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2-15 03:19邵山红邓海霞刘伟旗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精神科角色扮演护理学

邵山红,邓海霞,刘伟旗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邵山红,邓海霞,刘伟旗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精神科护理学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精神科护理学是应用护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生物学、心理、社会三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病患者恢复健康、健康人群保持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及预防疾病的护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同时由于社会、心理压力的增大,出现各种异常精神活动的人日益增多。国外研究表明,大约25%~30%的急诊患者是由于精神障碍方面的原因而就诊。WHO据此预测,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不是癌症,不是心脏病,而是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在国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满足人们对精神健康方面的需求,适应高等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护理人员学习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任何专业的护理工作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神科医学和护理知识。

案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和辩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2]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我院二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精神科护理学采用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现介绍如下。

2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5级二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我院二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起点,经历4年护理专业培养,取得中专毕业证,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后继续完成两年学业,考核合格后获得大专毕业证书。这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且经历过8个月的实习。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传统授课方式会使其感觉教学内容重复、学习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鉴于二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已有精神科护理学学习背景,加之有一定的临床实习经历,因此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3 实施过程

精神科护理学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选择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阿尔茨海默病,采用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其余内容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法。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教师提前1~2周将典型案例发给学生,学生每10人一组,共分成6组,进行课前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制作PPT,并分配角色,包括患者、护士、患者家属和医生等。课上每组学生根据角色,按照案例情景进行病史采集、简单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实施简单的护理,最后每组派1名学生代表以PPT形式讲解该案例,由教师对各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案例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4 效果评价

授课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4.1 对案例新颖性、合理性、典型性的调查(见表1)

表1 案例新颖性、合理性、典型性的满意度调查(%)

在案例新颖性方面,37.81%和38.85%的学生选择了很好和较好,但我们也注意到,认为案例的新颖性一般的学生比例也高达23.34%,即约1/4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案例新颖性一般。

4.2 对授课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见表2)

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授课效果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59.71%的学生对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总体评价为很好,33.81%的学生总体评价为较好。

5 讨论

表2 授课效果满意度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新教学方法中案例的新颖性、合理性、典型性给予了肯定,对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授课效果持肯定态度,认为新的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5.1 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学习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4]。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2 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优势

5.2.1 教学目的明确 通过教师给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对案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精神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2.2 学生主体性突出 传统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记笔记、背笔记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精神科护理学作为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这一媒介,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景中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发挥。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相比较,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5.2.3 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精神科护理学理论、原理具体化,大大缩小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来了解课堂所学的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主动探寻,变被动学习记忆为主动探究、体会学习。

5.2.4 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促进学生对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的学习,教师选择的案例往往是内涵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甚至制作幻灯片的能力,因为在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或小组对案例的分析,无形中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多媒体制作技能,并且通过角色扮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交流和合作意识,强化竞争意识。

5.3 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案例的选择以及课时都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很好地整合各种资源,才能增强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并不适用于精神科护理学的所有内容,对于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适合采用传统讲授法。

6 结语

在对护理专业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中[5],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用的案例基础上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缩小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分析归纳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有重要作用。

[1]谭初花.案例导入情境教学法在护理见习生防暴力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24-125.

[2]李红,熊青,涂传敏.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1):76-77.

[3]李红莉,彭奇,张懿,等.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7):1084-1086.

[4]钟灵.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1):167-168.

[5]李兵.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31(6):85-86.

G420

B

1671-1246(2017)24-0073-02

猜你喜欢
精神科角色扮演护理学
角色扮演游戏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稿约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