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对我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地位的影响

2017-12-11 13:33李田
中国经贸 2017年2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与女性劳动参与度的提高,国际贸易对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地位的影响这一问题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促进社会平等和深化经济发展发展的要求。但是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性别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本文阐述了女性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另外,国际贸易对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具有多重影响,本文将着重从就业歧视、性别工资差距两个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对我国女性地位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女性地位;性别工资差距;性别劳动参与率

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是八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一项,是促进社会平等和深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存在,我国经过了长期的封建社会,所以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在我国也很严重。在劳动力市场上,性别不平等直接引起了就业性别歧视和性别工资差距过大。自1999年至2013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随之影响着我国不同的社会群体包括不同性别的群体在就业、工资、家庭内部地位、教育等多方面的状况。

一、国际贸易对我国女性就业的影响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现实的社会建立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下,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是由社会与家庭中的夫权与女性的从属地位造成的,这种偏好结构意味着家庭将男性和女性的时间分配到育儿和正式就业之间,然而家庭常常让男人充分就业,女性事实上承担了生育并抚养照顾后代、管理家庭的主要责任。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在就业中,受到了性别歧视的女性约有一成,企业通常会出于生理性别因素而拒绝雇用女性,性别这一先赋因素是女性就业道路上的一条难以逾越的沟壑。另据调查,近六成的女性在哺乳期内寻找工作困难,近五成的女性曾经在怀孕或是哺乳期间受到就业歧视,其中有10.2%的女性还曾在怀孕期间被单位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还有21.1%的女性曾在怀孕时期被降薪或是歧视性换岗,有12.9%的女性曾在怀孕期间劳累工作或从事有害的工作。

但从整体看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不管是在绝对就业层面还是相对就业层面,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都增加了我国女性的就业机会。据统计,2013年,女性就业者占就业者总数的45%,在互联网领域中进行创业的女性占55%,女性企业家占企业家总人数的25%左右;在新兴行业和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女性比例明显增加;在教育领悟、卫生领域、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等领域,女性的比例超过了男性。2013年,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也能够为中国女性在国际中进行经济参与提供崭新的机遇。

二、国际贸易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

职业性别隔离是一个用以表现劳动领域中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职业性别隔离的考察可以分析我国性别工资差距。对职业性别隔离进行考察有两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水平隔离,从这个视角来看,我国男女两性在各类职业中的构成比例存在很大差异;第二个视角是垂直隔离,强调职业地位上男女的不同。与相对应的男性工人相比,女性工人获得的报酬更少,工作环境更恶劣,实际上处于被剥削、被边缘化的地位。在高低不同的职业类型中,男性集中在权力大、收入高的职业中,女性却集中在权力少、收入更低的工作上,她们基本上不能接触高科技,所以只能作为无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而被剥削。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2012年的报告,即使有大约一半的中国企业正遭受着人才不足的挑战,但是企业并未充分利用女性人才,将人才均衡置于公司战略的重要位置。

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对女工的昂贵的歧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女性劳动和男性劳动力是不完美的替代品,即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生产要素,当这两个因素与资本汇总,资本和女性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性会比之前更强。

基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理论,becker曾指出,在一个缺乏竞争性的环境中,雇主有性别歧视的偏好,具体表现有:同工不同酬,职业及职位歧视。但性别歧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不能持久的,贸易开放导致进口增加,使得产品市场竞争加剧,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无法承受由于性别歧视所带来的高成本,逐渐降低性别就业率和工资率等方面的差异。

三、结语

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带来更多竞争和机遇的同时,对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也带来了多重影响,如果贸易的发展能够提升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降低我国的就业性别歧视和性别工资差距,就说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促进我国两性平等方面发挥了福利改善效应。我们应制定合理的政策,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发展对改善我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弱势地位的有利影响,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公平竞争,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同时,要继续建立健全我国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并提升我国对女性的教育环境,从长远来看,这样才能使女性劳动者能够满足更多职位的更高要求,能够提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许斌.国际贸易与性别工资差距[A].载丘东晓,许斌,郁志豪,鞠建东.国际贸易与投资前沿[C].上海: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赵春明,王春晖.国际贸易对中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者个体异质性的微观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11) :63 ~70.

[3]张相文,席艳乐.贸易自由化与性别歧视: 文献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 ( 12) :136 ~143.

[4]雷文妮,张山.贸易开放降低了就业性别歧视吗?[J].浙江社会科学,2016, ( 2) :10 ~17.

[5]王立波.女性职业趋向高级化 职业性别隔离依然存在[N].中国妇女报,2017.7.11( B1)

[6]廖艳嫔.国际贸易法中的“性别”[N].法律出版社,2010:94~116.

作者简介:

李田(1992—),女,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的实践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