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不同空间位置诱捕效果比较

2017-12-14 05:54常国彬白鸿岩何跃全刘超陈小平羊肇松
中国森林病虫 2017年6期
关键词:引诱剂松褐雄虫

常国彬,白鸿岩,何跃全,刘超,陈小平,羊肇松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4; 2.富顺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四川 富顺 643200;3.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四川 成都 610081)

两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不同空间位置诱捕效果比较

常国彬1,白鸿岩1,何跃全2,刘超1,陈小平3,羊肇松2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4; 2.富顺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四川 富顺 643200;3.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四川 成都 610081)

2016年5—7月在四川省富顺县开展了应用2种新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APF-1型引诱剂和F-1型引诱剂的平均引诱活性分别为51.83头/诱捕器和55.81头/诱捕器。2种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和布设距离相同时,诱捕效果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富顺地区APF-1型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应不小于4 m,布设距离应不小于70 m;F-1型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应为3 m,布设距离应为50 m。根据松褐天牛种群变化规律可知,5月中旬前应是该区设置松褐天牛诱捕器的最佳时期。

松褐天牛;引诱剂;高度;距离;诱捕效果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松属植物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病的主要传播媒介[1-4]。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是有效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遏制松材线虫病蔓延态势的关键环节[5]。近年来,随着天牛引诱技术的发展,基于昆虫信息素研发出的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诱捕效率高、靶标专一、操作简便、绿色安全、适用性强、成本低等特点,在松材线虫病防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8]。探索和完善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的林间应用技术成为重点研究内容[9]。

引诱剂设置的空间位置是影响其诱捕效果的重要因素[6,10]。在实践应用中,悬挂高度和布设距离是引诱剂空间位置的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的主要体现。为比较APF-1型和F-1型2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于不同悬挂高度和布设距离的诱捕效果,探讨其最佳空间布局,笔者于2016年5~7月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开展了林间诱捕试验,旨在完善两种引诱剂的林间应用技术,为应用其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李桥镇花渔村,海拔380~411 m,优势树种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伴生树种为四川山枇花Gordoniaszechuanensis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面积约157 hm2,马尾松树龄41~48 a,平均树高12 m,胸径约14 cm,林冠郁闭度约0.8。试验地于2014年成为松材线虫病疫区,2016年松树死亡率2.6%。

1.2 试验材料 供试引诱剂为APF-1型引诱剂(福建省厦门三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F-1型引诱剂(浙江省乐清市科森生物防治科技有限公司)。供试诱捕器由引诱剂生产企业配套提供。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悬挂高度诱捕效果比较试验 2种引诱剂各设置2,3,4 m 3个悬挂高度处理(诱芯距地面距离),每个处理5个重复,共30个诱捕器。为避免不同种引诱剂之间相互干扰,2种引诱剂试验区边缘距离应在300 m以上。5月6日将诱捕器挂置在林道两旁、岔路口等空旷通风且有树荫遮蔽处(两树间的铁丝上或树的侧枝上)[11]。同一试验区内相邻诱捕器布设距离为50 m。5月9日将引诱剂放置在诱捕器中,每隔7 d收集并记录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松褐天牛雄、雌成虫数量至7月4日结束,共8次。收集时,根据引诱剂使用情况增添引诱剂。

1.3.2 不同布设距离诱捕效果比较试验 2种引诱剂各设置30,50,70 m 3个布设距离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按3×3排列),共54个诱捕器。引诱剂的悬挂高度为2 m。2种引诱剂试验区距离设置、诱捕器挂置时间和方法、引诱剂放置时间、松褐天牛收集统计、引诱剂增添同1.3.1。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使用Excel 2010进行;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在SPSS 17.0中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 不同时间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的诱捕情况见图1。试验期间,诱捕的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共出现3次峰值,分别为5月23日、6月6日和6月20日。最大收集总量出现在6月6日,为1198头。6月20日前引诱数量占总量的90.53%。

图1 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

2.2 2种引诱剂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效果 以“诱捕量/诱捕器”为衡量指标[1],计算2种引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在悬挂高度为2,3,4 m时,2种引诱剂各项指标间均无明显差异。悬挂高度为2 m和3 m时,F-1型引诱剂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均高于APF-1型引诱剂。悬挂高度为4 m时,F-1型引诱剂诱捕的雄虫数量少于APF-1型引诱剂,诱捕的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高于APF-1型引诱剂(表1)。

表1 2种引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注:表中所列数值均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lt;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gt;0.05)。

APF-1型引诱剂诱捕的雄虫数量和诱捕总量均随引诱剂悬挂高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悬挂高度为4 m时,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最高,分别为19.67,23.67,43.33头/个。F-1型引诱剂悬挂高度为3 m时,诱捕的雄虫数量和诱捕总量最高,分别为27.33头/个和52.33头/个;悬挂高度为4 m时,诱捕的雌虫数量最高,为31.00头/个。2种引诱剂3个悬挂高度处理的各项指标间均无明显差异。

2.3 2种引诱剂不同布设距离的诱捕效果 以“诱捕量/诱捕器”为衡量指标[1],计算2种引诱剂不同布设距离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在布设距离为30,50,70 m时,2种引诱剂各项指标间均无明显差异。布设距离为30 m和50 m时,F-1型引诱剂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均高于APF-1型引诱剂。布设距离为70 m时,F-1型引诱剂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均少于APF-1型引诱剂(表2)。

表2 2种引诱剂不同布设距离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注:表中所列数值均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lt;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gt;0.05)。

APF-1型引诱剂诱捕的松褐天牛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均随引诱剂布设距离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布设距离为70 m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9.89,46.67,76.56头/个。APF-1型引诱剂布设距离为50 m和70 m时,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均显著高于30 m。

F-1型引诱剂布设距离为50 m时,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最高,分别为34.00,45.56,79.56头/个。F-1型引诱剂布设距离为50 m时,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均显著高于30 m。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表明,APF-1型引诱剂和F-1型引诱剂的平均引诱活性分别为51.83头/诱捕器和55.81头/诱捕器。2种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和布设距离相同时,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和诱捕总量均无明显差异,这与2015年在该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9]。试验期间单次诱捕松褐天牛总量最高值为1 198头,诱捕时间为5月30日—6月6日。2015年单次诱捕松褐天牛总量最高的时间为5月14—20日[9]。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考虑诱捕作业时间与松褐天牛实际羽化期之间的滞后现象,判断5月中旬前应是富顺地区设置松褐天牛诱捕器的最佳时期。

面对松材线虫病适生范围北扩和危害程度严重的现状,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的研发和问世为松褐天牛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了新途径[9]。在探索和完善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的实践中,基于比较引诱剂于不同空间位置的诱捕效果之间差异性的研究,是国内外森保工作者持续关注的重点[6,10,12-14]。本试验表明,在悬挂高度为2~4 m范围内,APF-1型引诱剂的诱捕总量随引诱剂悬挂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悬挂高度为4 m时诱捕总量最高;F-1型引诱剂悬挂高度为3 m时诱捕总量最高。在布设距离为30~70 m范围内,APF-1型引诱剂的诱捕总量随引诱剂布设距离的增加而上升,在70 m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30 m;F-1型引诱剂的诱捕总量在布设距离为50 m时最高,显著高于30 m。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富顺地区APF-1型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应不小于4 m,布设距离应不小于70 m;F-1型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应为3 m,布设距离应为50 m。然而,除引诱剂设置的空间位置外,天气状况、林间地势、林分结构组成、天牛种群分布等均是影响引诱剂诱捕效果的关键因子[6,9-10],因此,2种引诱剂林间最佳空间位置的确定仍需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比较和验证,各因子之间的互作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1] 王四宝,刘云鹏,樊美珍,等.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505-508.

[2] 田艳,张宏,张真,等.重庆市松褐天牛引诱剂对比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177-14178.

[3] 田艳,刘金燕,何邦亮.松褐天牛引诱剂林间对比试验[J].植物保护学报,2011(11):158-159.

[4] 唐伟强,吴苍松,赵锦年,等.缓释型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效果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6):35-36.

[5] IKEDA T,ENDA N,YANLANE A,et al.Attractants for the Japanese pine sawyer,MonochamusalternatusHope(Coleoptera:Cerambycidae)[J].Appl Ent Zool,1980,15:358-361.

[6] 陈龙,林强,李俊楠,等.松墨天牛诱捕器空间位置的野外对比试验[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34(1):11-14.

[7] 马涛,刘志韬,孙朝辉,等.APF-1型引诱剂监测松褐天牛种群动态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2):21-23.

[8] 康小龙,李晓东,李华清,等.APF-1型诱捕剂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6,37(5):41-44.

[9] 常国彬,白鸿岩,何跃全,等.松褐天牛2种新型引诱剂林间诱捕效果对比[J].中国森林病虫,2017,36(1):14-17.

[10]陈俊华.信息引诱剂林间诱捕效果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06.

[11]黄学恒,张宏,唐志强,等.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对比试验初报[J].重庆林业科技,2003(3):22-24.

[12]TAKASU F,YAMAMOTO N,KAWASAKI K.Modeling the expansion of an introduced tree disease[J].Biol Inv,2000,2(2):141-150.

[13]IKEDA T,ODA K.The occurrence of attractiveness forMonochamusalternatusHope (Coleoptera:Cerambycidae) in nematode infected pine trees[J].J Jap For Soc,1980,62:432-434.

[14]IKEDA T.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Japanese pine wilt disease[J].Sonderdruck aus Eur J For Pathol.1984,14(7):398-414.

(责任编辑 李计顺)

ComparationofattractioneffectbetweentwonewkindsofattractantsforMonochamusalternatusadultinforest/

CHANG Guobin,et al.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Pest Management,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author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on trappingMonochamusalternatusby two new kinds of attractants from May to July in 2016 in Fushun county,Sichu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capture efficiency of APF-1 chemical attractant and F-1 chemical attractant was 51.83 and 55.81 individuals each tra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ttraction effect between them when they had the same placed height and the same placed distance.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placed height and distance of APF-1 chemical attractant should be not less than 4 m and 70 m,and the placed height and distance of F-1 chemical attractant should be 3 m and 50 m in this area.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variation ofM.alternatusin 2 years observation,prior to mid-May was the optimum periods for setting trap to controlM.alternatusin this area.

Monochamusalternatus;attractant;height;distance;attraction effect

2017-01-18;

2017-05-14

常国彬(1962—),男,辽宁葫芦岛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与管理工作,E-mail:changguobin2208@126.com。

S763.

B

1671-0886(2017)06-0037-03

猜你喜欢
引诱剂松褐雄虫
四种草地贪夜蛾测报型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比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苹果蠹蛾雄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扶桑绵粉蚧交配行为及能力的研究
神经递质或导致男女行为差异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松褐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试验
松褐天牛二种新型引诱剂林间诱捕效果对比
刚竹毒蛾成虫诱捕试验研究
年少时的爱情,吹动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