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杂交稻稳产高产关键技术

2017-12-12 00:42潘跃贾必清杨桂芹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8期
关键词:机插秧杂交稻关键技术

潘跃+贾必清+杨桂芹

摘要:为提高杂交稻机插产量,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适宜机插的杂交组合、播种数量、机插秧基本苗数以及大田管理技术,以期使机插秧这一成熟技术在杂交稻上得到应用,为杂交稻稳产高产以及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杂交稻;机插秧;稳产高产;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8-0056-02

近20 a来,各水稻主产区都加大了水稻机插秧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力度。江苏地区通过不断的试验与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粳稻机插技术,并在全区域试验和推广中取得了成功。在进行粳稻大面积机插的同时,各市县也进行了杂交稻机插秧的尝试工作,在技术路径上仍按照常规粳稻育秧技术和手栽大苗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操作。为了将粳稻机插秧的完善技术体系应用于杂交稻上,本研究在江苏中部地区的金湖县对杂交稻品种选取、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为周边地区推广应用杂交稻机插秧技术提供借鉴。

1 品种选择

机插杂交稻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的种植品种。近几年进行的不同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较短生长期的品种是优先选择的对象。因为机插播种迟,所以抽穗期也有所推迟。抽穗时间长,如果生长末期遇到阴雨低温等天气就无法保证安全齐穗,即使能够齐穗,也可能因秋后温度逐步下降而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结实率下降,不能取得高产。同时,要选择具有较强分蘖性、穗粒型并重的杂交组合进行机插,以确保实现稳产和高产。以金湖县人工种植面积较大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新两优6号为例,其生育期为136 d左右,较为适中,能够保证安全齐穗和抽穗后灌浆的结实。在具体操作时,还要计算好前茬作物的收割时间,将播种期适当提前,控制好秧龄(超秧龄会造成移栽困难、机插质量下降),控制苗高12~15 cm。机插面积大时,还要进行分期播种,秧苗到龄及时移栽。杂交稻不同品种栽插抽齐穗期见表1,供实践参考。

2 育秧技术要求

2.1 确定适宜播量

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稻的长势较强,所以应控制育秧的播种量。目前多采用塑料硬盘育秧技术,每盘秧块为28 cm×58 cm。不同播种密度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用种量加大,秧苗穴株数增多,667 m2苗数也增多,虽然降低了漏插率,提高了机插质量,但增加了用种成本;播种量减小,秧苗的根系在土层盘结不好,秧块的整体性较差,无法保证机插质量。经试验摸索,适宜的播种量应控制在播干种每盘60~80 g,每667 m2大田栽秧块20~25盘,以每穴1~3株苗计算,可得4.0万左右的苗株数,折合667 m2播种用量为1.75~2.00 kg。

2.2 做到精细匀播

由于杂交稻的机插育秧播种量少,容易造成播种不均匀、出苗质量差,机插时抓取不到秧苗,出现漏插。为确保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提高秧块质量,可采用育秧播种流水线,通常成秧量不低于1~3株/cm2。

2.3 做好苗期管理

机插杂交稻壮秧标准及病虫害防治与机插粳稻基本相同,其核心指标就是不超秧龄,苗体平衡整齐。播种后3~5 d揭膜,盖膜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小苗窜高及黄苗。在水分管理方面,如不发生卷叶就无需补水,以保持旱育优势。此外要适时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3 提高机插质量

机插质量直接影响后期产量。在机插前先施面肥,每667 m2施碳铵15~20 kg,然后进行机插。实行浅水栽插,确保秧苗不倒伏和不发生漂秧。同时要保证栽足基本苗数,漏插率要小于4.0%~6.0%。

4 大田管理技术

4.1 大田准备

4.1.1 田块旋整 大田旋整有干旋和水旋两种方式,使田块平整,做到田面“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不宜使用大型拖拉机耙地,避免使田块糊烂,因为糊烂后会降低土壤透气性。整田后要沉实4~5 d再机插。田土沉实不好是移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容易导致深插、基本苗不足和僵苗不发等。整地要抢,“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4.1.2 施肥除草 大田耕整时要去除残茬,以免形成浪渣,浪渣是病害、草害的重要来源。利用田土沉实期间进行化学除草,能有效提高杂草防除效果。具体方法是:田块耙平后,每667 m2用60%丁草胺乳油130~150 mL加25%恶草灵40 mL制成药土撒施。若整地、施基肥不达要求,会造成插秧过深、僵苗、病害重、草害重,影响有效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最终导致减产。

4.2 大田管理

根据机插秧生育特性,大田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点:一是要科学施肥。基蘖肥的追施原则是“基肥少、面肥速、蘖肥早而足”。有效分蘖实际只有1个月左右时间,此期主攻目标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拿足穗数。后期主攻目标是控制无效分蘖,防止群体过度发展,同时促进发蘖健壮生长,主攻大穗和大粒,肥水等管理措施应根据这一要求因时促控。二是要适时进行搁田,做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是指分蘖发生较快的田块,当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左右时,进行搁田;“时到不等苗”是指分蘖发生慢,到有效分蘖终止期,即使苗数不足也必须进行搁田。机插秧切不可重搁田,否则会导致穗数迅速下降,应采取分次进行轻搁的原则。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

5 结论

通过选择适宜的杂交品种组合,提高育秧的质量,在机插基本苗保证的前提下,做好大田管理,这样即可保证机插杂交稻的稳产和实现高产。

参考文献

[1] 张延鹏,潘跃.杂交水稻机插秧技术探讨[J].农业装备技术,2009,35(2):37.

[2] 李霞红,孙如银,李福军.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81-82.

[3] 谢小兵,王玉梅,黃敏,等.单本密植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6):924-9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插秧杂交稻关键技术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安徽合肥杂交稻种出口量全国第一
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机插秧市场化推广缓慢成因及对策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