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150例智力低下儿童遗传因素分析

2017-12-15 03:19张颖珍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核型三体基因突变

郭 虹 ,赵 莹 ,张颖珍

(1.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2.平凉市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3.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平凉市150例智力低下儿童遗传因素分析

郭 虹1,赵 莹2,张颖珍3

(1.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2.平凉市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3.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目的 探讨分析平凉市智力低下儿童的遗传因素,为指导临床预防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平凉市150例0~16岁智力低下儿童及其父母为对象,进行细胞遗传学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 在52例因遗传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儿童中,染色体异常核型45例,发生率86.54%(45/5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核型37例,以21三体综合征为主(32例),其中标准型(26例)最为常见;性染色体异常核型8例。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智力低下占遗传因素的13.46%(7/52)。结论 遗传是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的重要因素,染色体异常是主因;对智力低下儿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明确儿童智力低下病因的重要途径;产前诊断和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是防止由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智力低下的有效措施。

智力低下儿童;遗传因素;平凉市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是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也称为智力发育迟滞、精神发育不全,指儿童在发育期内,总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我国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2%,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人口素质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的特点。儿童智力低下是遗传、脑成熟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显示,因遗传导致的儿童智力低下占到40%[1],主要有染色体畸变、单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线粒体基因突变。国家卫计委预测,未来3年,随着“70后”赶生二孩的“最后一班车”,我国高龄孕产妇每年将达到300万人以上,保障母婴安全形势严峻。因此,研究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与遗传及相关因素的关系,对降低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1 对象

以平凉市150例0~16岁的智力低下儿童(男105人,女45人)及其父母(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遗传因素研究分析。

2 方法

2.1 病因分析

详细询问患儿的发病原因、家族史、母亲妊娠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疾病史及母亲孕期病毒感染、服用化学药物、接触毒物射线等情况。

2.2 智商测试

分年龄段用盖塞尔发育诊断量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及IQ(DQ)诊断标准等进行智商测定。

2.3 细胞遗传学分析

取患儿外周血肝素抗凝,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培养,制备中期染色体玻片标本,G显带后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每例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和研究10~15个G显带核型,如有染色体易位再进行家系追踪。根据分析及检测结果,对有明显家族史的病例,绘制出家系图谱,判定其遗传方式。

2.4 家庭情况调查

重点调查父母的文化程度、对遗传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优生优育知识的了解程度、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程度等。

3 结果

3.1 遗传因素

对150例智力低下儿童进行综合检测,结果表明,与遗传因素有关的52例,检出率34.67%(52/150),稍低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报道,这可能与选择病例及地区不同有关。其中,染色体异常核型占总人数的30.00%(45/150),基因突变占总人数的 4.67%(7/150)。

(1)在染色体异常核型的45例儿童中,男29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 1.81∶1,占遗传因素的 86.54%(45/52),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常染色体异常核型37例(男23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 1.64∶1),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 82.22%(37/45);性染色体异常核型8例(Turner综合征2例,大Y染色体6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17.78%(8/45)。在常染色体异常核型中,以21三体综合征为主,共32例(男20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67∶1),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 71.11%(32/45)。其中,标准型26例(男 16例,女10例),占81.25%(26/32);嵌合型 4例(男 3例,女 1例),占 12.50%(4/32);易位型 2例(男、女各 1例),占6.25%(2/32)。常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的其余5例,包括18三体综合征1例(男),5p-综合征1例(女),14-随体加长1例(男),15-随体加长2例(男、女各1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11.11%(5/45)。见表 1。

表1 45例智力低下儿童染色体核型

(2)150例智力低下儿童中,基因突变7例,占遗传因素的13.46%(7/52)。在基因突变的7例儿童中,单基因遗传6例,多基因遗传1例。在单基因遗传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4例,包括2例苯丙酮尿症,1例小头畸形,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X连锁隐性遗传(G6PD)。

3.2 相关因素

(1)智力低下儿童发病率与母亲生育年龄密切相关。在鉴定的32例21三体综合征智力低下儿童中,母亲在35岁以下时生出患儿的5例,35~39岁生出患儿的12例,39岁以上生出患儿的 15 例,分别占 15.63%、37.50%和 46.88%。见表 2。

表2 32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与母亲生育年龄的关系

(2)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病率与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对遗传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父母对优生优育知识的了解程度、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程度这些因素有一定关系(P<0.05),见表3(本表只显示母亲的调查数字及情况)。

4 讨论

表3 52例与遗传因素有关的智力低下儿童母亲的相关情况[n(%)]

4.1 遗传因素分析

(1)在平凉市150例智力低下儿童中,与遗传因素有关的52 例,检出率 34.67%(52/150),其中,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 30.00%(45/150),基因突变检出率 4.67%(7/150)。这说明遗传因素是引起儿童智力低下的重要因素,染色体异常特别是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引起先天性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寻找病因的重要手段,对诊断染色体病和遗传咨询有重要作用。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也是遗传基因的载体,染色体一旦发生畸变,必然导致成群的基因缺失、增多或变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表现。就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状况来看,还无法矫正畸变了的染色体或突变了的基因,所以遗传因素对智力低下的影响具有终生性,无法治愈,预防其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2)在检出的45例染色体异常核型中,以21三体综合征为主,共32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71.11%(32/45),占常染色体异常核型的86.49%(32/37)。对检出的32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母亲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龄孕妇(年龄≥35岁)占84.38%(27/32),发生率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高而升高,尤其当母亲年龄≥35岁时,发生率明显增高。故高龄孕妇做孕期筛查、产前诊断对于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有重要意义。另外,虽然35岁以下孕妇仅占15.63%(5/32),但也说明21三体综合征患儿可以在母亲的任何年龄出生,故应警惕在<35岁的孕妇中出现21三体综合征胎儿。

(3)在检出的8例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中,有2例为Turner综合征(1 例核型为 45,X/46,XX;1 例核型为 45,X),是人类出生后唯一能够生存的染色体单体类型。本病的单个X染色体大多来自于母亲,也即约75%的染色体丢失发生在父方,约10%的丢失发生在合子后卵裂早期[2]。现在也发现,X染色体结构畸变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3]。有6例为大Y染色体(Y≥18号染色体),检出率较高,为 4.00%(6/150)。许多临床资料表明,染色体的多态性变异可引起智力低下[4],结合本研究我们认为,大Y染色体与智力缺陷存在一定联系,但随体加长和大Y染色体在智力发育中所起作用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4)在基因突变的7例患儿中,1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经家系分析无家族史,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4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均为近亲婚配,其中2例苯丙酮尿症和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属于遗传性代谢缺陷导致的智能发育不全,1例小头畸形是因一种常染色体畸变而导致的原发性小头畸形;1例为X连锁隐性遗传,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突变所引起,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1例为多基因遗传,双亲智商均偏低。因此,无论是单基因遗传还是多基因遗传,都要避免近亲婚配及两个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杜绝突变基因向后代垂直传递。对有智力低下症状的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患儿,要早发现、早治疗。

4.2 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52例因遗传因素引起智力低下的儿童,其母亲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智力低下发生率分别是38.46%和61.54%;对遗传保健知识了解、了解较少、不了解的母亲,生下智力低下儿童的比例分别为17.31%、38.46%、44.23%;对优生优育知识了解和不了解的母亲,生下智力低下儿童的比例分别为28.85%和71.15%;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智力低下(7例),主要为近亲婚配所致。说明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获得的遗传保健优生知识越多,生下智力低下儿童的比例就越低;反之,生下智力低下儿童的比例就越高。另外,一些人重男轻女,生男孩的愿望迫切,女性多次流产且不到正规医院就医,引起多种妇科疾病,生男孩时年龄偏大,造成男孩智力低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农村的男孩到医院就诊的人数普遍多于女孩,致使调查中男孩比例较高。

综上所述,要降低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就要大力宣传《婚姻法》和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婚前检查、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和监护,预防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侵袭,改进针对难产的技术和新生儿复苏措施,避免和防止由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智力低下的发生。要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广泛传播新的婚育观念,使家庭环境和谐,有效降低智力低下患儿的出生率。

[1]李程,程茜,张伟.重庆地区1 743例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及意义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4):330-332.

[2]左伋,顾鸣敏,张咸宁.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姚志刚,赵凤娟.遗传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昌业伟,杨迎桂,韩志红,等.兰州地区158例智力低下遗传咨询儿童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7):47.

R195

B

1671-1246(2017)24-0116-03

猜你喜欢
核型三体基因突变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例脑腱黄瘤病患者的CYP27A1基因突变