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17-12-12 20:30代逢祥宋宝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代逢祥+宋宝莲

【摘要】近些年,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问题设计”教学成为最为“抢眼”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和思维养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课改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94-01

培养“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技能缺乏,往往走入误区,其设计的问题缺乏深度,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致使学生学习非常被动。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幅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学依据

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著名的“五步教学法”当中。杜威提出,儿童在教学中的思维发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是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二是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四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推断哪一个假设能解决问题,五是通过实践、实验等验证与修改假设。他主张“儿童中心主义”,强调儿童要“从做中学”,教学应当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依据

课堂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必定会有心理活动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首先,问题设计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产生的。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的最直接的手段,良好的问题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梯度有层次的内容,能激发其兴趣和潜力,使学生超越自我,迈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二、课堂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点

(一)找准切入,使问题设计具有引领性

课堂上设计过多的问题,很容易使课堂变成“问—答”的形式。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找准切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以利于學生对历史的学习,“以古鉴今”,与社会现实相联系,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会思考人生的价值。如学习“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古代中国,农民是如何进行生产的?为什么非得是这种形式?2.现代中国,农民是如何进行生产的?为什么可以采取这种形式?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得到了提高。

(二)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

古人云:“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从学生的兴趣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介绍,或者是跟当今社会有着比较密切联系的历史内容;而那些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比较重要的分析性内容,如事件发生的背景、历史意义、人物评价等等,学生则比较厌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没有而可能为教学所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搬上课堂,并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学《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权利法案》的制定一目,就可以引用一个典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来设问:国王为什么不能进(老百姓的屋子)?这体现了《权利法案》的什么特点?这个比喻很形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更能很好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权利法案》王权受限、法律高于王权的特点。

(三)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

在高中历史的平时训练或考试题中,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平平坦坦”的,而是有梯度、有层次的,大都是先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最后还要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拓展或综合。这样做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所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能由弱到强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考渐入佳境,从而使其得出的结果更接近正确答案,从而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效益。仍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中《权利法案》的制定这一内容为例,其所设各题的难度、梯度如下:第1题只要根据文字说明即可得出的正确答案;第2题利用课本的基本知识就可以回答问题;第3题需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才能解决问题,难度已加大;第4题必须归纳概括历史事物,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要求,难度再加大;第5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高度综合能力;第6题与现实相联系,没有固定答案。

(四)注重思维,使问题设计具有深刻性

思维既是历史学科的核心,也是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设计就是要抓住一节课需要思维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思维的开放性。正如陈柳燕老师所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

(五)设计问题要有联系性

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因此,设计问题要多注重时间的纵向联系或空间的横向联系,而不能干巴巴地只是本课本专题内容,以致学生对所学或尚未学到的知识不能上引下连;况且,对诸如通史等“课程标准”历史课程的选修内容,学生大都比较淡薄,普遍缺乏时间链条,这就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教学目标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强化,使高效课堂大打折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其作必要的相应资料补充。例如,教学选修模块《日本明治维新》,可以补充日本古代史上大化改新的材料,或结合有关战后日本崛起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纵向联系),也可以联系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横向联系)。我们既要善于发现存在的不足,又要及时寻找对策,优化设计问题思路和质量;既要不断探索研究,又要认真总结、反思,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热情,启迪、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关系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点燃思维,注重生成性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19-20+29.

[2]吴本友.对完善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职业圈,2007,(14):146-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