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端倪

2017-12-11 11:06吴双
艺术评鉴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低段教学语言艺术

吴双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创编律动。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而言需要掌握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本文结合教学实操,赘述低段教学中的点滴,“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和肢体动作来解决课堂遇到的问题”。 文中提到了语言儿童化、生活化、简短化,通过律动体会歌曲速度,情绪和节奏;通过游戏引起注意,识记歌词;通过配乐讲故事理解体会乐曲。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 低段教学 语言艺术 肢体动作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126-02

在《音乐课程标准》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在“创造”一节中,要求学生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做动作,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论述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首先有内涵着扣人心弦的讲话艺术,没有话语,就不能接近音乐—这个了解感情最细腻的境界”。教师要让学生正确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用生动精炼的语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的心。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要上好课,就需要掌握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在采取教学法时有别于中高年级学生,注重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用他们的语言、肢体解读音乐,用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方式去上课,才能更好地控制课堂,在突出低年级音乐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从而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學效果。

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操,用处理过的课堂细节问题,再来赘述一下笔者在对低年级小同学上课时注意的点滴,“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和肢体动作来解决课堂遇到的问题”。

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上册演唱歌曲《小蜻蜓》,这次课经过了两次教案的调整。通过前两个班的教学,笔者觉得孩子们也会非常喜欢这首歌曲,于是备课时对这首歌做了分析。《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三拍,歌曲以舒展的线条,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碌的情景。告诉同学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要让儿童们懂得保护蜻蜓、维护益虫的道理。对此笔者确定了五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笔者要面对的是刚入学两个月的一年级同学,他们活泼好动,有极强的好奇的心,因此激发同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要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同学的积极表现。

上课铃响过,师生问好后,笔者直接进入主题。在情景导入这一环节,笔者制作了图片精美的幻灯片,采用视频播放,并通过配乐进行解说,创设意境。 小朋友们一看就来了兴趣,通过观看小蜻蜓的多种图片来认知蜻蜓,这些图片拍得美而且灵动;同时笔者插入的配乐正是这首教学歌曲的纯伴奏音乐;配乐语言是儿童化的语言。这里值得说明的是,配乐解说是经过调整的,起初笔者自己写了一片荷塘蜻蜓的小散文,自我感觉很唯美,配的乐曲是交响乐《神秘花园》。经过一节课后,根据课堂反应,行文虽然很美,但与一年级小朋友的距离拉大了,他们不是都能听懂理解,这样的话,小学生就只是剩看图片了,而语言意境却没有。笔者也意识到这一点,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放弃了那篇意境深远的散文,重新拾笔写了语言儿童化、生活化的简短的小解说词,小朋友听得懂,看得入神,效果很好。

然后进入三次聆听歌曲感受欣赏阶段,通过三次聆听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要素。“老师这里就有一首歌唱蜻蜓的歌曲要播放给同学们听,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一听体会一下,歌曲中小蜻蜓飞翔时,它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里要解决的是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但是要这样提问,小朋友会听不懂,他们会问什么是歌曲的情绪呀?但是从歌曲描绘的主体出发来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歌曲情绪是愉快的,抒情的。教师一句入情入境的引入,小朋友们就很容易的回答准确,他们知道小蜻蜓飞得很高兴、很自在。“二听歌曲时,通过体会歌曲中小蜻蜓的飞行速度,看他飞得是快?是慢?还是中速的?”其实,笔者是想解决音乐要素中的歌曲速度是什么?这里在同学们聆听时,加入轻微幅度的左右摆动,这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体会歌曲速度。在课堂上还有个别学生说小蜻蜓飞得高兴飞得就很快。这时教师通过肢体动作,这种原地左右的起伏飞翔晃动来展示,一种是歌曲速度中速,一种是加快的晃动,当笔者用快速地唱和快速的来回左右晃动时,同学们都笑了,结果已经很明显,“这样飞小蜻蜓会飞晕的”笔者加了一句,答错的同学也缓解了尴尬。“三听歌曲看出示的旋律图,红线是小蜻蜓随着音符旋律的高低来做得上下飞舞。同学们伸出双臂,跟着老师一起随着小蜻蜓飞翔,并且在每一处画蜻蜓的地方拍一下翅膀,可不要掉队呦”,这里由于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对于节奏的把握是难点,常常唱不够时值。笔者在每小节强拍的地方画出蜻蜓,通过做律动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所以,要学会这首歌先要打准节奏,为唱会歌曲做铺垫。笔者这样引入同学们都动作整齐的和笔者随着旋律一起飞,一起做律动。

当进入学唱歌曲的阶段,第四次聆听歌曲,识记歌词。通过用小花掩盖歌词,达到记忆歌词的效果。“老师这里有些歌词藏在小花的后面,请同学们仔细听歌曲,看谁能把小花后面藏着的歌词找出来?”通过做游戏式的语言,达到引起识记的兴趣。

播放按节奏读歌词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跟着模仿按节奏朗读,教师用响板和串铃伴奏。提出节奏难点,并区分注意读准“不吃菜”中的“不吃”要连起来读。这里笔者出示印有皮球的图片,并让同学用动作辅助,如“咚哒哒”中咚拍两手,哒哒用右手分别拍红球和绿球。新课标中也提出低年级同学加入律动进行体验。

在按节奏朗读歌词的基础上,教师用琴教唱,把这些字加上音高,就是旋律了。演唱时注意演唱姿势和表情,在唱好歌曲时要求声音的高位置,避免喊唱。同样的问题,如果直接要求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要喊着唱,要达到高位置他们一样会听不懂,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笔者说,“同学们要唱歌了,好兴奋大家微笑着,老师看看谁的眼睛亮,把声音像小烟囱一样竖起来,用声音让小蜻蜓飞得很高,但是不要喊唱,不然会吓坏了小蜻蜓的。”效果很好。

再如一年级上册聆听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一课 ,在情景创设阶段,把它拿来作为引子,采用配乐讲故事的方式,作背景音乐,讲故事。下面就是笔者讲的故事:“在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作曲家叫耶塞尔,小时候父亲经常亲手给他制作许多玩具,一天晚上它做了一个有趣的梦:‘到了晚上,小主人睡着了,玩具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都变成了一个个能玩会动会说话的小玩偶。他们先是排成整齐的队伍,一个个精神抖擞,步伐一致地游行阅兵,后来又一起快活地玩起了游戏。不知不觉天要蒙蒙亮了,小主人马上要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得一溜烟地逃回了玩具箱里。小主人一起床,赶忙打开箱子一看究竟,只见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噢!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耶塞尔长大以后,回忆起这个梦,便写成了著名的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瞪大了眼睛,侧着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生怕漏掉一些。笔者想他们听完,印象里留下的不仅是故事,还有管弦乐中伴随着故事情节发展的特色片段音乐。课后,有小同学问笔者:“老师!您讲的最后小玩具们都一溜烟儿地逃跑了,那个音乐里面的‘嘟—音,那么一滑真好玩!像他们都跑没影了。”笔者想在他们长大的时光里,也许某一天就会再次遇到这次在课上听到的内容,他们会在记忆的片段中,去采撷去重拾这似曾相识的音符,而笔者并没有去要求他们要记住某些乐句。当然面对这很长的管弦乐曲,为了配合讲故事的长度,是经过数十次的听辨,截取主题旋律片段,再根据配上的解说词,入情入境,剪辑而成为课堂需要的乐曲。呈现的结果就几分钟,效果也很好,但这里的工作量,如熟悉乐曲主题、结构、背景、编解说词、做剪辑等,真是要花精力。

如何上好课,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永远探索不完的话题。这里笔者只是从教学实践中感悟体会到了点滴端倪,“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和肢体动作来解决课堂遇到的问题”。也许以上笔者提到的细微之处,还有更多的见仁见智,教学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低段教学语言艺术
提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转换成效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一二年级)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图文式板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听,数学在歌唱
视听语言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