方声乐艺术单一的社会历史原因。

参考文献:

[1]王荣.中西声乐艺术的文化价值探讨[J].戏剧之家,2016,(17):87.

[2]柯琳.中西方民族声乐文化身份的再认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04):125-128.

[3]杨加力.中西声乐艺术文化内涵新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02):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