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途径及优势

2017-12-12 12:04吴敏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优势信息化

吴敏玲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途径及对教学效果的辅助提升作用。作者根据自身使用情况说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避免使用误区,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途径;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83-02

一、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教学概念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的途径及优势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1.教学资源平台化,增进师生互动

教师将上课所有资源上传教学平台,以供上课之用。资源可以是上课素材,包括上课设计、课件、动画、交互软件、视频、测试题、学生的导学案等。教师可以在网上备课,随时更新内容,解答学生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自主学习、完成课前任务、参与话题讨论和提出疑问。师生及生生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2.教学过程信息化,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小助手的帮助下,职业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活泼有趣,实现教学组织全过程的信息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课前预习及检查

教师在课前上传导学案,学生可以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前任务。提交预习任务,平台自动对其评分。学生也可与同学在线讨论碰到的疑问。教师根据平台上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数据,分析本课的难点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

(2)出勤率统计

上课开始教师组织学生手机签到,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避免了传统点名耗时耗力。

(3)新课学习

抢答:学生可以用手机抢答教师问题,使得课堂更活跃,避免传统的举手抢答难以判断学生的快慢,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

随机点名:教师讲课过程中,针对偶尔走神的学生,教师随机点名,重新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

分组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网上分组讨论,协作学习碰撞思维的火花;

网上搜索:学生带着问题在网上搜索答案,自己获取知识,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电子白板:电子白板的使用,结合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的优势。既有传统黑板的书写功能,又有师生交互的功能。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4)网上测试

学生当场接受网络测试,网络即时评分,教师随时掌握学生新课学习情况,避免传统改卷结果滞后,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弊端。

(5)智能评价

教学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学生的预习、学习新知和课后实训平台给出自动评价;教学平台的使用有利于师生、生生互评和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评价。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和过程性的。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3.教学内容数字化,帮助重难点突破

(1)视频

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内容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或者图片展示,这个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信息化教学采用动画将这些内容可视化、形象化,学生极易理解;重点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课,学生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加深记忆和理解。

(2)软件

为防止学生由于错误认识和操作而带来的危险和昂贵设备的损坏,制作交互软件,学生先通过软件进行仿真或者模拟操作,再在设备上实践操作,有效避免了实际错误操作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于异地场景,如工厂生产场景、旅游景点、建筑学上讲解异地建筑特点,可以采用仿真软件、VR技术、漫游技术等,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深刻,重难点不攻自破。

4.教学评价智能化,实现过程性多元评价

教学平台实现大数据分析。学生课前任务是否完成、课中测试和课堂表现、课后任务完成情况均计入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真正实现对学生过程性评价;教学平台也实现了多元评价:师生相互评价、生生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而评价学生的内容也是多元化,如学生的参与度,参与效果及知识掌握情况都囊括其中。评价设计不是单纯强调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学习多少技能,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等方面的情况。endprint

5.教学效果数据化,协助教师调整策略

传统教学效果往往凭教师的自我感觉。比如:这节课学生配合很好,回答问题对,说明教学效果好,没有准确可信的依据。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做了大数据分析,每个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数据分析告诉我们每个知识点全班的掌握情况,哪个知识点掌握不好,无论是柱状图还是饼图,均用数字说话,帮助教师一眼识破问題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信息化教学的误区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采用信息化手段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是辅助手段,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这节课学了什么,每个学生的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无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摆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位置。

1.未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与传统教学不同,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由原来的主角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但有的课堂完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度使用信息技术,没有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学过程完全放任自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没有及时答疑和正确示范。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学生搜索、使用信息盲目,探索、交流问题随意,重、难点没突破,学习低效。

2.未考虑信息化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有的教师是为了信息化而采用信息技术,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是否有必要采用这种信息技术,对教学效率有无提高,而是信息技术的堆砌。比如有的教师用了“微信”又用“QQ”,用了A平台,又使用B平台,学生在几个平台之间转晕了,教学效果自然欠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教师将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最佳融合点和融合方式。使得信息技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实验模拟、数据分析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未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

信息化课堂上教师过多关注信息技术与书本知识的融合,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分析,不能在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选择教学媒体,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进行自我知识体系建构。

“如何使用技术比技术本身更重要;仅仅用一种技术代替另一种技术不可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以学为中心,信息资源、呈现方式要适合于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进行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姜丽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2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优势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画与话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