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2017-12-12 13:06陈哲君丁珂儿傅栎木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1期
关键词:信教理性大学生

陈哲君++丁珂儿++傅栎木

摘要: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数量虽然在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中占据少数,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增长趋势,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在校园融入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本文立足于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尝试从信教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校园适应、心理健康与精神状况、学校教育支持系统、信教学生群体价值观导向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使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群体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关键词:大学生 信教 理性

一、大学生信教群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信教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如今,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群体的数量正在逐年攀升,虽然比例不高,但所引发的各种校园适应性问题却不容忽视。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分析,我国大学生中信仰各宗教的人数为1.85%,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高校的信教大学生人数略高于其他地区高校的信教大学生人数。通过对武汉市某高校230名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信教学生群体占调查人数的1.5%左右,基本与我国大学生信教人数的比例持平。目前调查的基本情况是:

1.悦纳自我的程度低。从总体上看,男性大学生信教人数要少于女性大学生信教人数,但数量相差不大。宗教暧昧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信教群体当中,他们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宗教信仰者,对宗教显现出一定的兴趣,但这类宗教暧昧者对其所信奉的宗教的了解程度依旧相当匮乏。与那些受家庭影响较大的信教学生群体相比,宗教暧昧者对宗教的兴趣大多是后天产生的,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群体曾有宗教信仰的倾向,但现在已完全消失。当被问及"您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态度时",选择"无所谓"的占到了总人数的60%以上,这也更加说明这些"信教大学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虔诚的教徒,我们可以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这些信教大学生的自我悦纳不足。

2.个体缺乏归属感。从宏观层面的社会架构上来看,构建集体意识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集体意识被逐渐瓦解,趋于破碎,新的集体意识还没有构建起来,人们在日益细化的分工之下,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多元化社会造成人们的思想日益变得碎片化,繁荣的经济和丰富的物质生活未能有效地填补人们精神上的空虚。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正在成为一个潜在的传播对象,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类型的宗教,以此寻找精神的寄托。举例来说,那些原本有宗教信仰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后很快地便成为了一个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普通人。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除自身的不适应以外,问题更多地出现在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上。

3.现代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信教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40%的信教大学生愿意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而接近55%的信教大学生呈现出独来独往的性格特点,他们在熟人面前显得十分热络,而在陌生人面前却显得较为拘谨,他们比不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更难地融入校园生活。但信教大学生群体日益呈现出一种包容的特点,他们在坚持自己宗教信仰的同时,会选择性地吸收主流的社会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汇融合,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开放,85%的大学生表示了对信教学生群体的尊重与了解。许多撰文者表示由于心理的隔阂和宗教情绪的流露,很多信教大学生对自己并不能做成正确的评价,这种由宗教信仰造成的心理隔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要是因为信教大学生的某些心里预设,以及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定势思维,这也间接体现出心理隔阂往往表现出累进性和拓展性的特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宗教信仰之后,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信教大学生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自律的行为特点,他们同时有着更加深刻的道德考量,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吸引力他们的目光。综合各项研究后发现,信教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各不相同,他们对宗教产生了兴趣,却并不显得十分痴迷;对于宗教当中的那些超自然的事物,他们显得不那么相信,他们更相信科学的事物;他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却仿佛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宗教团体,"单打独斗"的人数并不在少数,可以说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呈现出更为理性的态度。

4.学校教育系统的支持力度不到位。研究发现,学校教育支持系统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教化作用,但学校教育系统却忽视了信教大学生群体的精神诉求和生活适应等方面的诉求,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场所,自然也应该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校教育支持系统如何帮助信教学生群体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由于宗教信仰的两面性,学校教育支持系统又应该如何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宗教加之于他们之上消极影响得到较为彻底的清除,使信教学生群体的思想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针对大学生信教问题的相关研究及缺憾

1.缺乏科学性及规范性。国内学术界在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上时,主要从大学生信教的特征、原因以及对策上去考虑问题。从一定方面来说是相对系统的对宗教信仰问题进行了成熟系统全面的研究,对研究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融合、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给予了很好的资料以及指导。然而,另一方面来说,这也表明关于大学生信教问题的研究依旧停留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固化了研究的范围,没有从其他的视角去探寻。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问题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数据对某些现象进行分析,无论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取和统计分析都存在着主观上的任意性,缺乏科学的规范性。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问卷并对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是研究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2.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上,从总体上看,学术界的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多数分析都是泛泛而谈,缺乏理性的深刻理解。大学生信教问题涉及诸多方面,可着重从某一方面对大学生信教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剖析。关于如何定义大学生信教群体这一问题上,不同的專家学者提供了不同的见解与看法,由此导致了数据分析上的偏差,如何界定大学生信教群体,如何界定相应的程度因子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又一问题。endprint

3.理论与实践方法的割裂。最后,在解决对策的提出上,学术界主要集中在思想教化以及政策指引上,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这些思想上的教化以及政策上的指引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及大学生文化价值的根基,并且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强制性。由于这些政策的制定和信教大学生之间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思想割裂,所以难免会存在生搬硬套的嫌疑。所以在建议的提出方面应该尤为注意上述几点。我们之前曾提到大学生的信教问题固然与教育层面上的思想教化不力存在着相关性,但也应该注重该系统的其他方面对学生造成的软影响,这种软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人文关怀所引起的长远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学校在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非思想教育层面上的对学生的引导,包括人文关怀、感化以及系统性的学生宗教自治组织。

三、关于建立与完善学校教育支持系统的有关建议

1.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信仰问题。科学认识大学生信教问题,首要的就是要分析其信教的动机。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影响着人们的心理需求。从教育本身来说,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没有停止,但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满意教育的需求。从受教育者自身来说,对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的好奇心,家庭境遇变化等都有可能使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加上當前教育与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心理预期。当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需求无法满足时,宗教的无约束渗透在某些方面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总的来看,大学生信教,一般是比较单纯,仅仅就是一个思想意识问题,这要与境外敌对势力或社会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教搞破坏活动区别对待,科学判断,谨慎处理。

2.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信教进行引导和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切不可搞"一刀切",盲目处理、激化问题。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其次要加强宗教历史、宗教学基本理论、宗教观这三个层次的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理性、科学地看待宗教信仰。高校可以开设如宗教文化等公共课程,并将其纳入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体系中,变堵为疏,用科学知识引导学生。

3.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凝聚共识。首先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教育师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青年学生的精神力量。其次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体系。要把树立正确宗教观的教育渗入高校日常教学育人全过程,通过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创新对大学生信教问题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海军.当代大学生信教情况分析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华桦.我国青年和大学生信教现象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09.

[3]贺艳梅.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

[4]阮添辉.当代大学生信教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丁珂儿,女,汉族,安微亳州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傅栎木,女,汉族,广西平南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陈哲君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湖北武汉 430065

课题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16SHA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教理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