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猜想”一个名分
——基于一类多元求最值问题的探讨

2017-12-14 03:17江苏张路民
教学考试(高考数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名分猜想普遍性

江苏 张路民

给“猜想”一个名分
——基于一类多元求最值问题的探讨

江苏 张路民

一、问题提出

二、寻因索果

果然比较实用,但如何让学生信服,或者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呢?是不是适用于所有问题?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笔者对原题的解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

三、建构模式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猜想”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当然也可能会出现例外,没有理论依据).基于这样的特征和普遍性,笔者觉得有必要向学生作一个推广,在遇到类似问题且又找不到方法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当然,毕竟是猜想肯定会有一定的风险和偶然性.为了方便记忆,笔者给具备这种类型的表达式起了个名字叫“轮换对称式”.顾名思义,这类问题的特征是变量可以互换且结构上是对称的(即交换后不影响结果).解决策略是:假设两个变量相等,代入后得到值即可能为所求最值.

四、问题延伸

有一些问题可能从题面上看不具备“轮换对称式”的特征,需要作适当的变形处理方能满足,比如:

上述两个例子进一步验证了这种“猜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有些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形处理.

五、高考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广这种猜想,笔者又尝试着解决了两道高考试题看看是否具有普遍推广性.

六、反例

【例4】(2016·江苏卷·14)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若sinA=2sinBsinC,则tanAtanBtanC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由此可见,猜想毕竟只是猜想,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题目,还不能作为真命题存在.但是我们也看到它终究是适用于大多数此类题型的,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填空题的策略.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名分猜想普遍性
何不炳烛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名分”对一所大学有多重要?
两任妻子的“名分”争夺战
马克龙为妻子争“名分”遭左右翼政党夹击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给专车一个应有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