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保障惠民生

2017-12-14 03:15
遵义 2017年23期
关键词:遵义市敬老院社会保险

文丨全媒体记者 谭 冰

强化保障惠民生

文丨全媒体记者 谭 冰

南部新区深溪镇中心敬老院

1997年6月10日,是该被遵义的百姓们牢牢铭记的日子,那一天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同意贵州省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的批复”,意味着遵义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更是乘上了发展的高速列车。

在各地采访中,谈到遵义20年来的成绩,记者最常听到的还是一个词——翻天覆地!的确,对于遵义人民而言,让他们感受最深,变化最大的是民生事业,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让遵义人心里倍感踏实。

托特困人群之底

撤地设市20年来,遵义的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救助机制逐步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不断加强人力财力保障……

十八大以来,遵义市出台了《遵义市社会救助实施细则(暂行)》《遵义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遵义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遵义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遵义市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和规范》,五年来,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8.91亿元,其中城乡低保40.25亿元,特困人员救助2.26亿元,医疗救助4.6亿元,临时救助1.8亿元。2017年城乡低保标准达到559元/月和3562元/年,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打开遵义市民政局的网站,“民政设施”一栏中接连出现的崭新“四合院”、“小洋楼”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遵义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这是遵义市着力打造的乡镇敬老院。十八大以来,我市投资了8.1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10所,床位数达到了1.9万张,全面实现了全市225个乡镇‘全覆盖’的目标。其中102所敬老院成功创建省级星级敬老院,其中五星级敬老院12所,四星级25所,三星级65所,大大提高了农村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率,达到近65%。建设规模和服务质量都走在了西部地区前列,为“十三五”集中供养率实现80%以上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遵义市老年人群体也呈现出基数大、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逐年增加,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料等服务需求越趋突出。

西坪镇作为播州区最偏远乡镇之一,虽交通不便、经济欠佳,可敬老院管理规范工作一点也没落下。

西坪敬老院率先设置的临终关怀室,统一设置的院民储物室、统一的取暖室、统一的棋牌娱乐室、规范的种养殖基地,都是为了提高敬老院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在敬老院的养猪场内,18头黔北黑猪膘肥体壮,按院里的计划,可每月杀一头猪改善生活。敬老院还通过租用土地种植红豆杉,开展林下养鸡,养殖规模达200余只,在满足日常食用需求的同时,也搞活了院办经济。

采访中,老人们不停地赞叹西坪镇敬老院居住环境整洁有序,厨房设备齐全干净,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大家都感叹:“在敬老院不仅有酒店的舒适还有家的温馨。”

据悉,西坪敬老院的目标就是打造服务优良、环境舒适、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全镇62名五保对象提供了颐养天年的福地,现有入住老人52人,集中供养率高达84%,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民意测评中,满意率高达100%,创造了敬老院规范管理的“西坪奇迹”。

“西坪奇迹”是遵义市乡镇敬老院建设成果的缩影。近年来,遵义市始终坚持筑牢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底线,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着力将全市敬老院打造成为农村特困人员幸福家园和农村养老示范基地。

积极抢抓“十二五”全省农村敬老院建设机遇,把乡镇敬老院定位为多元综合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作为政府民生兜底工程进行建设。聚力对全市所有敬老院进行新建或改扩建,实施升级换代全覆盖。

除了打造基础设施的硬功夫,遵义的乡镇敬老院还着力在基本公共服务上下软功夫,用真情慰藉老人精神需求。在日常护理服务上,充分尊重老人的意见,每周食谱经讨论拟定,一日三餐不重样,三天小改善,一周大改善。在每个老人心中广泛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让每个老人都能找到家的温馨感觉。

乡镇敬老院还从人性化服务入手抓示范。每个敬老院都各具特色让所住对象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汇川区泗渡镇敬老院组织老年人利用废旧物品做纸花、松林镇敬老院组织老年人在院内跳广场舞,绥阳县旺草镇敬老院组织老年人搞竹篾编制等。道真自治县河口敬老院还自发购置组建了老年演艺队,自创自编自唱,老人们在歌声中传达着党的感恩之情……

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20年前,别说数据了,我们这个单位这个部门都不存在”,遵义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综合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他所在的社会保险事业局成立于2000年4月,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管理单位,隶属于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成立社保之初只经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2005年启动工伤保险、2007年启动生育保险,后又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今年又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涉及的人群真正形成政策全覆盖,保障全覆盖。

撤地设市20年来,遵义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无到有,其间经历了从“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的历史过程。如今的社会保险工作已从当年仅仅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到如今,进入了城乡居民的千家万户,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农村贫困家庭须臾不能缺少的“保护伞”和“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初步完成了制度转型。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社会保障安全网更加坚实细密。

家住务川自治县都濡街道文化社区的王美林老人,多年来瘫痪卧床不起,平时的生活起居只能靠老伴照顾,医疗和养老是两老口最大的困难。她说:“县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后,我们交不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和新农合费用,是县民政部门帮我们解决的,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民政局。如今我们每人每月可以领到基本养老统筹金70元,又参加了医疗保险,看病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截至2017年10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含退休)参保人数为91.7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7.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13.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0.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6.5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7.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7.5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1.6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4.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61.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15.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5.6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0.7%)。

随着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单位职工扩大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越来越多的人享有了基本社会保障。不断改善和提高了参保群众的待遇水平,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遵义市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进行了连续十三年上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达到人均每月突破两千元。

2001年,由于国企破产而提前退休的陈阿姨向记者回忆说:“当时退休金四百元不到,只够供养女儿读书,必须外出再打一份工。现在好了,随着养老金十多年的增长,我的退休工资达到了2200多元,加上去年退休的老伴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节约一点,我们还可以存一半的工资呢!”

据悉,为了提升服务水平,遵义市推进省外异地定点医院联网结算工作。先后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新桥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开通联网刷卡即时结算,方便了遵义市的参保人员跨区域的就医结算。2013年12月通过部省联网线路,开通了重庆参保人员在遵义市定点医院住院刷卡结算功能。此举为推动两地的交流、互助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有效促进遵义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助推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

启动了遵义市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将快速推进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度、标准和服务体系。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功能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遵义市敬老院社会保险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敬老院的微笑
社会保险稽核现状及对策
爱心送到敬老院
辽宁社会保险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