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翻译学概论》思考高校德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设计

2017-12-12 08:09董悦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德语概论理论

【摘要】《翻译学概论》由许钧、穆雷主编,译林出版社2009年出版。在书的扉页上写着“翻译研究入门必读书,翻译学科建设高起点”。这说明,这本书一方面是翻译学习研究者的工具书,另一方面为翻译课程设计、学科建设教师们提供思路和指导方向。笔者作为曾经的高校德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任课教师,曾经在课程设计、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等方面颇为挠头,曾经用过的几本翻译学教科书各有所长,但都不能很好的顾及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因此,读过本书后,笔者尝试以《翻译学概论》为参考书,设计高校德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案,并尝试解决这门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翻译学概论;德语

【中图分类號】H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07-02

一、为什么选择《翻译学概论》这本书

《翻译学概论》是一本涵盖了近60年中西方翻译理论成果的著作。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翻译理论界掀起了呼吁建立翻译学的热潮。如今,翻译学科在各大高校的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纷纷建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翻译学概论》应运而生。

本书具有四项特点。首先具有融合性。本书没有将翻译学简单地以地域区分为“西方翻译学”和“中国特色翻译学”等,而是从全球的视野出发,融合东西方研究成果,将中国近几十年在翻译学研究的精髓与欧洲各流派的翻译学理论融合在一起,比较其相同性和相异性,让学习者研究者对翻译学科的发展有整体性判断。第二,本书追求一体性。翻译学的发展是一条整体发展的历史,本书将翻译学作为整体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为了本书的重点部分,并将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研究等与翻译相关内容纳入研究范围。第三,本书坚持发展性,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翻译学科的发展。本书一方面梳理了翻译学产生形成的脉络轨迹,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将近几年热门的,与翻译相关的机器翻译,语料库建设等内容归入本书的章节。为读者开拓方向,让读者有更多可能性思考翻译问题。第四,本书重视方法论层面的培养指导。本书每一章节的最后都会给读者留下思考题,这便于学习者引发读书后的思考,也便于教学者掌握章节整体脉络,思考教学方式与方法。

二、德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特点与困境

对于笔者来说,找到一本适合于德语专业大三翻译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科书一直是困扰笔者心头的一件事。“翻译理论与实践”为大三德语翻译方向必修课程,每周2学时,开设两学期,共72学时。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翻译理论”,向学生介绍翻译的基础知识,包括翻译的定义、本质、类型、即有关翻译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针对“实践”,介绍翻译具体行为中,译者应具备的素质和翻译的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通常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引用一些实用教程中总结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一些固定文本类型以及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完这门课程,除了记住翻译公函有固定格式,根本不记得从这门课上究竟学到了什么。这不禁让笔者思考,“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究竟应该让学生学到哪些东西?

《翻译学概论》的第九章里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翻译教学有着详细的说明。“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基本概念。教学翻译定位于语言学中的外语教学,目的让外语学习者巩固外语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而翻译教学定位于翻译学中的翻译教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职业译员,让其掌握双语转换的能力与技巧。外语专业的翻译方向教学性质介于兼有二者的只能。这也正是高校外语翻译方向学科定位的困难所在。一方面要做到扎根外语教育,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到翻译教学的目标。反映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上,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实践,而另一方面,理论的学习同样重要,不可或缺。

笔者以往使用的本课程教学参考书都是针对德语学习者的翻译教程。其特点是以解决翻译中出现的语法问题为主。虽然近年来,一些德语翻译教程提到了翻译理论发展,但是这些书目要么错误百出,要么只针对一种翻译理论,对其他翻译理论的介绍较片面。因此,笔者计划尝试将《翻译学概论》纳入“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参考书目。但是由于《翻译学概论》并非单纯针对高年级外语专业翻译方向,对这本书的使用应考虑到教学目的,受众群体的教育层次,以及教学时间安排等各种因素。

三、具体教学设想

对于翻译课程设计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三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

应该改变以往只注重细节德语语句翻译练习,不重视从翻译学的整理框架角度把握翻译学的问题。具体做法:将《翻译学概论》作为课堂用书,在课堂上用该书解决学生不理解何为“翻译的问题”。但是应注意到,这本书的受众为学习翻译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那么针对大学本科生,本书的教学内容深浅则需要教师好好把握。笔者自己设想,本书的教学不宜过深,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翻译,知道有关“翻译学”的概况,课程安排第一章概论部分为最重部分,教师精讲。剩下的第二到第九章由学生作报告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把握每次报告的重点要点。

本书的一大优点是,不仅仅有理论性的介绍,还配以练习和例子,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题复习总结本章节的核心内容。例子便于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但是对于德语专业的学生,书上的英语例子不足以说明本专业的问题。因此,笔者设计,让学生自己在英文的例子下,补充德文实例,在课上与老师同学探讨实例是否恰当。由于大三学生水平能力有限,允许学生引用其它教材上的实例,教师在学生准备报告前提醒学生哪些参考书可以使用。

2.教学方法

以往的上课形式为讲授课,教师用PPT等辅助手段,自己讲授课程内容,中间安排学生练习时间。这种授课形式,教师一边顾及讲课内容,一边要注意课堂学生状态,由于与学生互动性弱,学生人数多,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这样的授课形式可以进行改变。endprint

将讲授课的形式改为讨论课形式。学生分别在上下两学期做一次报告。报告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报告提纲,在上课作报告前发到同学及老师手中。第二部分为报告主体,学生用PPT或其他辅助形式作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将他所负责部分的内容告诉其他同学,还要根据书上的英语实例补充德语实例。第三部分为课下思考题,在这一部分里学生要根据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内容编制一套大约20道题的试卷。其中包括15道题左右的填空题以及3道左右的思考题。不仅要出题,而且要将答案做出一起交给老师。

这样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概括能力。寻找德语方面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练习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因为只有完全理解了原文才能找到恰当的例子。

3.考核方式

以往的考试一般是让学生在试卷上翻译一部分内容,或是句子或是短文。根据学生翻译的好坏评价“翻译理论与(下转213页)(上接7页)实践”这门课程学的好坏。这种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在“实践”方面的一部分能力,但是在“翻译理论”方面的能力不能被检验出来。因此,笔者根据教材《翻译学概论》,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考试进行了重新设计。

首先,将百分制的分数分配为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平时成绩50分,期末笔试50分。平時成绩为作报告分数,其中20分由老师评分,剩下的三十分由一同上课的同学打分,报告做完后这30分取平均分,四舍五入。

第二,笔试部分的题目由两部分构成,7成题目从学生作报告后留下来的作业中选取,3成为教师出题部分。每堂课课后,学生将他出的习题交给老师,老师筛选纠正把关后将习题发给学生,几天后将习题正确答案也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已经有了70%考试内容的复习范围。可能会有教师认为,这样给范围的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没有益处。但是笔者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最基本的一条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翻译以及翻译学的发展脉络清晰了解。让学生自己出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此过程中对题目和答案的审查能够保证学生出题不会走偏,如果答案出现错误可以及时纠正。另外,学生出题的好坏可以在老师有权评分的20分内进行评价。

四、总结

读过《翻译学概论》这本书,令我最有感触的是第九章“翻译教学研究”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对我国现有的翻译教学状况进行了总结。将我国与翻译相关的教学系统进行归类,对不同专业不同目标人群定位不同的教学目标,施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概念令笔者眼前一亮。因为作为没有受过系统翻译学培养的高校基层教育工作者,本科翻译方向的课程教学思路完全是根据前辈经验以及自己的想法设定的,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外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翻译方向的教学处在一个“夹缝”的位置。他的教学性质兼有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职能,其培养目标不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而是要提高学生双语转换能力。

许钧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讲到:“过去常有人说‘翻译无理论,现在理论存在了,大家又说‘理论无用……这种对翻译的实用主义态度危害不小……理论意识在译者选择原作、研究原作、确定翻译策略、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笔者认为,对翻译理论的不重视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许多译者没有经过系统的翻译培训,单单凭借良好的外文和中文基础就开始从事了翻译的工作。这同时也是我国外语教学中对翻译课程“轻理论,重实践”的反映。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树立好理论意识,这对他们未来的翻译职业是十分有害的。笔者希望未来能够将《翻译学概论》这本书的理论知识及理论意识通过翻译课程传授给学生。更希望能够与同系的领导老师共同商讨,调整我系高年级翻译方向的教学大纲、目标等。

参考文献

[1]许钧,穆雷主编:《翻译学概论》,译林出版社,2009.

[2]许钧;曹丹红:《译的使命与翻译学科建设——许钧教授访谈》,载《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作者简介:董悦(1983—),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德语讲师,目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华侨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语概论理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