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的“遵义读本”

2017-12-14 03:15文丨张晔丹杨媛媛
遵义 2017年23期
关键词: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文丨张晔丹 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绿色生态的“遵义读本”

文丨张晔丹 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十九大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十八大以来,遵义市坚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为生态“留白”,为自然“种绿”,在“绿色+”理念的指引下,厚植绿色优势,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市)2个,国家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生态镇38个,省级生态县4个,省级生态乡镇174个,省级生态村63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十九大提出,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十八大以来,遵义市一直坚持“生态为先、特色为要”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目标,坚持宁“舍”短期倍增收益、多“干”环保设施投入、广“聚”生态建设力量,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花茂村过去叫“荒茅田”,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镇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如今,枫香镇成为了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的地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这是遵义市一直以来践行的行动指南,是遵义市八百万人民的共同期许。

就赤水而言,生态是其另一“代名词”,不仅有很高的人气和知名度,而且越来越成为遵义的城市“新名片”,生态于赤水而言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

自1990年该市建市以来,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唱生态戏,咬定青山绿水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不扣地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始终履行“生态责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市、乡两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生态市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并严格实行“河长制”管理,由市长亲自任河长,各乡镇(街道)行政一把手任辖区河段长,对乡镇、部门实行生态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

始终践行“生态优先”,根据功能分区、生态承载能力,取消了重点生态乡镇的工业发展、财税收入等任务;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项目准入,先后关停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32个,涉及产值1.5亿元,每年因此减少税收近5000万元。在关停污染项目的同时,1990年以来先后投入165亿元,实施与生态建设有关的项目75个,全市生态环境在“一减一增”中持续改善。

遵义呵护绿水青山守住金山银山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将体现在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创建作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和“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这一重要抓手,着力从生态创建上要环境、从生态创建上要经济、从生态创建上要民生。

这样的理念也是遵义其他县(区、市)的广泛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深入人心,以生态创建为引领,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切实把“绿色+”理念贯穿于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努力让遵义成为西部地区的生态“新”市,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中这些提法,彰显了党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

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我们国家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凤冈茶海之心(何玉梅/摄)

建设美丽中国,重在制度保障。

十八大以来,遵义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系列部署要求,以铁的决心、态度和措施,围绕生态做大、做细文章。在生态创建的过程中,科学制定最严格的生态文明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生态环保责任“党政同责、终身追究”,并实施水、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新闻媒体月月曝光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

懂绿护绿爱绿的信心决心、底气是敢为人先探索实践的强大动力。遵循这一理念,遵义结合实际,率先在赤水河流域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率先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率先健全落实河长制等先行先试政策,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全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和样板。

特别是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在全国第一个以一条流域(赤水河)为单元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第一个成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真正开创了“改革的先河”。目前,赤水河流域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现已在全省推广,做到了可复制、可推广。

这样的行动与实践也在其他区域同频共振。各地结合各自地理条件、生态优势和发展任务,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明确发展重点,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推进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尤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更加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少拆房,保护好河流,多建湿地,多绿化美化环境,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生态红线划定、自然资产资源登记确权、河长考核制度等一项项新举措;努力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系统全覆盖等一个个硬投入;成立生态环保法庭,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等一次次跨区域、跨行业的大行动……都是遵义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勇气和决心。

“生态是资源,是生产力,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十八大以来,遵义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为抓手,着力解决一大批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短板”问题;以“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水清、地洁、土净、气新”四篇文章,将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突出环境问题纳入进程,全域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契机,进一步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守住经济增长、人民收入、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安全四条发展底线;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的新路。

环保路上,遵义始终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中国、生态遵义而努力,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抢险当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