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社会与普惠金融发展

2017-12-12 07:41贝多广
金融博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包容性普惠

贝多广

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在其代表作《21世纪资本论》中曾指出:从长期来看,资本收益率总是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因此,金融体系是整个社会贫富差距逐步加大的重要根源。在现实世界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的低迷反而使得前1%的高收入人群拥有了更大的国民收入占比。金融从业者也正在获取与自身生产力不匹配的、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的薪酬。2011年9月,美国甚至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这项运动的起源,就是美国民众对美国金融体系中充满钱权内幕交易、只服务精英阶层发泄情绪的不满。由此可见,实现金融公平,建立起能够服务普罗大众的普惠金融体系,有助于实现更和谐、更繁荣和更平等的社会。

好社会与普惠金融的关系

就目前而言,无论国内国外,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错配。一方面,社会结构呈现正金字塔形:少数的高净值人群、大型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商务企业,大量的工薪阶层、中小微企业、农民。另一方面,金融服务则呈现倒金字塔形状:对高净值人群、大型企业等的金融服务严重过剩,对普通居民、中小企业等明显不足,低收入者、农民和微型企业等基本缺失。对于这种结构性错配,我们就可以说金融体系是缺乏包容性的。这样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不平衡不充分结构,不利于促成好社会。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一个好社会至少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充满公平正义,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基尼系数较低,居民之间相对平等;二是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和贫富差别比较小;三是每个人经过努力都有成才、致富、安居乐业和发展的机会;四是社会中充满了正能量。

从本质上来讲,普惠金融抑或包容性金融是对金融发展的优劣势作出一个判断。普惠金融是一个好金融,有利于好社会的形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第一,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二,普惠金融有利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第三,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字塔形社会向橄榄形社会转型,避免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第四,普惠金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能让社会充满正能量。因此,推动普惠金融,会促进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推动普惠金融?

近年来,享誉世界的金融家琳·罗斯柴尔德夫人正在大力倡导“包容性的资本主义模式”。其核心要旨是:首先,最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企业和社会长期利益的投资模式;其次,大型企业应该更多与中小微企业开展合作,进而逐步改善整个商业环境;再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养专业人才,应对结构性失业问题。罗斯柴尔德夫人的包容性金融视角,与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路径略有不同。但是,这体现了在发达国家从企业层面推动普惠金融的一种思路。

在当前中国,发展普惠金融一定关注四个核心要素——普惠金融的宗旨、目标、原则和手段。宗旨,是普惠金融要聚焦于服务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目标,是要构建成完备的普惠金融体系,将传统发展路径中的微型金融,融入主流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体系。原则,是要以市场主导为主、政府引導为辅,二者缺一不可。手段,是要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在信息技术与金融技术高速融合的今天,传统的金融技术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普惠金融的发展需求。

同时,普惠金融发展要关注自身的能力建设。一是需求方的能力建设,主要是通过金融教育增加农民、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的知识存量,增强他们的可行能力。二是供应商的能力建设,即提高各类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能力,增加相应的金融产品供给。三是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主要是增强各个普惠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协调水平,有效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保证普惠金融的稳定发展。四是数字化时代的能力建设,鼓励和促进各类机构更多地将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引入到普惠金融领域。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包容性普惠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