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让法媒追忆熊猫梦想

2017-12-12 07:33潘亮
环球时报 2017-12-12
关键词:白熊神父戴维

潘亮

日前,法国第一夫人为史上首只在法国诞生的熊猫宝宝揭晓了它的官方名字:圆梦。这重燃起法国民众对熊猫的满满热情,虽然圆梦将在三年后返回中国,但是它在法国的诞生或许真圆了法国人长久以来的那个“熊猫梦想”,从150年前西方第一人——法国神父阿尔蒙·戴维在中国发现熊猫,到二战时期羡慕英国人可以借熊猫消解战争之苦,法国媒体开始追忆法兰西的“熊猫梦想”。

神父笔下的“黑白熊”

1869年的早春,阿尔蒙·戴维神父离开上海,在成都天主教徒的陪同下,风尘仆仆地在四川雅安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区。然而当地人对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充满“是否是间谍来访”的疑问,戴维神父不得不收起修道士袍,带上满清官帽,将自己装扮成中国人的模样。

《巴黎人报》说,戴维在自己的见闻录中写道:“3月11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在邓池沟采集到几种生物样本,返回教堂途中路过一户人家,主人请我们到家中吃茶点。突然,我的目光落在墙上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上。”主人告诉戴维:当地人称这种动物为“白熊”“花熊”或“竹熊”。戴维异常激动,立即成立了一个白熊捕猎小组,他预料这个动物“将成为生物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物种”。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一只小白熊,不过为搬运方便已将其杀死。一周后,猎手们终于让戴维满意:他们捕到一只活的成年白熊。这只憨态可掬的白熊深受戴维喜爱,他给它取名“黑白熊”,并为它称体重,量体围,对它进行了当地人从未见识过的科学观察。戴维这样用笔描述:“黑白熊通身白色,四肢、眼睛及耳朵却是漆黑,是我之前在欧洲从未见过的物种。它尾短吻圆,脚掌底部多毛,以竹根为食,看上去没有其他熊那样凶恶。”经过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珍贵的黑白熊带回法国。可在当时交通条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要把这个宝贝从川西带到万里之遥的法兰西谈何容易。结果,这只“黑白熊”经不起旅途劳顿及天气变化,没到成都就已奄奄一息。戴维只好将它做成标本,带回巴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

当时的欧洲无人认识黑白熊,仅从标本来看,它很像戴着一副墨镜的怪熊,有人断言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动物,标本是假的!也有人说它只不过是一只外形奇异的熊罢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该标本后称,“黑白熊”既不是熊,也不是猫,是一个新物种,应定名为“猫熊”。他的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正式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很多法国人心头也萌生了一个“熊猫梦想”:在法国繁育熊猫。

那只让我们眼红的熊猫叫“明”

戴维神父的熊猫标本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此后,美、英、德各国探险家、商人接踵而至,前往中国西部考察、狩猎熊猫,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不过欧美人真正捕获活体熊猫还要等到1936年。当时35岁的

纽约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利斯在探险之旅中意外得到一只熊猫幼崽。这头名为“苏琳”的熊猫登陆美国后立即成为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的明星,人们如潮水般涌向这里。苏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的新闻,电影《与熊猫共探险》就取材于它与露丝的故事。不幸的是苏琳只活了一年,被做成标本永久陈列。

在1936年到1938年间,“熊猫王”英国人丹吉尔·史密斯也将6只熊猫带到英国。1939年1月1日的法国《费加罗报》对伦敦动物园三只以中国朝代命名的熊猫“唐”“清”和“明”进行了专门报道。当日《费加罗报》称,酷似卡通米老鼠的大熊猫刚成为伦敦动物园的新住户,花42万法郎重金购下三只大熊猫虽是一大破费却也颇令人嫉妒。其中“明”只有9个月,最小却最为可爱,也最有人缘,被伦敦人昵称为“Baby(宝贝)”。当游客在它下巴瘙痒时,“明”会用两只毛茸茸的爪子勾住人们的脖子……“清”和“唐”因为已经成年,动物园进行圈养,鲜与游客近距离接触,它们分别于1939年、1940年去世。

1939年5月20日,《费加罗报》又带着羡慕之情报道称,熙攘的伦敦人在熊猫馆外排起长队,孩子们都期待跟“明”亲密接触,拍拍它或握握手。小朋友当中有两位分别是伊丽莎白公主(当今英国女王)和她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当年7月,法国报纸刊出芒什海峡对岸身穿“熊猫泳装”的英国女郎照,法国人眼巴巴看着,妒火中烧却只能继续做“熊猫梦”。

谁能料到,动物园欢声笑语的高墙外突然扬起硝烟和战火。1939年9月,二战爆发,欧洲大陆深陷战事。“明”在德机的轰炸下表现镇定,它的存在为紧张的空气注入了一丝难得的轻松与欢快。不过战火越烧越旺,1940至1941年间德军对16座英国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十万多房屋被毁,四万多平民死亡。而“明”似乎毫不在意战火的纷扰,悠然呆在自己的“公馆”里玩耍自如。摄影师通过镜头将它安然的神情传递给了惊魂未定的民众。这对团结人心,协力抗击纳粹起到一定作用,“明”成为伦敦市民心目中的战时英雄。“‘明已暂时搬到乡下避战”,在报道战况的同时,《费加罗报》也没忘关注“明”的安危。但这让法国人再次惆怅起来:“与英国人相比,可怜我们没有‘国民玩具消解心头的战事之苦”。“明”在1944年底去世,它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但没有看到胜利到来的那天。《泰晤士报》刊登讣告称:“‘明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它曾给千万人带来快乐”。

“梦想实现”

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民间机构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赠送一对大熊猫,以对其救济二战中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法国首次接收国礼熊猫在1972年,当时的巴黎文森动物园从中方获得一对大熊猫“燕燕”和“黎黎”。原本期盼可通过它们在法国实现熊猫产仔的法国人很快跌进失望的深谷,原来它们都是雄性。“黎黎”到法国数月便离世,“燕燕”则一直孤独地活到2000年。

2011年,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经过不懈谈判,终于促成“圆仔”和“欢欢”的法国之行。从世界第一个熊猫标本到“欢欢”今年成功产仔,法国人感叹实现了百年“熊猫梦想”。“欢欢”8月诞下的本是双胞胎,可惜最终只有“圆梦”成活,这让实现的“熊猫梦”更显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白熊神父戴维
“白熊”≈“自然”
摔跟头
不会说谎的神父
接力棒
礼品变废品
各有所“长”
高不可攀
神父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