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2017-12-15 03:19易佳璜易淑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龋病牙周病

易佳璜,易淑明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益阳市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易佳璜,易淑明*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目的 探讨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的现状,为制订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湖南城市学院和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非口腔医学专业部分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 接受调查的561名大学生中,53.48%知晓龋病的主要病因,49.20%知晓牙菌斑,21.93%知晓综合防龋知识,12.30%知晓牙周病的病因,9.45%知晓牙周病的预防;19.25%餐后漱口,47.42%刷牙方式正确,7.84%刷牙时间≥3分钟,14.80%选用含氟牙膏,36.36%刷牙时清洁舌头,1.78%使用牙线,13.01%牙痛及时就医,4.46%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结论 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口腔保健行为不良,口腔保健意识薄弱。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必要的。

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行为;益阳市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乃至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一项评价全身健康的可靠指标[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人口的主要口腔健康问题是口腔卫生差、龋病、牙周病[2]。龋病和牙周病发病率依然很高,我国35~44岁中年人患龋率为88.1%,牙周健康率仅为14.5%,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更是令人担忧[3]。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年龄组:5岁、12岁、35~44岁、65~74岁。国内多数学者对中小学生及老年人的口腔保健问题较为重视,开展的研究课题也相对较多。大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7~25岁,目前国内对此年龄段在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方面的调查研究还较少[4],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患龋率为41.65%,牙周病的发病率为57.26%,牙结石的检出率为55.45%,提示龋病、牙周病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高度重视[5]。因此,本课题旨在更为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与行为,为制订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湖南城市学院和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非口腔医学专业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26岁。

1.2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咨询口腔专家,并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由研究者完成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问卷的制作。内容包括:(1)学生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等;(2)口腔疾病患病情况;(3)口腔健康认知情况:龋病和牙周病的病因、综合防龋知识、牙周病的预防等,以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作为知晓情况的判定标准;(4)口腔健康行为情况: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时间、更换牙刷时间、牙线使用、定期口腔检查等问题;(5)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向学生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给予统一指导语,然后匿名填写,独立完成,当场验收后收回,由专人整理。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5%。其中男生141人,女生420人;城市生源138人,农村生源423人;非医学专业学生77人,护理专业学生376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8人。护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为一年级,未涉及专业课的学习。

1.3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口腔疾病患病情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有龋病者259例(46.17%),有牙周病者289例(51.52%),无口腔疾病者13例(2.32%)。

2.2 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情况(见表1)

表1显示,大学生对龋齿主要病因的知晓率为53.48%,对牙菌斑的知晓率为49.20%,对综合防龋知识的知晓率为21.93%,对含氟牙膏有防龋作用的知晓率为39.93%,对窝沟封闭有防龋作用的知晓率仅为24.60%,对刷牙目的的知晓率为74.15%,对牙周病病因的知晓率为12.30%,对牙周病预防的知晓率为9.45%,对洁牙能防治牙龈出血的知晓率为55.08%,对牙结石防治方法的知晓率为70.41%,对牙龈出血常见原因的知晓率为39.39%。

表1 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情况

2.3 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情况(见表2)

表2 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表2显示,大学生餐后漱口率为19.25%,刷牙时间≥3分钟者占7.84%,每天刷牙次数≥2次者占81.64%,刷牙方式正确率(巴氏刷牙法/竖刷法)为47.42%,更换牙刷时间≤3个月者占76.83%,选择软毛牙刷者占78.61%,选用含氟牙膏者占14.80%,刷牙时清洁舌头者占36.36%,使用牙线者占1.78%,能限制吃含糖食物的次数和量者占59.54%,牙痛及时就医者占13.01%,定期口腔检查者占4.46%。

2.4 大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见表3)

表3显示,大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依次是:报纸/杂志、学校教师(健康教育课)、口腔医护人员(街头义诊、咨询、看病等)、电视广播、网络、医院宣传栏(橱窗、板报)、家人、宣传单。

表3 大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

3 讨论

3.1 大学生口腔健康情况分析

1981年WHO制订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6]。而本次调查显示,46.17%的大学生患有龋病,51.52%的大学生患有牙周病,说明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令人担忧。

3.2 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情况分析

龋病和牙周病如此高发,唯有知晓其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采取防控措施。本次调查显示,53.48%的大学生知晓龋病的主要病因,即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49.20%的大学生知晓牙菌斑,其是牙齿表面上含有许多细菌的一层薄膜,是引起龋病最重要的因素。21.93%的大学生知晓综合防龋知识,龋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菌斑控制(主要通过牙刷、牙膏、牙线的使用机械性清除菌斑)、增强宿主抵抗力(如合理使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等)、改变饮食结构及习惯(如减少糖的摄入等)。39.93%的大学生知晓含氟牙膏有防龋作用。仅24.60%的大学生知晓窝沟封闭有防龋作用。牙周病包括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牙周炎,只有12.30%的大学生知晓其病因(包括牙菌斑、牙垢、牙石、食物嵌塞等),牙菌斑及其代谢产物是牙周病发病的重要始动因子[7]。仅有9.45%的大学生知晓牙周病的预防,菌斑控制是预防牙周病最主要的方法。有74.15%的大学生知晓刷牙目的,正确刷牙可以消除口气,去除食物残渣和口腔细菌。39.39%的大学生知晓牙龈出血常见的原因,即牙龈炎。55.08%的大学生知晓洁牙能防治牙龈出血,但不知道牙龈出血可能是牙龈炎或牙周炎。70.41%的大学生知晓牙结石防治方法,但不知道牙结石长期存在可使细菌滋生,容易引起牙龈炎。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龋齿的病因、洁牙作用、牙结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较为熟悉,但对综合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相关知识还比较欠缺。

3.3 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分析

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而餐后漱口和有效刷牙是最基本的口腔保健行为。用改良Bass刷牙法(竖刷法)早晚刷牙3分钟以上、餐后漱口、清洁舌面可以清除口腔及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是预防龋齿和牙周病最主要的方法[8]。而头小、毛软的牙刷洁牙效果最佳。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用Bass刷牙法(竖刷法)的只占47.42%,而每次刷牙时间达到3分钟及以上的只占7.84%,每天刷牙次数达2次及以上的则占81.64%,≤3个月即更换牙刷的占76.83%,选择软毛牙刷的占78.61%,餐后漱口的占19.25%,刷牙时清洁舌头的占36.36%。另外,使用牙线、窝沟封闭、合理使用氟化物及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也可以起到有效的防龋作用。而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选用含氟牙膏的占14.80%,使用牙线的仅占1.78%,能限制吃含糖食物的次数和量的占59.54%。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每天刷牙次数、定期更换牙刷、牙刷选择以及限制吃含糖食物的次数和量方面做得较好,但餐后漱口、刷牙时间、刷牙方式、刷牙时清洁舌头、选用牙膏、使用牙线等口腔保健行为方面做得不好。本次调查也发现,牙痛及时就医者占13.0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者占4.46%,说明大学生就诊意愿不积极,口腔保健意识差。

3.4 大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依次是:报纸/杂志、学校教师(健康教育课)、口腔医护人员(街头义诊、咨询、看病等)、电视广播、网络、医院宣传栏(橱窗、板报)、家人、宣传单。说明大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很多,学校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本次被调查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口腔保健意识差,口腔健康行为不佳,就诊意愿不积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者极少,与李秀娟等[9-14]的调查结果一致。Krisdapong等[15-19]认为,针对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较缺乏、行为习惯较差的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形成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建议高校应对大学生开展早期口腔健康教育。2017年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将口腔疾病的防控纳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纳入提升全民素质规划之中[2]。因此,针对本次调查结果,应就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1)利用网络制作口腔宣教视频,在微信平台传播;(2)利用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墙壁,以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进行宣教;(3)在学校附属口腔医院门诊定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传播口腔健康知识,指导日常的口腔健康行为;(4)有针对性地在学校举办口腔健康知识讲座。通过以上方式传播口腔健康信息,以提高大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提升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对全民人口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Percy MS.Oral health of adolescents-it's more than dental caries[J].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08,33(1):26-31.

[2]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刘璐,张颖,程睿波.辽宁省老年人根面龋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2):97-98.

[4]EffcoatMK,Hauth JC,Gem's NC,etal.Periodontaldisease and pretermbirth results of a pilot intervention study[J].J Periodontol,2003,74(8):1214-1218.

[5]孙春彦.德州市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J].包头医学,2015,39(1):33-34.

[6]Lopez NJ,Smith PC,Gutierrez J.Periodontal therapy may reduce therisk of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 women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J].Preiodontol,2002(73):911-924.

[7]孟焕新.牙周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8]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9]李秀娟,马玲玲,郑辉,等.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2014,34(11):854-856.

[10]于婷,崔广志,李文霞.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16):3263-3264.

[11]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6):892-894.

[12]倪成励,柴梅,唐旭炎.医学专科新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6):821-824.

[13]ChikteUM.Promoting oral health in South Africa:public perception of water fluoridation[J].Dent AssocAfr,2008,52(11):665-671.

[14]Damle SG,Patil A,Jain S,et al.Effectiveness of supervised toothbrushing and oral health education improving oral hygiene status and practices of urban and rural school children :A comparative study[J].J IntSocPrev Community Dent,2014,4(3):175-181.

[15]Krisdapong S,Sheiham A.Which aspects of an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 a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global ratings of oral health in children[J].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14,42(2):129-138.

[16]葛光华,林清霞,王娴贤,等.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1):10-12.

[17]申玲.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北京医学,2014,36(5):399-401.

[18]张颖,刘璐,程睿波.中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9):529-531.

[19]周怡,丁彩艳,丁亚萍.大学生口腔保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2):88-90.

R195

B

1671-1246(2017)24-0099-03

注: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课题(1104)

(*

易淑明)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龋病牙周病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对300名产妇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
牙周病致错畸形正畸治疗中邻面去釉治疗的效果研究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